9月14日至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中亞歷史名城與古絲路重鎮——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隆重舉行。撒馬爾罕峰會是在上合組織開啟邁向第三個十年新征程、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俄烏衝突促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以及大國博弈持續升級導致國際秩序發生重大變遷的複雜背景下召開的。習近平主席在會上發表題為《把握時代潮流 加強團結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在對上合組織二十年來發展經驗進行總結的同時,習近平主席還就新形勢下引領組織發展,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提出五項建議。
為共同應對全球和歐亞地區面臨的新威脅和新挑戰,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簽署並發表《撒馬爾罕宣言》,就政策溝通、安全合作、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交通物流、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數字經濟、人文合作以及組織擴員等廣泛的宏大議題展開討論和闡述立場,擘畫上合發展藍圖,引領組織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合撒馬爾罕峰會承載著國際社會及各成員國的殷切期待和厚望,使命重大、意義非凡。
上海合作組織誕生於世紀之交,旨在解決蘇聯解體後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三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之間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和維護邊境地區軍事互信。2001年6月,隨著國際格局發生深刻演變,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個創始成員國元首匯聚上海,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了一個由論壇性質的機制升格為組織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在歐亞大陸正式誕生。風風雨雨二十年,上合組織經受住了冷戰結束後國際風雲變幻與時代考驗,不斷砥礪前行,在安全、經濟、人文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目前上合組織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八個成員國、四個觀察員國和六個對話夥伴國,覆蓋超過地球陸地面積四分之一,匯聚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佔據接近全球GDP四分之一的當今世界最大的新型年輕區域性國際組織。
驅動上合前行的「三駕馬車」:安全、經濟、人文合作
安全合作既是上合組織的起點,也是支撐組織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石。自成立之日起,上合組織便把維護成員國所在地區和平與安寧確立為該組織的神聖使命和基本宗旨。二十年來,打擊「三股勢力」、跨國毒品走私和非法武器販運是上合組織歷屆峰會關注的重點對象和內容。鑒於上合組織成員國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過暴力恐怖襲擊,故反恐始終是上合組織開展合作的永恆主題以及取得成就最為閃耀的亮點。中亞是上合組織合作的基本區域。蘇聯解體後,中亞一度成為恐怖主義「重災區」,對俄羅斯南部和中國西北邊疆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在上合組織框架下,中俄兩大主導國攜手中亞成員國舉行常態化的反恐軍事演習,對「三股勢力」起到了極大的震懾和遏製作用。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上合組織不斷強化和完善安全機制,為守護成員國民生福祉,在歐亞地區構築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經濟和安全是驅動上合組織持續發展的兩個重要「車輪」。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始終佔據上合組織重大議程的醒目位置。二十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在經貿、金融、交通、能源、信息、農業等領域開展了廣泛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單就貿易來看,就體現了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水平在不斷創新歷史。據相關統計數據,2001年成立時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總額僅為6720億美元,到2019年則高達1125158億美元;同期中國與各成員國的貿易額也從最初的120億美元上升至2588億美元,增長了20餘倍。此外,上合組織成員國國外直接投資同樣在不斷增長,而投資對於改善成員國民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伴隨著中國在上合成員國投資規模的增加,一系列大型惠民工程項目相繼落地生根。烏茲別克安格連隧道和吉爾吉斯斯坦南北第二條公路隧道的貫通以及塔吉克直轄區500千伏輸變電項目竣工投運等一系列大型工程項目使中亞民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上合組織不斷與其融合共生,成為在成員國內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經過二十年的深度發展,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法律基礎和制度框架日臻完善,為未來組織自貿區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文合作是構築上合組織成員國民心相通的橋樑和紐帶。上海合作組織覆蓋地域廣、人口多,各成員國之間歷史文化差異巨大,從而給組織相互理解和正常發展難免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充分發揮人文交流與合作的黏合劑作用,對於消弭分歧,促進上合組織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人文合作作為驅動上合組織前行的「三駕馬車」之一,相對於安全與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二十年來依然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上合組織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和有機組成部分。自組織成立以來,各成員國圍繞教育、旅遊、醫療衛生等領域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08年上合組織阿斯塔納教育部長會議簽署創建上合組織大學意向書,目的在於為成員國培養生態、能源、信息和納米技術等專業領域的複合型國際化人才。目前參與上合組織大學的成員國項目院校已超過70餘所,對於促進成員國間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此外,中國在上合組織成員國開設的孔子學院成為了成員國學生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及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上合組織成員國守望相助,積极參与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極力打造上合框架下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此外,上合組織成員國還依託古絲路文化資源積極發展旅遊產業,以增進成員國人民對彼此歷史文化的相互了解,從而達到民心相通和理解。
上合組織當下所處環境依然複雜嚴峻
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是在全球秩序轉型與國際和地區局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召開的。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美歐與俄羅斯關係急劇惡化並持續升級,給大國關係與國際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和影響。與此同時,不斷加劇的大國競爭與對抗使多邊主義遭受重創,全球治理體系逐漸失靈。歷經八年曠日持久的烏克蘭危機最終於2022年2月上升至俄烏衝突,不僅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演變加速,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而且給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造成巨大衝擊,使位居歐亞大陸的上合組織成員國面臨的挑戰和處境更加艱難和嚴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衝突疊加影響下,國際能源和糧食危機持續蔓延加劇,使原本下行壓力就很大的世界經濟顯得更加低迷和不景氣,這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民生與發展問題同樣產生了巨大壓力、消極後果與不利影響。此外,由於美國撤軍阿富汗,使中亞安全形勢再趨嚴峻,無疑加大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安全挑戰及合作難度。總而言之,無論從全球還是地區來看,上合組織所處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均極其複雜而嚴峻,撒馬爾罕峰會迎難而上,堅守初心使命,就全球和地區相關重大議程作出積極回應,凝聚共識,為組織下一個十年深入和健康發展貢獻積極力量和智慧。
上合影響力擴大加劇西方的國際主導權發生歷史性的式微
在剛剛完成第二個十年歷史使命且取得輝煌成就之後,上合組織目前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乘風破浪邁向第三個十年。儘管組織目前面臨著一定內外壓力和困境,但這並不能掩蓋上海合作組織廣闊的發展前景,其最根本緣由就在於「平等、協商、互利」的「上海精神」及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上合組織行穩致遠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與美西方固守傳統地緣政治「零和博弈」的野蠻叢林法則和非友即敵、二元對立的排他性「冷戰思維」不同,「上海精神」與「一帶一路」倡議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創新性發展模式與包容式合作理念高度契合,這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獨創性思維範式,而且使上合組織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朋友圈」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大。
擴員是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的亮點和重要議題之一。除接納伊朗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峰會還決定啟動接收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程序,批准給予巴林王國、馬爾地夫共和國、科威特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緬甸聯邦共和國對話夥伴地位,並簽署了給予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和卡達國上合組織對話夥伴地位備忘錄。
在俄烏衝突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認清了美西方的霸權思想和邏輯,開始對上合組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使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從而加劇西方的國際主導權發生歷史性的式微。經過又一輪歷史性地擴員,上合組織陣容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增進了其在參與解決當今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和力量。
區域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是上合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除了精神理念與合作模式的帶動引領,區域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樣是上合組織永葆活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上合組織的首倡與主導國之一,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全球治理方案與智慧——「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國際區域公共產品,不僅對上合組織發揮著重要平台機製作用,而且有助於促進成員國共同發展與繁榮。
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對於解決危機四伏的全球性問題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也對踐行和維護多邊主義的上合組織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指導作用。正如中國上合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所言,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與上合組織高度契合,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一個新的理念指引,從而引領上合組織的合作行穩致遠。
(本文作者焦一強系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教授,較原文有改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