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際關係風雲變幻之際,巴西總統盧拉的訪華之行圓滿結束,專機離京回國之際,美俄兩國也在第一時間作出不同程度的表態。這次,盧拉的行蹤又為何會引起廣泛關注呢?普京又為何如此看重中巴之間的會晤?
盧拉的訪華之行可謂是收穫滿滿,中巴雙方不僅達成多項合作協議,還續簽了高達1900億的本幣互換協議,期限為5年。這是對未來中巴關係持續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國際形勢博弈如此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美式霸凌愈演愈烈的壓迫下,巴西能一口氣簽下該大單,足見魄力與對國際形勢的清晰認知。
不得不說,中巴該協議簽在中美日內瓦談判之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在跟美國「明牌」。
中巴之間的貿易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與中美關係是具有重合的,比如巴西對中國出口的糧食、礦產能源等等,而即便中美降低了對彼此的關稅,供應鏈在短期內也未必能有所恢復,巴西則趁機擴大對華市場,倒是把美國農業的樂觀預期給毀於一旦。
其實,中美之間為期90天的「休戰期」,本身就是給雙方市場的寬限期,未來「一言不合」還是給大打出手,所以中國市場選擇更加穩妥的供應國,是具備理性與前瞻性的。
中巴之間增加的1900億本幣互算,就是為更加廣闊的經貿來往鋪平道路,開通更多的便利之門。同時,中國增加越來越多的本幣互算協議,就是在有步驟的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客觀上削弱美元對世界各國的嚴重剝削。
這麼一看,面對中巴此次收穫頗豐的各方面協議,美國處境確實是有些尷尬。
尤其是巴西總統盧拉在離京時,特地放下一句話稱:「中巴關係,不需要看美國臉色」。這話,就是直接將國際關係給挑明,警告特朗普政府別對中巴關係動什麼歪心思。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傾向是十分明顯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出訪首站就是巴拿馬,緊接著訪問的美洲幾國,更是將特朗普接下來的地區戰略展現得淋漓盡致。
即便巴西與美國相隔甚遠,但在關鍵航道上可能也無法徹底擺脫美式霸權的影響。
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可以說是特朗普的「死忠粉」,可最後的結果除了大規模變賣國有資產繳「保護費」以外,再無半分好處,於是被趕下台也是意料之中的。
中巴之間的合作不單局限於經濟方面,更有政治上的一拍即合,在中巴對烏克蘭危機的共同聲明中,兩國保持高度統一的意見,勸誡儘快休戰,通過政治協商方式解決衝突。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第一時間回應這份聲明,感謝中巴作出的「建設性貢獻」,並用「真誠」來評價中巴對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長期努力。
對比美西方的拉偏架,中巴團結越來越多的南方國家正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真正貫徹公平正義原則是不會被衝突雙方所拒絕的。
可以說,中巴這次合作雖然提及霸權的內容不算多,但卻實現了更加立體、全面的反制。這還是中巴之間的共識,若通過金磚框架或其他平台輻射到更多國家,那麼中國就真的是「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如何孤立敵人,才是政治博弈的精髓。
這一點,特朗普怕是永遠也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