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演過《泰坦尼克號》等一系列優秀影視作品的好萊塢著名影星近日在推特發文譴責中國的深海捕魚將會對世界的漁業資源產生危害,其聲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將其深海捕魚船隊建設成數千艘,導致中國耗盡了本國近海魚類資源。反過來,他們的漁民已經航行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繼續深海捕魚。這種做法引發了人們對當地經濟及海洋生物可持續發展的警惕。「
那麼真如」小李子「所言,中國的捕魚已經威脅到了世界的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地步,還是換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呢?
出口量世界第一,「罪責難逃」?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的2022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在2020年,全球的捕撈漁業產量為9030萬噸,其中7880萬噸來自海洋水域,1150萬噸來自內陸水域,可以說海洋捕撈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其中用於捕撈的漁船總數估計在410萬艘,而亞洲的船隊約佔全球漁船總數的三分之二,在這三分之二中以中國的漁船排在首位。並且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生動物產品出口國,其次是挪威以及越南,而中國的出口箱量甚至等於二、三名之和。
引用自《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
而根據FAO組織的長期對世界範圍內的海洋漁業資源的檢測評估,在世界範圍內的海洋漁業資源處於繼續減少的狀態。在2019年,處於生物可持續水平範圍內的漁業種群比例從1974年的90%下降到64.4%,其中已經有57.3%漁業種類達到可持續捕撈的上限,僅7.2%未充分捕撈。
那是不是意味著,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確實要為世界漁業的過度消耗來承擔責任呢?
引用自《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
唯數量論的流氓邏輯,誰才是罪魁禍首?
從前文看來似乎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生動物產品出口國的中國確實要為海洋魚類的過度捕撈負責,但是我們是最大的出口國,卻並不是最大的進口國。那麼我們出口的漁業資源都去哪裡了呢?同樣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相關數據,歐盟是全球最大的漁業資源的單一進口市場,而論國家而言則是美國。並且2020年世界範圍內的漁船總數比較2015年減少了10%,而這正是中國努力縮小船隊的結果。
所以基於歐美「精英」們的理論就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捕撈、出口國就應該為海洋漁業的不可持續負責,絲毫不談這一切最終是被誰消費了。這就如同指責著中國的碳排放世界第一,指責中國人用筷子是對資源的浪費的「環保少女」格雷塔的流氓邏輯一樣,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著中國,渲染著「中國威脅論」,絲毫不會談及我們的人均碳排放遠不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
最後奉勸一句那些自視甚高的各界「精英」,在你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譴責中國的時候先管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