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速遞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日前報道,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清理了積壓的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庫存。但分析師指出,即使中澳關係改善,由於中國煤炭庫存充足、需求下降等原因,中國短期內不太可能購買更多澳煤。CNBC報道稱,在2020年中澳關係惡化以後,中國就沒有進一步進口澳大利亞煤炭,這同時導致一些被運往中國的煤炭庫存產生了滯留、積壓。2021年,因煤炭供不應求等原因,中國一度出現多地限電停電的問題,滯留的澳大利亞煤炭開始被清理。目前清理工作已經完成。
在中方清理完澳大利亞煤炭庫存之後,澳方表態稱,它們仍舊願意向中國出口煤炭。很顯然,澳大利亞並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畢竟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煤炭曾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對華出口商品,在2019年,其貿易價值超過140億澳元(約合638億元人民幣)。但自從其不斷攻擊抹黑中國之後,雙方的煤炭貿易已經降至冰點。雖然澳大利亞也在積極在國際上尋找新買家,但能夠擁有中國這樣大市場的國家並不好找。現在看到中國清理了庫存,澳方便感覺機會來了,便想要出口了。
對此,中方根本沒有任何猶豫,便表示了拒絕。不說我們現在對煤炭的需求量在下降,就是需要大量煤炭,中國也已經找到了替代國家,比如從印尼和蒙古購買,還有便是可以從哥倫比亞、南非和俄羅斯等國購買煤炭。因此澳大利亞的煤炭對於中國來說並非必需品,中國離開澳大利亞的煤炭依舊可以從全球找到賣家,進而保證自己國內的需求。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方面屢屢向中方釋放善意,還與中國進行了相關的會談。估計就有想要恢復相關貿易的意思,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認識是充分的,知道這位總是嘴上一套,背後又是一套。所以,中國方面給了澳大利亞相關的警告,那就是想要緩和關係,就要拿出實際行動來,耍嘴皮子沒用。
澳大利亞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中澳之間的貿易極為頻繁,兩國合作模式可以說是互利共贏,促進了兩國的經濟發展和進步。但澳大利亞不知道珍惜,甘願充當美國「門下走狗」,積極進行各種「反華」行動,對中國內政也跟在美國後面指手畫腳。近期其軍機還跑到了中國附近耀武揚威,被解放軍攔截驅離。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對華的敵視態度,面對這樣的澳大利亞,中國自然不可能再對其和顏悅色,也不會再任由其賺著中國的錢,卻去砸中國的鍋。
在最近幾年的中澳競爭中,澳大利亞煤炭並不是唯一失去中國市場的商品,其小龍蝦、小麥、葡萄酒、牛肉等等產品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現在澳大利亞方面意識到了得罪中國後的不便和損失了,便開始想要繼續出口了。不過想出口,要先問問中國答不答應,現在答案很明顯,中國不太可能購買更多澳煤。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澳大利亞至今仍舊站在「反華」的立場之上,日前剛剛開始的環太平洋軍演,明擺著是針對中國的,澳大利亞積极參与;在北約峰會上,澳大利亞也上躥下跳,不斷宣揚「中國威脅」。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對與中國友好的島國各種威脅恐嚇,讓它們斷絕與中國的交往。這些種種都說明澳大利亞是屢教不改,中澳關係短期內根本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因此,復購澳大利亞煤炭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會加大對澳大利亞產品的限制。畢竟其依舊堅定地站在「反華」陣營中,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加強反制是一種必然,澳大利亞既然做出這樣的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