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三年表態參選2024的趙少康,近來摸排自己的競選對手。
他說:
國民黨的麻煩就是小資產階級、瞻前顧後,不敢放膽放手或豁出去拼。
九合一選後,侯友宜民調碾壓所有人,有老百姓充分的支持就知道所謂落跑不落跑,根本不是問題。
趙少康顯然是將侯友宜視作國民黨2024最強候選人。
趙少康還在其他表態中說,郭台銘不妨藉由同舟再回國民黨,選選2024也不是不可以。
綠營的吳子嘉也透露過美麗島內部民調,無論是侯友宜還是郭台銘,只要代表國民黨,都能贏賴清德。當然,侯友宜贏的幅度更大些。
從這個角度來看,侯友宜是理論和實踐層面國民黨最強的候選人,郭台銘是理論層面第二強,趙少康就是陪襯了。
所以,對趙少康來說,幫幫第一的場子,他日侯友宜當選,說不定自己會有意外收穫。
此處無意去斷定國民黨2024候選人及其前途,但對於趙少康那句話:國民黨的麻煩就是小資產階級、瞻前顧後,不敢放膽放手或豁出去拼,蠻值得一論的。
小資產階級,或者精確點說,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五星紅旗的四個小星星之一,在大陸,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前,是一個蠻重要的群體。
讀過《毛選》的朋友,應該有印象,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妥協性和鬥爭性並存。
什麼意思呢?
城市小資產階級老是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在平常時候又比較靠譜。存在兩面性。
指望小資產階級獨立承擔革命任務,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策略,是既團結又鬥爭,以鬥爭促團結。這就提到了統戰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問題。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城市小資產階級作為單一階級不存在了,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工人階級。
因為有其他階級及其政黨負責領導,比較好地克服了小資產階級「瞻前顧後,不敢放膽放手或豁出去拼」的問題。
但是,當小資產階級本身獨立存在,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恐怕就很難了。
列寧在領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時,明確了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國家杜馬黨團,必須無條件服從中央的領導。
不僅是國家杜馬黨團,掌握在本黨手上的宣傳機器,也不許擅作主張,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要不然編輯部就換人。
從這個角度去看,小資產階級政黨能否藉由加強黨紀,尤其是服從中央領導,來克服自身局限性?
怕也是不能。
有的黨主席把決策權下放到黨團,明面上是黨中央領導黨團,實際上是黨團凌駕黨中央。
有的黨主席的決策,黨團基於所謂「黨團自主」壓根就不聽,黨團架空黨中央。
這樣看來,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軟弱性根本克服不了。其本身就是個大雜燴,一旦嚴格,反而分崩離析。
即使是民進黨新潮流,過去號稱最制度化的派系,如今也不能做到派系一致,公推卓榮泰選黨主席,賴清德領表2020,一大堆派系中人都被蒙在鼓裡,事後卻沒有任何懲處,在選舉導向的情況下,政黨變成實力說話,中央黨部不過是橡皮圖章。
所以,這時候,小資產階級軟弱性克服不了,放棄治療吧。
但如果把這裡的「小資產階級軟弱性」理解為小布爾喬亞作風,就是那種脫離群眾的高高在上的作為。
比如有人罵記者幫對手說話,有人拿蒜拍照以後不買下反而還給菜販,有人說鄭成功親自部署台北建設,有人在造勢場合唱不來《愛拼才會贏》,有人說群眾太不進步跟不上本黨的「進步」,還有人說超買不是走私……
這種就該嚴厲批判。
被批判後,這種小布爾喬亞至少明面上可以避免,儘管實際上也是改不了。
如何徹底改變呢?
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有的經典作家主張「清洗」黨員,這裡的「清洗」又分為兩個流派。有的主張幹部參加勞動,避免夸夸其談、長期脫離群眾。
還有一個一脈相承的存在:就是與時俱進地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非無產階級思想。
無論上述哪一個,選舉社會想要落實,基本等於做夢。
因此,克服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放棄吧,還是共存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