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就餐「是」與「非」| 校點滴

2023年07月13日11:33:08 熱門 1980

外來就餐「是」與「非」| 校點滴 - 天天要聞

本學期,同學反映外來人員到我校食堂就餐的人數明顯增多,對其日常用餐造成很大困擾。


外來人員到高校食堂就餐的問題並非近期才出現,針對同學們的問題,後勤部門作出答覆。

欄目編輯:小見內

2016.10.15

全文共 3205個字,閱讀大概需要5分鐘

近日,我校同學李文(化名)曾在其運營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中青食堂是否應該接納外來人員用餐》一文,該文章短期內得到了大量師生的關注和轉發。到2015年10月11日為止,文末關於是否同意外來人員到學生食堂來用餐的投票中已收穫1266票,其中不同意者976票,約佔77%。現該文章已刪除。

2016年月14日上午十點,後勤部相關負責人在食堂三層飲食服務部召開座談會,對外來人員在食堂就餐的相關問題與學生代表進行商討。最終表示:食堂每天11:50-12:15用餐高峰期間,將不對外開票。

外來人員就餐,秩序衛生成問題

據李文回憶,約20天前,有一對疑似夫妻的外來人員在食堂吃飯時吵架,甚至打起來這件事給了他觸動,再加上身邊的很多同學經常會抱怨外來人員在學生的就餐時間「搶飯吃」、二層三層食堂中午就餐時間衛生很差,這些問題使他認為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外來人員來食堂就餐的問題。

座談會時學生代表反應曾經有一位陌生女子抱著狗進了第一食堂,「狗在食堂里狂吠,嚇到了不少同學不說,而且也不衛生。」據她回憶,這名女子年齡偏大,同一天中午、晚上兩次抱狗進入食堂。「中午她坐在那裡吃飯,把狗就放在食堂的桌子上。晚上食堂人很多,狗從進來開始就一直叫。」

後勤部門負責人對此事進行了解釋,這位老太太是一位家屬區住戶,患有精神疾病,如果在食堂對她進行阻止的話,擔心她會有發病的風險。因此後勤默許了她的行為。「外來就餐人員的素質問題確實是一方面,有些外來人員就餐後可能會逗留聊天,並遺留大量垃圾。當然保潔人員的清潔不到位、人手不足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我們會積極聯繫二、三層的保潔人員,對其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要求和整改。」他也提到,學校食堂正面臨著「用工荒」的難題,招聘保潔比較困難。保潔人員的介紹費動輒100-500不等,而且學年末大四的同學畢業,食堂就會進入淡季,是不需要那麼多保潔人員的。

外來人員構成雜,食堂擁擠難解決

對於除師生外的就餐人員構成,後勤部表示做過相關調查:一天中午食堂三層現金收取約7000元。按每人10元來算,有700人,其中,約500人是校內服務人員(包括物業、商店等),50人左右的學生(主要是丟卡補辦的學生和留學生),30個左右的教職工家屬,20人左右的團校第三代(學校退休的老師的孫子孫女),剩下的約100人是和學校沒有關係的社會人員,「這100個人,在中午總的就餐人數中是一小部分,但是這一百人集中起來無論如何都會形成一股不小的人流。」

外來就餐「是」與「非」| 校點滴 - 天天要聞

後勤辦公室飲食服務部公布的數據

「外來人員高峰時期用餐會給學生帶來不便,有很多時候我排隊就要很久,而且又沒有坐的位置。」2016級的李同學抱怨說。這些抱怨在食堂並不少見,午餐高峰時期的食堂往往是「一座難求」。然而,並不是所有同學對外來人員在食堂吃飯都持反對意見。青少系的陳鵬(化名)認為外來人員來食堂就餐是正常現象,無需太過在意。「外來的人畢竟佔少數,而且基本上現在大多數大學都會對外開放,我們有時候去朋友的大學,也會在他們的食堂吃飯。」

據了解,這些非本校的就餐人員大都來自附近的公司,後勤曾調查過正元大廈的職工大概有70人,其中30個左右屬於下崗工人,自己帶飯。其餘會來我校就餐,而其員工有統一的制服所以格外顯眼,經常成為同學們抱怨的對象。

外來就餐「是」與「非」| 校點滴 - 天天要聞

正在第三食堂就餐的正元辦公的員工

同時,後勤還表示,來我校輪訓的團幹部每月大概一二百人左右,但是與周邊的工作人員不同的是,學校給他們派發了臨時卡,可以供其在學校內的超市、食堂使用。但是每周的卡中錢數是固定的,就是在交培訓費的時候已經算了伙食費,每周350元,如果350元用光,他們同樣會使用現金消費。

近日就有200餘人在我校參加培訓,「培訓課程安排的下課時間一般都會盡量和學生吃飯的高峰錯開,例如11:30或者12:30」在我校培訓的高女士表示,雖然一般只是在學校食堂吃早飯和午飯,但一般會避開學生用餐高峰。

對於食堂就餐擁擠現象的原因,校後勤部負責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學校確實很小,雖說小小中青院,暖暖我的家,但是學校小也有煩惱,在2006年,學校招生人數的突破4000後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由於教室和食堂離得很近,學生5-10分鐘就可以從教室到食堂,必然會出現人群的集中。像北大那些,從教室到食堂起碼20分鐘,而且到達食堂的時間也很分散。食堂的分布也很分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現金消費泛濫,規定難執行

後勤辦公室網站上所發布的《學生餐廳就餐須知》,第一條為:「學生餐廳售飯窗口,不接受現金消費,本校師生憑校園一卡通用餐,餐費當面認定,及時核對卡內餘額。如果本人校園卡丟失或者忘記攜帶,就餐時需購買臨時餐卡,臨時餐卡不再享受學校補貼價格,須加收管理費,費率按照統一規定執行。卡片遺失應及時通過電話銀行對銀行卡掛失,到圈存一體機上對校園卡進行掛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據青春報記者調查,座談會前,我校的學一食堂和第三食堂的所有檔口都可以以「開票」的方式使用現金消費。第二食堂從韓國料理為分界(包括韓國料理),以右可以開票就餐(即不能開票的只有套餐檔口)。每天開票的高峰期都在中午。

對於就餐規定額第一條沒有得到落實額情況,後勤部門負責人解釋說:「由於學校編製的原因,後勤飲食部門工作人員退休後一直沒有新的員工,現在只有四個工作人員,因此,沒有足夠的人員和精力實施這一規定。

我校共有四個食堂(包括清真食堂),高峰時期需要容納千餘學生的用餐。而我校中午用餐高峰段為11:20—11:50和12:10—12:30,這個時間又恰好是許多單位的午休時間,第一、第三食堂的工作人員表示,每日午高峰時期,外來人員約佔現金消費的1/6到1/5。外來人員和學生的用餐時間相撞,一定程度上給同學們的正常用餐帶來了不便。而第二食堂從韓國料理為分界(包括韓國料理),以右可以開票就餐,但大多是學生,外來人員較少,午餐和晚餐時就餐壓力也較小。

限制外來人員,食堂收益或受影響

10月10日,青春報記者在中午用餐高峰時期走訪食堂發現,當日第一食堂和第三食堂外來就餐人員較多。

我校緊鄰久凌大廈和北科大廈,僅這兩棟辦公樓里就有眾多企業,除此以外,學校周邊還有青政大廈、外研社、鏈家公司等許多企業單位。對於許多在這附近工作的工薪階層來說,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低價、高性價比都使我校食堂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來自久凌大廈的單先生一般中午來我校食堂用餐。「以前不知道,後來同事告訴我的。」單先生所在的公司,每日有20到30人來我校食堂用餐。「等餐時間還好,座位一般佔一占都有。」同樣位於久凌大廈的正元辦公,每日也會有20餘人前來用餐。「一般都是中午來,一般都能坐上位」,正元辦公的曹女士說,「基本上我的同事們都來這裡。」

高校食堂的低價格確實是吸引外來人員的一大因素,曾有學生提議學校食堂應該對外來人員提價銷售,以此限制外來用餐人員人數。

「價格對師生和對外來人員一樣也不太合理,畢竟學校應該對學生有一定優惠的,提個10%還是能接受的。」在北科大廈里工作的鄭先生對於「提價」一說法也表示認同。與他不同,來自十號院的樊先生則表示抗拒。「如果在現在基礎上提價,我可能不太接受。除非食堂能把菜品質量也提上去。」同時他也建議,「如果你們要對外來人員提價的話,得調查一下他們的來源和收入情況,如果都是來自寫字樓的話,提價可能對食堂的效益造成影響。」

正如樊先生所說,如果限制外來人員,很可能會對食堂的收益造成影響。

「如果控制外來人員不讓來,對我們肯定有影響。」食堂三樓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市場競爭嚴峻,人工貴而且難找,所以他們更希望學校食堂能對外營業。「中午人多,但是下午就一直等到6點10分下課,外邊的人就不來了。現在不好乾,真有壓力,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

在近些年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高校食堂的運行壓力增大。自2012學年起,我校就應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將平均每生300元的「平抑資金」(其中平均每生北京市財政撥付150元,學校補貼150元)補貼食堂原材料以及人工費用,保證學生食堂「基本伙」飯菜價格的穩定。

政策下的補貼使食堂的飯菜價格保持穩定,較低於市價。但是這些補貼的對象均是學生,而外來人員享受與學生相同的價格,相當於享受著對學生的補貼。

倪一靈 王清原 高淼 袁復鶴 肖琬瀅 | 采寫

視覺設計中心 | 製圖 、攝影

外來就餐「是」與「非」| 校點滴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