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心理學博士凱文·達頓說過:「如果你還不夠成功,那是因為你活得太正常。」
有人說:「如果你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正常工作,那麼沒有快速成長進步也是正常的。」
其實,職場人如果想要實現超常發展,取得超人的成績,就必須擁有超常精神,付出超人的努力。
當然,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你如果追求的是超常發展,那麼你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你如果追求的是平平淡淡的人生,那麼你可以不用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如果你追求的是舒舒服服的生活,那麼你可以不努力,但你聽到的可能都是別人的好消息。
所謂超常發展,就是超越一般、普通、平常速度的快速發展。
所謂超常精神,就是超強的人生信念、超勤的學習習慣、超精的工作態度、超誠的待人格局。
01
秘訣之一:擁有超強的人生信念
諾貝爾文學獲得者、挪威著名女作家溫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
信念是一個人對既定目標堅信不疑並為之奮鬥的執著追求,是成就事業的精神支柱,是走出困境的指路明燈,是超常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個人如果擁有超強的人生信念,他就能夠懂得「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的深刻內涵,克服常人難以想像、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一件事,想方設法去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千方百計去完成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特色、出亮點、爭一流。
02
秘訣之二:擁有超勤的學習習慣
有人說:「當今社會,只要足夠勤奮,懂得不斷學習,持續提升自己,那麼總能在自己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擁有不錯的生活。」
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業餘時間(也就是八小時之外)的概念, 是相對於「從業時間」而言的。在「從業時間」里,大家在相同時間、 相同環境等相同條件下一起工作、 一起學習, 機遇相等,只要一起努力,是形成不了大的差異的。
但在「業餘時間」內,情況就不同了。 由於個人對這段時間的處理態度、 安排內容、 使用方式各不一樣,就必然會給個人的工作成績帶來不相同的影響,必然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一個人如果擁有超勤的學習習慣,他就能夠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來學習,切實做到減少應酬多學習、擠出時間多讀書、靜下心來多思考,聯繫實際多運用,努力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者行家裡手,力求干出一番大事業,爭取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03
秘訣之三:擁有超精的工作態度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精耕細作、精雕細刻、精益求精。
一個人如果擁有超精的工作態度,他就能夠懂得「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弘揚「精益求精、創造極致」的工匠精神,摒棄「差不多、過得去、能湊合」的敷衍標準,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所要做的事情反覆思考、反覆琢磨、反覆斟酌、反覆推敲,切實做到辦文「精雕細琢」、辦會「滴水不漏」、辦事「無可挑剔」,確保辦文零差錯、辦會零失誤、辦事零缺陷,進而在取得超乎領導和同事預期的工作成效中,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成長進步機會。
04
秘訣之四:擁有超誠的待人格局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李嘉誠說:「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由此可見,一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是多麼的重要。
可以說,以誠待人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一個人如果擁有超誠的待人格局,他就能夠以平等的態度與他人交往,推心置腹地與他人交流,切實做到學習他人不驕傲,尊重他人不輕視,理解他人不抱怨,寬容他人不計較,幫助他人不圖報,欣賞他人不妒忌,感恩他人不吝嗇,從而在與人和諧相處中實現做人有口皆碑、做事順風順水的目標。
今天發布的是我撰寫的「做人做事智慧」系列文章的第169篇,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多思多想」將與您分享更多的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