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3日,我國廣州白雲機場接到了一架陌生波音飛機的聯絡。對方自稱國民黨老兵王錫爵,他想回祖國探望老父親。
此時,波音飛機的機艙內,副駕駛董光興和機械師邱明志正被綁在座駕上動彈不得。王錫爵竟然是劫機回祖國的!當波音飛機獲准降落在白雲機場後,王錫爵走出機艙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和家人團聚!在大陸定居!」
當天,中央電台播報了這起事件,世界輿論為之嘩然,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將如何應對此事。當時台灣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劫機回國的王錫爵被稱為兩岸直航第一人。他成功回鄉了嗎?這起事件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起震驚兩岸的「華航事件」。新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次普通的航程,機長卻劫機了
1986年5月3日,一架波音747貨機從泰國曼谷起飛。這架飛機隸屬於台灣中華航空,常在東南亞和台灣間運輸水果,這趟航程也不例外,飛機上滿載熱帶水果,預定在暫停香港後返回台灣。
負責這趟航程的機組有三人。機長王錫爵是國民黨空軍轉業華航的老兵,時年57歲。副機長董光興有著相似的經歷,兩人還是空軍航校的同學。機械師邱明志是台灣島出生的年輕人。三人是一組老搭檔了,彼此感情很好,配合默契。
下午兩點左右,飛機已經到達香港上空,按計劃,應該準備降落了。這時,王錫爵對邱明志說:「你去貨倉里拿個榴槤來,這麼新鮮的東西可不是能常吃到的,咱們下機前分一個。」邱明志便轉身到下層貨倉去拿榴槤。
邱明志走後,王錫爵又對董光興說:「光興,咱們多久沒有演戲過劫機應對程序了,最近國際上可有很多劫機事件啊,咱們來操練下。」董光興對老同學沒有防範,配合地讓他銬住自己,這時邱明志端著榴槤回來了。王錫爵這才對二人道明真正意圖:「對不起了,二位,今天我要把飛機開到廣州去降落。」
兩人大吃一驚,邱明志失聲喊道:「不,我不去。」他開始反抗起來,王錫爵可是老兵,幾下就輕鬆制服了邱明志。這下王錫爵取得了對飛機的絕對控制。他手握了操縱桿,改變了飛機航向,徑直向廣州飛去。王錫爵主動和白雲機場取得了聯繫,向他們告明自己的身份和來意。
這架出現的台灣民用飛機讓白雲機場方面大吃一驚,同時,大家也覺得非常感動。
王錫爵在台灣已經安家,但是他更想念在大陸的親人
自1949年蔣介石帶著10萬餘國民黨士兵敗退台灣後,兩岸人員交流封閉,蔣經國上任後更是奉行「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堅決不肯和北京方面對話,這也使當初背井離鄉的國民黨士兵與大陸家人分別37年,交通隔絕、音訊毫無。
大陸三次發布《告台灣同胞書》,主張「通郵、通商、通航」三通,呼喚同胞回鄉,但在國民黨當局的阻撓下,兩岸始終沒能破冰,「三通」仍然遙遙無期。37年過去,當初去台灣的青年士兵都已經成了老兵,他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越來越深。
王錫爵正是其中一員。王錫爵出生於四川省遂寧縣。抗日戰爭結束前,王錫爵被選拔進四川灌縣,即今都江堰市的空軍幼年學校,王錫爵在灌縣學習了五年時間。18歲那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空軍幼校也跟著大部隊遷移,王錫爵作為學校學生也被一併帶走。到台灣後,王錫爵繼續完成學業,畢業後進入國民黨空軍服役。
王錫爵的履歷十分漂亮,他先後在第五、六大隊服役,後來因為出色的駕駛技術被選拔進了別稱黑貓中隊的卅五中隊,擁有中校軍銜。在台期間,他也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妻子娘家就在台灣,兩人撫育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然而,王錫爵始終挂念著四川老家的父親。當初走時,他甚至沒來得及和親人告別,現在一別多年,甚至都不清楚父母是否健在。
1968年,王錫爵退役轉業到了中華航空,憑藉著過人的駕駛技術一步步從副機師升任正機師,期間,他執飛了一次台灣到夏威夷的航班,因為美國相關單位提供的航行計划出錯,這架航班差點迫降海面,王錫爵憑藉他駕駛戰鬥機的經驗成功找到航向,挽救了百名乘客的生命。然而華航不但沒有嘉獎他,反而處分他降職半年。
王錫爵憤憤不平。他越來越思念大陸的親人。1979年,大陸第三次發布《告台灣同胞書》,王錫爵讀過後心情激動,他和其他老兵一樣,一直盼望著「三通」,一直渴望回鄉團聚。然而國民黨當局始終奉行「三不」政策,王錫爵的心一點一點沉了下去。他已經年逾五十,再不能回家,恐怕就見不到家人了。
1986年,王錫爵萌生了劫機回大陸的想法。當時華航還是以客機為主,只有兩架貨機,其中一架便是用於運輸水果的波音747。王錫爵考慮到,客機上的乘客動輒上百人,影響太大了,於是便申請執飛貨機。5月,他得到了這次機會,他和另外兩名老搭檔先飛到新加坡再到曼谷裝貨,從新加坡出發時,王錫爵就謀劃好了整個劫機過程。兩個搭檔都對他非常信任,因此劫機實行得非常順利。邱明志更是因為王錫爵曾救過他的命而對他以「大哥」相稱,兩人的搏鬥根本沒過幾招,他就乖順地配合了王錫爵的行動。
王錫爵終於回到了大陸上空,家鄉近在咫尺。王錫爵的出現打破了「三不」政策的封閉,他確實完成了37年以來的第一次兩岸直航。
兩岸終於對話,「三不」政策就此終結
他向白雲機場傳達的消息層層上報,最終獲得許可降落白雲機場。當王錫爵走出機艙時,他的第一句話便是「我要和家人團聚!在大陸定居!」這句話如此急切,足見王錫爵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
當晚,廣東省委書記和省長在廣州珠島賓館接待了王錫爵。王錫爵激動不已,向他們傳到了無數台灣老兵的願望「通郵、通商、通航」。
就在同一時刻,北京方面向華航發出一封電報,向他們通知了這架波音747的下落,王錫爵的定居大陸的要求,請他們派人來北京協商處理辦法。
華航高層十分驚恐,在「三不」政策的高壓下,他們怎麼敢派人去北京呢?另一方面,董光興、邱明志兩人還在大陸,滯留大陸的波音飛機更是價值6000萬美元的重要資產,再加上那些貨物,華航是十分想要和大陸協商取回人和物的。
台灣方面僵持不下的時候,王錫爵又駕駛著這架波音飛機起飛了。這次他的目的地是北京。原來中央安排他到北京人民大禮堂開記者會講明訴求,並特地把王家家人接到了北京和他團圓。王錫爵終於完成了團圓的夙願。這一年他已經57歲了,父親王伯熙高壽82歲,這對父子都已不再年輕,看著對方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一幕被許多記者拍攝下來,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兩岸及全世界的共同討論。第二天,《台灣時報》以「暌違卅八年,重逢晃隔世」的標題報道了這一感人再會,同時也刊登了王錫爵兒子思念父親的文章。一家祖孫三代,滿足上一代團圓時,下一代卻不得不分別,無法兩全的局面讓台灣讀者非常心酸。王錫爵的「劫機」回鄉之旅觸動了無數老兵。台灣民間再一次掀起了要求「三通」的浪潮。然而國民黨當局始終不肯和北京對話。
此時,大陸方面秉持著尊重個人自由的原則,詢問了董光興和邱明志的去留意向。董光興雖然也是大陸出身的老兵,但他一家都已經移民美國,妻子在美國治病,全家都靠著他的工作吃飯,因此他不願回江蘇老家定居,仍然想回台灣繼續做華航的工作。邱明志因為祖籍便在台灣,也沒有留在大陸的意向。
於是,大陸方面便尊重他們的選擇。5月11日,中國民航致電華航,再次請華航派人來協商接人的相關事宜。致電中措辭誠懇,並且申明這是兩架民航之間的業務性商談,不涉及政治問題。大陸這邊平和主動的的態度和台灣形成了鮮明對比,台灣輿論再次沸騰。終於,蔣經國做出了決定,改變了「不正面接觸」的政策,同意讓華航派人與中國民航協商。
5月17日,雙方在香港會面協商交接事宜。雖然這是兩岸民間性質的接觸,但卻是37年來里程碑式的接觸。
5月23日,中國民航機組駕駛波音747貨機,載著董光興,、邱明志與所有貨物抵達香港,把所有人和物原數交接給華航。這起舉世矚目的「華航事件」終於圓滿解決。
事件後,王錫爵這一國民黨老兵終於回到祖國大陸懷抱,他出任了中國民航華北局副局長,繼續執飛波音747機型。受「華航事件」影響,1987年母親節,台北爆發了老兵「遙祝母親」的靜坐示威,數萬老兵齊唱《母親你在何方》,骨肉分離的悲痛震徹兩岸。這一年十月,國民黨當局終於在壓力下開放了探親。「三不」政策就此告終。
「三通」實現後,王錫爵的兒子移居上海工作,王家三代終於圓滿。
你覺得王錫爵「劫機」回鄉的事迹勇敢嗎?
喜歡本期內容的話,記得關注點贊和轉發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