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楊一波 ☛ 內力深厚的傳承學派掌門
在兩個月前,也就是九月初,I Phone7上市,恰遇NOTE7爆炸,這是給蘋果帶來的「意外之喜」,沒有懸念的,又一次引發了一撥新的暢銷狂潮。顯然,這個結果是蘋果的掌門人庫克最想見到的結果,當然,也是作為蘋果「背後的英雄」郭台銘樂於見到的。
在大眾的記憶中,郭台銘這個人,是兩個關鍵詞的註解——一個是「富士康跳樓案」,另一個就是「台灣首富」。
但是,這兩個關鍵詞都不算正面。富士康著名的十三跳,諷喻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盤剝壓榨工人階級、貪得無厭,冰冷無情的資本主義老闆形象,而「台灣首富」則是一個與女明星,曖昧桃色新聞聯繫在一起的風流富商的註解。
事實上郭台銘還有許多面,他是一位成功的屌絲創業英雄,風靡全球的代工之王,他旗下的鴻海帝國早已自成體系,去年的營收達到了8872億元人民幣,位列全球500強第25名,從海外的蘋果到惠普、索尼、任天堂、諾基亞、LG,到國內的華為、小米等,多年以來始終都是他的穩定客戶。
當下,全球經濟走低,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商業生物鏈中的每一環,都面臨著考驗,即便是已躋身全球企業界前排交椅被譽為「代工之王」的郭台銘也不例外。
今年66歲的郭台銘正面臨著兩大考驗:
第一大考驗:人力成本攀升,利潤低,轉型升級道阻且長。
「轉型升級」是目前企業界最流行的話題,也是包括郭台銘在內的老闆們最頭痛的問題。
一部手機動輒幾千塊,看上去很美,但事實上,OEM代工的利潤率很低,每部iPhone6手機,富士康僅能賺4到4.5美元的代工利潤,摺合人民幣大約在25元左右。而去年鴻海集團的財報顯示,毛利率約為5.8%。
事實上,作為全球的代工之王,雖然手握6萬多項專利,但它使終緊密的,與代工品牌捆綁在一起。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代工品牌大賣時,大家一起開心,而在今年第一財季,富士康最大的代工東家蘋果,首次出現銷量同比增長停滯,第二、第三財季,蘋果的營收同比平均下降15.5%,帶來的連鎖效應就是富士康「無班可加」,鴻海的業績也急轉而下,出現負增長。
另一方面,工人人力成本的增加更是令富士康火上澆油。在很多年前,郭台銘已經預見人力成本的增加對代工企業的威脅,但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機器人計劃」一直無法落實,難怪他要去人工成本更低的印度建廠。
再一方面,郭台銘曾試圖利用自身優勢開拓媲美京東的微信商城,但現實並不如人意,不到一年時間,「貝殼山」項目宣告流產。
內憂外困之下,郭台銘急了,採取了簡單粗暴的動作,三個字「買、買、買」。
今年5月,以3.5億美金,收購微軟手中的諾基亞功能手機業務。
今年8月,又以253億人民幣,收購日本夏普66%的股權,期望從供應鏈的下游組裝,往上游核心零部件進擊,逐漸擺脫看別人的臉吃飯的生活。
郭首富的轉型升級之戰,真的是道阻且長啊!
第二大考驗:誰,才能接掌鴻海帝國?
如果說鴻海的轉型升級問題,還能夠通過創新、併購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來逐步解決,那麼郭台銘面臨的第二大考驗與前者相比不蒂於高山與小丘的差距。
郭台銘面臨的第二大考驗就是他的接班人問題。
很多人會問,郭台銘怎麼會存在這個問題呢?雖然他有兩個兒子,但是今年近四十的大兒子郭守正,跟小兒子郭守善之間相差33歲,老大接班是毫無懸念的。
現實卻是郭守正本人無意於科技,大學畢業後,他從事的行業也一直與自己喜歡的電影、動畫藝術相關。
2013年,郭守正終於回鴻海協助老爸,接手富士康在台灣的渠道事業拓展,外界一致認為,這時郭台銘的接班人已經明朗。
但出乎意料的是,2014年郭台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兒子郭守正雖然負責鴻海旗下的三創賣場,但他和侄兒侄女,都不會接事業。他說,鴻海集團將執行,分權分利的方法,集團未來會走向聯邦式。很顯然,郭台銘完全清楚,鴻海內部,山頭林立,非常複雜,郭守正或者其它侄親,遠遠沒有駕馭它的能力。
於是,郭台銘又想到一個方法——效法台塑的「多人共治」模式,由各個事業群的大佬們集體領導,自己退居二線。然而,「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在台塑用得好的方法,不一定適合鴻海,很快,多人共治模式就被證實在鴻海難以運作,「多頭馬車」的問題,就是決策不夠明快,事業群大老們,各擁山頭,不知誰說了算。
不久,郭台銘又產生了在內部選拔接班人的想法,那麼,鴻海的內部大員們,誰最有可能在未來接過權仗呢?起初,大家一致認為郭台銘會從最核心的iPhone部門負責人中挑選,但不知是郭台銘要求過高,還是這些人時運不濟,本以為能挑大樑的iPhone部門負責人不斷更迭,被看好的中生代們,一個個起用不久便被廢除,簡直讓人迷花了眼。
如今鴻海權力最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掌管鴻海命脈、創始成員之一的徐牧基,第二位是持續協助郭台銘開疆闢土的老臣戴正吳,第三位就是跟隨郭台銘幾十年、把控經濟大權的黃秋蓮。這三位雖然大權在握,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他們都已經年過六十歲。
現如今,郭台銘又在風風火火的開展「起用年輕人計劃」,莫非郭首富要起用新生代為接班人?
郭台銘說,他還要干十年才能安排好接班的問題。我想也是,以目前鴻海的規模之大、業務之龐雜,郭台銘想要培養另一個人取代自己,恐怕是需要很長時間。
家族子弟接不了班,多人共治用不上,中生代又被清洗一空,創始人在六十多歲還要來開始培養接班人,且不說這次眼光準不準,光是精力,已經比十幾二十年前大打折扣,這是郭台銘的悲哀,也是許多不重視接班傳承的企業家共同的悲哀。
在這裡,我要再次呼籲,傳承需要規劃,需要很多的時間來做準備。傳承不是簡單的交加接,更不是立個遺囑就能解決的,傳承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決定一個企業、一個家族能否繼續譜寫傳奇的關鍵按鈕,早一天思考,多一份勝算。
視頻節目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xOTc5NDM2MA==.html?from=s1.8-1-1.1&spm=a2h0k.8191407.0.0
訂閱優酷財經 」一波說「 ,鎖定精彩內容!
更多傳承內容,歡迎關注 「一波說」 微信公眾賬號,每天早晨,精彩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