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中國電科」,關注CETC品牌微刊
3月20日,一架具備四維航跡飛行管理能力的民航A320試驗飛機,在天津濱海機場至廣州白雲機場的往返航路上,完成了我國首次四維航跡精細化管制新技術的試驗飛行,也讓我國成為國際上第二個成功組織開展此項新技術試驗飛行的國家。

在此次試驗飛行中,中國電科萊斯子集團自主研發的民航四維航跡運行管制自動化系統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信息保障團隊在廣州現場圓滿完成管制保障任務。

與傳統三維航跡不同,四維航跡是在三維空間上增加了時間維度,賦予了航路點「可控到達時間」,確保實現航空器運行全程「可控、可達」的精細化控制,為空管、航空公司、機組、機場等相關方之間高度協同、精細決策提供了技術基礎,從而提升空中交通安全高效運行的能力。
基於四維航跡的先進管制方式,對空管自動化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地面空管自動化系統的「大腦」必須與飛機飛行管理系統的「大腦」直接通過數字化指令信息進行實時交互,實現對飛行全階段航跡的精確智能管理。在此次試驗中,三次RAT(所需到達時間)測試分別誤差 5 秒、1 秒和 4秒,表明由萊斯子集團提供的民航四維航跡運行管制自動化系統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電科萊斯子集團成功保障此次四維航跡試驗飛行,再次彰顯了國內空管自動化系統「領頭雁」的實力和地位。未來,中國電科還將繼續加大國產化空管設備的研發力度,為我國「民航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通訊員 沐旭 統稿 何爽
圖觀電科

總編/金鐵增 執行總編/吳江
主編/任青鋒 責編/何爽 校對/沈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