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不知不覺到了年末,如畫般的金秋轉眼即逝,又是一年立冬時。立冬日是秋冬季節交替的節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立冬這一天,不同的地區都有著各自的「迎冬」習俗,還有很多傳統美食,明日立冬,有錢沒錢,別忘了吃「立冬六寶」,應季而食順利入冬。
餃子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葷素搭配,營養豐富,是北方過立冬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
香芋餃子:芋頭去皮後擦成細絲,五花肉剁碎後加入醬油拌勻,炒鍋放入少許油,倒入五花肉炒至金黃,榨出油脂,放入薑末、蒜末和芋絲炒勻,再下蚝油、生抽、鹽、糖、五香粉炒勻,芋餡炒好後晾涼,用自己熟悉的手法包好餃子,入蒸鍋大火蒸20分鐘即可。
草根湯
每逢立冬日,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客家人稱為「土人蔘」的地膽草味道甘甜,清熱下火,用來煲湯湯鮮味美,對身體還有很多好處。
地膽頭老鴨湯:將地膽頭的根部切下仔細洗乾淨,鴨肉剁塊後沖洗乾淨,撕掉皮下脂肪,冷水下鍋,焯水後撈出沖洗乾淨,將鴨肉、地膽頭根莖和1片生薑放入湯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改小火煮50分鐘,出鍋前放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糍粑
在漳州有立冬吃「交冬糍」的習俗,祈望來年生活過得更美好。「交冬糍」做法比較複雜,用糯米粉和紅糖做的紅糖糍粑,一樣可以為身體提供充分的能量、暖身補氣。
紅糖糍粑:糯米粉和適量熱水混合在一起揉成麵糰後搓成粗長條,再切成小劑子。把所有面劑子揉圓按扁,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表皮酥脆後盛出備用。鍋里倒入一碗清水、4塊紅糖,紅糖煮融化後熬成糖漿,放入糍粑,使糍粑兩面裹上糖漿出鍋裝盤,再撒上黃豆粉即可。
酒釀
立冬天氣寒冷,除了穿衣保暖,還可以通過吃一些暖身的食物食補防寒,一碗酒釀丸子不僅能快速為人體補充能量,還能暖胃防寒。
蘋果酒釀丸子:糯米粉倒入碗里,加入適量熱水揉成柔軟的麵糰,再搓成一顆顆小丸子。蘋果去皮後切小塊,放入清水中浸泡著備用。把水燒開,放入丸子,煮到丸子全部浮起來後轉中火,放入酒釀和冰糖。再放入蘋果和枸杞中小火煮2分鐘即可。
甘蔗
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甘蔗清甜多汁,含鐵量也是十分的高,立冬吃甘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滋補養血,清熱生津,是「補冬」的好食物,
甘蔗馬蹄潤燥湯:甘蔗去皮後先切段,再剖開成4塊,馬蹄去皮後對半切開,胡蘿蔔去皮切滾刀塊。把所有食材放入湯鍋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30分鐘,出鍋前根據個人口味放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生蔥
「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在南京,有著立冬吃生蔥來以抵抗冬季濕寒的習俗。
涼拌大蔥: 買大蔥時盡量挑選比較乾淨的,大蔥買回來後不要洗,直接撕掉表面髒的皮。切掉大蔥一頭一尾,再對半切開,切成粗絲。把蔥絲放入碗里,加入生抽和芝麻油,讓大蔥完全浸泡在生抽和芝麻油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