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矢志民族復興,走過非凡十年,書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恢宏壯麗的畫卷。湖口縣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聚焦「作示範、勇爭先」目標要求,奮力爭當全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十年間,湖口全縣上下踔厲奮發,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顯著提升,城市鄉村舊貌換新顏,各行各業取得了新變化新成就。從即日起,湖口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喜迎二十大 湖口這十年」系列報道,全方位多層次反映十年來湖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建設成就和寶貴經驗,進一步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湖口發布
萬里長江奔騰不息,百里鄱湖風景如畫,她們在湖口縣溫情交匯,見證著湖口「工業強縣之路」:2021年,全縣工業營業收入743.7億元,是2012年的3.04倍;規上企業141家,是2012年的3.26倍;工業增速和總量分別位於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2021年,園區營業收入跨過500億元、600億元、700億元,實現百億台階「三級跳」。湖口縣獲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一類先進縣、全市工業發展第一名。這一切,正是湖口縣堅持「工業強縣」主戰略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態和勇氣,堅定不移主攻工業、主攻項目,推動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在贛鄱大地唱響一曲「工業強縣」之歌。
從「一鋼獨大」到「並駕齊驅」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百業強。作為九江工業的前沿陣地,縱觀湖口十年來的工業發展,雖然是強勢崛起,但一路走得並不平坦。受國際大環境影響,2012年前後,湖口工業發展進入陣痛期,「一鋼獨大」也成為當時湖口縣工業的顯著特點。
2012年方大九鋼重組當年虧損10餘億元,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技術革新,十年來累計上繳稅金超過100億元,企業年平均營收達257.6億元,年產鋼量佔到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實現「鳳凰涅槃」。
創立之初僅有2條生產線的九江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隨著向材料領域縱向突破,連續多年穩居全球鋰電池電解液生產商領先地位。營業收入由2012年首次突破1億元到2021年的73.65億元。湖口縣搶抓機遇,依託天賜高新材料布局打造鋰電新材料綠色循環產業園,已引進落戶上下游產業項目20多個。循環產業園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電解液研發、生產和製造基地。
新材料領域的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來紮根湖口、深耕細作、創新蛻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有機硅烷偶聯劑系列產品製造商。企業於2020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全市首家境內主板上市企業。
「近年來,鋼鐵產業對財政、主營收入貢獻率逐年下降,有效改變了『一鋼獨大』的格局。」縣商務局局長汪月告訴記者,按照「高大上+鏈群配」工作思路,湖口縣聚焦新材料首位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九江天賜、江西晨光等頭部企業成功招引容匯鋰業、德昱新能源、中硝新材料等一批優質企業,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佔比達45%。2022年湖口縣已簽約項目50個,總投資275.76億元,項目涵蓋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新材料、數字經濟等,為全縣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傳統製造」到「智能製造」
走進九江富達實業有限公司自動化包裝車間,只見機器人手臂正在旋轉忙碌。以前同一批次的產品需要8名工人1天的工作量,現在通過機器人手臂,只需要2個小時就能完成。九江富達實業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湖口縣的企業之一,通過不斷技改升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企業的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通過一系列的技改節能降耗,我們在增產不增污的前提下,稅收利潤產值逐漸翻番,近3年實現稅收過億元。」九江富達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少波說。
方大九鋼開發的生產管控平台以3D可視化方式,將一座高爐煉鐵的基本運作流程以及鐵水罐車運送鋼鐵的實時數據全面展現在一幅畫卷之中。操作人員通過此平台可以時時掌控鋼廠運行數據,效率高、安全可靠、使用簡便。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設的智能製造車間,為企業主攻高端船舶建造以及高精尖船舶建造創造了條件。這些「智」造企業相繼湧現,為湖口縣工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近年來,湖口縣以鋼鐵冶金、電力能源、船舶製造等傳統產業為重點,推動企業與「5G」、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鼓勵傳統產業企業推進智能製造技改升級,激發傳統產業新活力。
從「金砂灣園區」到「一園四區」
2011年9月,湖口縣迎來了總投資300億元的神華煤電一體化項目,也開啟了湖口縣銀砂灣園區發展的步伐。五星紙業、中紅普林、一德油料、東鵬生態石等一批50·20項目,宛如一艘艘巨輪駛入銀砂灣,推動湖口工業蓬勃發展。
走進海山科技創新試驗區,一股濃郁的科技氣息撲面而來。位於試驗區的天漪半導體二期項目正在試生產,新增全自動晶元封裝生產線7條,滿產後每月可產晶元4億隻。近年來,湖口縣按照「企業集中、要素集聚、產業集群、土地集約」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建設5.6平方公裏海山科技創新試驗區,目前海山科技園已落戶企業74家。
近年來,湖口縣加大工業標準化廠房建設,120萬餘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招引了天漪半導體、安全產業園、睿芯科技、龍德金屬等一大批新型工業企業「拎包入住」,全縣產業結構大大優化。
十年間,湖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歷經兩次調區擴區,總面積從1.41平方公里擴大到22.93平方公里,增長16.26倍,形成了金砂灣片區、銀砂灣片區、龍山片區和海山科技創新試驗區「一園四區」的格局。緊扣以新材料為首位產業,以精細化工、冶金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以數字經濟、新能源、生物製藥、智慧物流港口碼頭等為潛力產業的「1+4+N」產業體系,園區落戶企業200餘家,規上工業企業141家,世界500強及上市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2021年17家工業企業稅收過千萬元,其中11家過5000萬元、6家超億元。湖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委副書記張旺說:「2021年,園區的營業收入連跨500億元、600億元、700億元,達到723億元,今年預計突破850億元,全力向『千億園區』目標衝刺。」
從「大開發」到「大保護」
綠水青山在,金山銀山來。近年來,湖口縣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思路,把岸線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著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為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湖口縣積極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模式,全力推進長江鄱陽湖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項目建設。近年來拆除了沿江沿湖全部非法碼頭,關停取締了多家小化工企業,在全市率先開展園區生態化改造、清潔化整治、綠色化生產「三化」行動。實施灘涂濕地復綠、沿江縱深百米綠廊、拆牆透綠增綠、礦山沙山修復等示範性工程,沿江100多萬平方米的裸露山體一次性重新披上了「綠裝」。先後完成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和一級A提標改造、入江排口整治等環保項目,23家化工企業完成「一企一管、一閥一池」環保升級,實現線上監控與線下監管統籌推進。長江「最美岸線」湖口段已成為「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的美麗風光帶。
與此同時,湖口縣狠抓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綠色製造體系培育建設。國能神華九江電廠、九鋼公司、富達實業、晨光新材料等8家企業,累計投入4.53億元打造了一批生態綠色示範工廠,成為湖口工業的新標杆。
湖口縣融媒體中心 徐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