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今天氣越來越寒冷,有些地方又開始爆發疫情,截止目前,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將近兩年,它的到來給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帶來了嚴重影響,不僅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導致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本應該是團圓開心的日子,因為新冠病毒的到來變得人心慌慌,新冠病毒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傳播速度非常快。
不過面對該病毒,我國採取了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從發現病毒到控制住傳播速度,用了極短的時間,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團結。
之後在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研製出了可以抵抗新冠病毒的疫苗,而且大部分人都已經接種完了第一針和第二,第三針也已經慢慢普及。
接種完疫苗的人可能都知道,當我們去打疫苗時,總會被醫務人員反覆交代,一周之內千萬不要喝酒,這對於經常需要外出應酬的人是很難做到的,那麼打完疫苗之後為什麼不讓喝酒呢?如果喝了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接下來我們聽一下醫生的解釋。
打完疫苗為啥不讓飲酒?會導致疫苗失效嗎?醫生為你解釋清楚
雖然很多人都有喝酒的習慣,但是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如果經常大量飲酒,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因為酒精進入人體之後,需要通過肝臟進行分解與代謝,通過肝臟的作用,酒精會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會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水分則會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如果酒精攝入太多,肝臟的壓力就會增大,若是感覺到醉意,仍然繼續喝酒,就會給肝臟造成巨大的代謝壓力和負擔,導致全身變熱,血液循環的速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快。
所以大家通常會認為,如果打完疫苗之後立刻去喝酒,會讓疫苗的有效成分過早地被代謝出來,從而降低保護效果。
其實酒精並不會導致疫苗失效,但是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尤其是接種完新冠疫苗之後,例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頭暈頭痛,轉氨酶升高等現象。
並且喝酒之後可能會導致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明顯降低,使新冠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的主動免疫反應下降,影響疫苗的防護效率,所以醫生才會反覆叮囑大家,接種疫苗前後一周內最好不要喝酒,以確保疫苗可以發揮出更多的效果。
接種疫苗之後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1. 新冠疫苗接種後針眼處不可用帶有酒精的棉球按壓,應用干棉球按壓1分鐘,注射部位應保持乾燥,注射一側的肢體一周內不要提重物,72小時之內不宜洗澡。
2. 接種完成後三天內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飲烈酒,濃茶,濃咖啡,抗感染藥物。
3. 不要劇烈運動,多飲水有助於排除疫苗佐劑。
4. 接種後可能會接種部位紅腫,可用毛巾浸水冷敷,如有硬結,可用毛巾浸熱水熱敷。
5. 接種記錄請妥善保管,以便第二次接種時核對登記。
接種疫苗之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疫苗與其他任何滅活疫苗類似,一般反應包括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部分人在接種疫苗後12-24小時左右,接種部位出現紅腫浸潤並有輕度腫脹和疼痛,全身反應表現有發熱,多數為低熱(38℃以下)部分人在發熱同時伴有頭疼、乏力和周身不適,個別人可伴有噁心、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一般反應通常在2-3天內自行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只是在此期間注意適當休息,多飲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對較重的全身反應可採取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