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作家稱兩岸文化融合併不悲觀:所有政治意識都非天然

2022年10月13日05:33:20 熱門 1819

台媒稱,「所有政治意識都不會是天然的。」文史作家、台灣前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指出,不論過去日據時代作家,乃至時下年輕人,其實對中華文化一直沒有認同問題,所有歧異「都是政治性的」。

據台灣《中國時報》4月26日報道,楊渡以台南「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的吳新榮為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投降時,吳新榮向一名日本高級特務人員打探:日本真會投降?」當他得知「我們最聽天皇的,一定安靜投降」時,回到家中立刻把神道教的牌子取下,把祖宗牌位重新放上,慶幸台灣光復。「由此可見,不論在什麼政治制度下,政治意識都不是天然產物!」楊渡說。

報道稱,就現下台灣的民間文化來看,楊渡同樣認為不存在對中華文化的歧義,「如繞境的媽祖,如全台的鄭成功廟,即便『台獨派』將鄭成功視為『侵略者』,也無法消除他在全台有上百間廟,已然有其歷史和信仰地位的事實。」他更指出,全台各廟宇多有神農氏、太上老君、關聖帝君……,這些深入民間的價值與信仰,完全不會因1949年兩岸因政治問題形成分治而改變,更可以確知「統獨就是政治問題,不是天然由民間生成的」。

報道稱,楊渡對兩岸在文化上的融合併不悲觀,他以2010年兩岸集數百位學者專家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大辭典》為例,「剛開始搜集整理兩岸歧異用詞時,歧異詞佔了15%,到2015年底總結髮現,歧異詞已降至7.5%」;楊渡說,一開始台灣的選舉用語如「掃街」「拜票」大陸很陌生,六年時間,「嗆聲」或「小三」「山寨」等原以為需要解釋的用語,兩岸其實都已熟悉。

「網路世代透過交流,語言歧異大幅降低,隨著兩岸社會發展逐漸趨近,走過共同的現代化歷程,民間文化差距也會愈來愈少。」楊渡認為,儘管政治制度不同,但民間文化尤其當代青年透過網路快速交流,文化融合度在現下「比過去都高」,從宏觀、長遠時間軸看,他相信兩岸在分治後的文化亦漸趨融合。

台作家稱兩岸文化融合併不悲觀:所有政治意識都非天然 - 天天要聞

2017年4月14日,來自台灣桃園的媽祖信眾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2017年農曆三月以來,台灣多地的信眾來到媽祖故鄉,謁祖進香,祈佑兩岸和平。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