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還沒有一家超市能讓人驅車一小時前往,即便排隊數個小時,提高進入門檻,也擋不住趨之若鶩的心情。但Costco在走過爆紅期後,又該如何持續吸引消費者呢?
文/攝影|《中國企業家》記者 徐碩
編輯|徐曇
8月29日,Costco(好市多,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開業第3天,通往Costco的聯友路終於稍有疏通,但從高德地圖上來看,僅剩最後800多米的路程堵成了紅色。
而在開業第一天,整條聯友路以及與其相交的閔行路都堵成了紫紅色,5分鐘的路程要等待3個小時,才有幸進入Costco的停車場。而賣場里更是人頭攢動,堪比春運,以至於Costco收到了上海有關部門的通知,開業當天下午不得不停業整頓。
但這依然沒有擋住人們的熱情。開業3天後,即便上海籠罩在一片陰雨之中,排隊進入Costco的人群還是有增無減,更有甚者自凌晨便開始排隊,只為等待開門的一瞬間,衝進去「掃貨」,而後來者,只能繼續排隊,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兩個小時,眼睜睜看著「勝利者」滿載而出,心裡還在盤算著到底能不能搶到「限購的」那些茅台、五糧液。
可再怎麼樣,Costco無非就是家倉儲式會員制超市,像20幾年前的麥德龍一樣,只有持有會員卡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只不過相對麥德龍針對B端客戶而言,Costco選擇進入中國的時間、地點、乃至人群都更為明確。
來源:IC photo
2017年,Costco先是上線了天貓旗艦店,通過線上打開進入了中國的入口;2019年Costco線下門店要開業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更不要說在開業前夕,Costco的會員卡只需199元/年(開業時辦理299元/年)的火熱辦理。據Costco工作人員表示,截止目前,會員數量已超過10萬人。
來源:IC photo
而一進門,最先吸引你的就是奢侈品區,《中國企業家》記者探訪的時候已經看不到開業第一天被瘋搶的愛馬仕包,以及一片狼籍的展列台。Chanel、Prada等奢侈品包都被放進了玻璃櫃中,供人們選購,價格上比代購略為便宜。而一些輕奢香水的價格也比商場便宜近三分之一。
就連電子產品也是如此,蘋果官網上iPhone Xs 256g的手機尚需9599元,而在Costco,同款手機只需7699元。
進入Costco你會發現所有商品的體積都比其他超市產品大了兩到三倍,價格也堪比批發價,乳製品更是放進了一個巨大的冷藏庫中,每一個進去購買乳製品的人都是顫抖著出來的。
紙巾成箱賣、洗衣液成桶賣也不新鮮,就連蛋糕、可頌等食物的包裝也是如此。
在貨架上也有一些不和諧的景象出現。比如應該成捆包裝賣的切片麵包,有些被拆開散落出來,甚至還有疑似咬過的痕迹。
排隊,在這裡是常見現象。在烘焙區,大多數人先不管能不能吃完,反正需要排隊半個小時買來的麵包,就是好吃又實惠。「這個麵包很便宜啊,而且還是當天現做的,每人好像還要限購,當然得買來嘗嘗。」排在隊伍最前頭的阿姨說,不僅麵包、她一會兒還要去排烤雞,來都來了,當然要把實惠的東西都買一遍。
為了找到「傳說中」的便宜茅台,不少消費者更是在酒品區域轉了好多圈,幾經詢問才得知,早在開業第一天,茅台、五糧液就已經被銷售一空了,售賣區都已被其他酒類產品佔領,最後只能在紅酒區的展示玻璃台中,一睹茅台的「風采」。當然,消費者不會敗興而歸,他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彌補痛失茅台的缺憾。
其實仔細看一下Costco的倉儲很有意思,儘管有四層,除第一層屬於在銷售的商品外,其餘幾層都屬於庫存,但每層貨架上的物品都與第一層不同,彼此的種類也不同。比如在銷售廚衛清潔用品的區域,其儲藏層則有玩具類、傢具類乃至烤肉架等等毫不相關的東西。
銷售層的陳列商品,在相近的儲藏層都找不到類似的物品。「我們有自己的動線設計,可以方便人員補貨,再加上很多物品的銷售區域也會定期調整,所以不用擔心補貨的問題。」Costco工作人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但剛剛開業也沒幾天,所以也不涉及調整的問題。
為了加快結賬進程,Costco不僅22個結賬台全開,每個結賬台還配有兩名工作人員,一位負責掃碼結賬,一位負責幫顧客裝物品,就連結賬之後的購物車,也被碼放的很整齊再交還到消費者手中,從用戶服務角度來看,這一點Costco確實遠勝於一般的超市。
可即便是滿載而歸的消費者,當被問及是否會再來的時候,都會搖頭表示,應該不會了。「成本太高,雖然有些東西確實也比外面的便宜,但算上開車過來的時間、排隊時間,再加上油費、停車費,優惠的那些錢,還不如在家附近的超市購買。」一位購物車裡裝滿了同種堅果的上海本地的大叔表示,「又遠又麻煩」。
低價的名牌箱子,怎麼能放過?一位男士二話不說就將兩套箱子放上購物車,要做一位理智的「血拚」者。
雖然現在來談Costco能否適應中國市場,還為時尚早。但在中國市場中,便利店、小型商超、社區店早就入侵每個角落,用戶可以在最近的距離買到新鮮的、亟需的物品,即便囤貨也有雙11等大型線上購物節,直接發貨到家,消費者究竟會多久去一次Costco、來囤貨呢?Costco在走過爆紅期後,又該如何持續吸引消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