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小型企業整天想著如何擴張企業規模,其實,真正的強大不單在於規模,更在於在本行業的影響力。曾觀察我國台灣,看到長興材料、中信造船和金舟科技這三家公司都是潛心專註於自己的領域,靠專業、專註打造行業領先地位的典型。顯然,這些典型企業的發展歷程值得國內民營企業思考。
一、專註市場,強調產業局部市場第一
長興材料是一家以研發為主的創新型企業,早就建有專門的研發大樓,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了,現在進行化工轉型,轉向環保材料領域。這家企業主要強調研發,1964年成立以來到現在也只有600多名員工,但其中就有400多人是研發人員。而且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3%用於研發投入。它的做法不是追求世界第一,他們追求的是亞太市場第一。
覺得這種強調產業局部市場第一的概念,對國內中小企業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很多企業像天女散花一樣,不管全球市場怎麼樣,東西賣到哪裡,就想著要佔領到哪個市場。其實他在那個市場一點分量都沒有,最多只是有一點自己的銷量而已。但長興材料就是老老實實做市場,而我們講的全球第一通常指的是銷量第一,而並非市場第一。在市場上,長興材料主要針對亞太市場,現在也確實成為了這個區域市場的第一。台灣企業專註於區域市場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此外,長興材料提出的「客制化」概念也值得借鑒,這與「個性化」、「定製化」的概念不同,「個性化」是批量生產做成小規模;「定製化」則是定向為目標客戶去製造,這兩個做法仍然是生產導向、供製導向,顧客並沒有實際參與進來。「客制化」的概念則有了體驗經濟的意義,就是說,顧客參與制造。這並不是說讓顧客來做設計、做研究,而是指客戶在產品創意形成中的參與。在一整套的創意形成過程中讓顧客全程參與,生產過程也全程參與,這種理念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在長興材料你根本感覺不到他是一家化工企業,工廠廠區非常整潔乾淨,沒有什麼異味,完全是花園式工廠,在這樣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員工才更有精力去工作。
二、專註於技術創新、專註於本行業
除了長興材料外,中信造船專註於技術研發也很有特點。他們的技術連LV的老總也非常認可,並委託他們來造遊艇。近年來,造船業不景氣,但中信造船仍能很好地走出困境。這是為什麼?
歸根結底是它本身的研發能力和經營模式。中信造船一直強調產品應用的廣泛性,但並不是改行,只是行業應用延伸。比如他們研發的一種造船用的新材料,灰塵粘不上去,可以免清洗,後來就將這種材料延伸到汽車、停車庫以及建築的應用上,這是一種行業應用延伸創新。中信造船隻是去提供這種材料並施工,並非改行,仍然是在造船,原來是造漁船、遊艇,現在也造新型建築材料,由於其電焊技術過硬,也會承包一些電焊工程,同時也造軍艦、汽車等。一直以來,中信都沒有盲目地去擴張,而是一直專註於本行業,我覺得專註才能做到極致,這種專註力非常值得我們浙商學習。
金洲科技主營漁網,現在是全球第三大漁網製造商,公司強調的是「不是提供最便宜的,而是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種「任性」的理念給我們很多啟發,這個概念正是很多浙商所缺乏的,很多浙商企業採購原材料一味貪圖便宜,導致原材料質量雜亂,這樣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就堪憂。很多浙江企業缺乏用戶導向思維,其實站在用戶角度看產品的功能最有效,這點又恰恰是佔領市場非常關鍵的一點。
三、加強政、商與企業深度的專業交流
從外行來看,國內許多企業規模已經超越台灣企業了;但從內行來看,我們的企業和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一時半會是跟不上去的。
總體上說,台灣企業整個發展的時間比國內民營企業早了大概二三十年。按照我們的理解,台灣中小型企業已經過了初級階段,現在基本上已經過渡到第二階段,即專業化階段。主要是由從父輩手中接過交接棒的台灣「二代」企業家們在經營,仍然非常敬業,還是老老實實地干企業,很明確企業要做什麼,怎麼做,覺得這點非常好,是台灣企業保持進步很重要的一點。
國內中小型企業現在還處在開始一代和二代的交接階段甚至還是一代創業階段,所以儘管從表面上看很多浙江的企業規模比他們大,但實際上浙江整體的企業水平要稍微遜色一些。台灣的中小型企業的技術系統非常整齊、規範,基礎管理、觀念、專業程度等相對成熟先進。甚至我覺得台灣企業家的認知、素養相對也都處在一個較高層次上。所以台灣的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我覺得很有必要加強浙江企業家與台灣企業家深度、專業的交流。
總的來說,這三家企業有三個共同點,也正是這三點幫助他們在市場上搶佔一席之地,這三點也正是浙商應學習的。
其一:強調技術創新
不管是長興材料、金洲科技還是中信造船,都是強調技術創新。這三家企業原來都是從小作坊做起來的,但他們就是懂得創新的重要性。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研發創新,把技術做強做大,而不是像我們玩概念,他們的重心就在於技術創新,不玩那些虛的東西。
其二:專註於本行業
這三家企業都非常有積澱和厚度,潛心專註於自己的領域,一心想著把自己行業所在的客戶服務好,所以在每次創新中他都沒有想過改行,老老實實把自己本行業做好,他們會去應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但不是把公司的興奮點轉移到「互聯網+」上面。就如金洲科技的老闆陳總說,他們從父親那接手過來,一直是專註於本行業,原來是普通的手工挑漁網,現在還是做漁網,無非是技術手段更加先進罷了。
其三:注重不同行業間的協作、分享
舉個實例,中信造船在生產過程中,其中有一個項目是遠洋捕撈,那麼就要考慮怎麼樣造出來的船才更加適合捕撈。不同企業造出來的船同樣去捕撈的話,往往中信造船造出來的船捕撈的魚更多,效益更高,為什麼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信造船跟長興材料、金洲科技是一個產業圈的,也就是說中興造的漁船上的漁網是金洲科技造的,而這個漁網中要用到的材料則是長興材料提供的,這種企業間的相互協作保證了較高的效益。如果只是漁網設計的好,船不行,同樣還是捕撈不到更多的魚。他們講究一個企業之間的系統協作。
那三個不同的企業、三個獨立的主體,怎麼樣才能協調好?答案是分享!金洲科技生產不同的漁網肯定需要相應的配套材料,至於需要什麼樣的材料,就需要和長興材料去溝通;而這個材料和漁網又可以提供給中信造船,造什麼樣的船,什麼樣的材料和漁網最適合,就需要中信去分享這個信息。可以看出,三家企業強調的是企業和企業之間協作分享,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而很多國內民營企業都是小而全,飼料廠搞完去搞養殖場,之後再去弄屠宰場,這是所謂的「一條龍」服務,並不是真正的產業協調。試想金洲科技織出來的漁網能不能捕到很多的魚呢?中信造船做實業,這方面基礎的信息和金洲科技進行共享,更有助於將利益最大化。三家企業只是合作夥伴,在業務領域還是各管各的,並在行業里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