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說起日本的雜誌真的是每次拿到手都懷疑人生,售價也沒有很高的雜誌,每次都包裝得厚厚的一本,贈品彷彿不要錢一樣。

而且,因為經常出一些大牌聯名的贈品,比如之前曾火爆國內的GUCCI本,搶到之後被炒到了很高的價格。

書店裡,雜誌也總是擺在進門最顯眼的地方,吸引不少女性走進書店,翻看雜誌之後,順帶可能也會看看別的書。

不過,因為雜誌裡面都捆有贈品,厚厚的一本放在那裡,整個書架看起來都不像書架了,反而更像雜貨架。

再來看看贈品,送包包什麼的都不用說了,基本上是日雜標配。

當然,現在雜誌已經不滿足於送包包、化妝品了,連枕頭都送出來了。。。。

眼鏡也有哦~

美容或者按摩用具什麼的也不在話下,送這種真的不虧本么……

大概不止小編這麼認為,很多人都在懷疑雜誌贈品送這麼豪還有的賺么?不然也不會出現買贈品送雜誌這種話了,搞得雜誌本身好像才是贈品一樣。
雖然看起來像虧本的買賣,可是業內人士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這才是最大的強項。

因為有這些贈品,反而把書架變成了自己貨品展示的雜貨架。

要知道,全國的書店和大型家電販售店的數量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把商品擺在書店裡曝光率更高。

人們去書店總是先走到自己感興趣的區域。

像女性顧客的話,對於美容類感興趣的居多,自然會先走到美容類書籍雜誌的區域。

平時擺在家電販售店裡的美容儀或者按摩器,可能會有一堆競品在那裡,顧客會看花眼。但是擺在書店裡,作為雜誌贈品的美容儀或者按摩器就沒有那些競品做比較了。

對於雜誌出版社也好,還是商品廠家也好,這都是雙贏的做法。

書店上架雜誌也有好處,就是顧客來店裡逛完雜誌部分,一般都會順帶看看別的領域的書籍。

現在,很多小朋友雜誌的贈品也會吸引不少大人購買。

什麼扭蛋機、迴轉壽司機、冰淇淋機等等,之前也很火過,尤其是這些東西只是作為雜誌附錄贈送的,人們更覺得划算。

迴轉壽司機那一期雜誌賣了5萬2000多本,講真,大人買的才是最多的。

因為會有人將雜誌贈品拋到社交網路上,引起話題後,更是掀起一波購買狂潮。

而當時,推出這款迴轉壽司機的合作餐飲店也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說是看到雜誌附錄才來實體店消費體驗的。

雜誌贈品總有種特別超值的感覺,但事實上,像迴轉壽司機,紙的成本也就10日元左右。

發條、馬達什麼的成本也就100日元左右,其它全部用硬紙殼就能搞定。

那幾期超火的贈品,成本也就100日元、140日元、150日元。但是,創意本身很好,大家自然樂於掏錢買單。

所以,在別人看起來巨虧本的雜誌贈品,其實對於出版社、贈品廠家、書店以及合作的品牌都是穩賺不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