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不過從台積電發家歷史看,台積電跟民進黨並無淵源,反而過去一度稱得上是中國國民黨的「黨營事業」。島內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就曾透露,台積電發展壯大,除創辦人張忠謀居首功外,蔣經國下令全力支持設立台積電 ,國民黨也借錢投資台積電同樣功不可沒。當年台積電創立所費不貲,且風險甚高,國民黨以黨產作為投資,解決了台積電創業初期的一大難題。
張忠謀的出身也跟民進黨主流政治人物迥異,他是出生在浙江的地地道道「外省人」,所受的中小學教育都是在大陸完成的,此後赴美留學,先後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的碩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發展多年。1985年,已經54歲的張忠謀才正式來台發展,出任「工研院」院長,2年後在新竹科學園區創建台積電,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張忠謀的名字常和孫運璿、李國鼎等國民黨技術官僚連在一起,跟綠營政治人物八竿子打不著。
跟郭台銘相比,張忠謀以及現在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幾乎不對政治議題表態,那台積電為何被貼上「親綠」的標籤?可能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張忠謀曾代表民進黨當局出席APEC峰會。公開資料顯示,他先後參加過五次峰會,分別是陳水扁時代1次(2006年),蔡英文時代4次(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光從這點就能看出台積電和張忠謀「親綠」?恐怕也未必公允。在馬英九執政的8年,由於堅持「九二共識」,在APEC人選上兩岸有默契,台灣先後派出連戰、蕭萬長等政治人物參加;而民進黨執政時,這條路則被堵死,陳水扁和蔡英文通常只能從企業界或文教界找人,具有國際影響力又未沾上「藍色」的張忠謀多次入選其實並不稀奇。
台積電被質疑「親綠」的另一個原因,大概是被民進黨當局吹捧過度所致。近年來,島內半導體行業一枝獨秀,拉抬股市、出口一枝獨秀,綠營政客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將台積電捧為所謂的「護國神山」,不知情者還以為台積電能有今天,都是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功勞。綠營急著邀功也引發藍營的不滿,像是趙少康就多次撰文反駁。
有遠見的企業家,是「了解政治、遠離政治」,台積電能發展這麼大,高管們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尤其是民進黨政治挂帥,口號一堆,施政無能,台積電如果跟其牽扯不清,恐怕早就走入死胡同了。
張忠謀、劉德音的內心世界別人無從了解,他們是統是「獨」是藍是綠,外界也無法知悉,但作為國際級的精英人士,他們面對紛繁複雜的島內政局、兩岸關係,應會有睿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