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是資深廣播人、音樂人、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及廣播金鐘獎「特殊貢獻獎」得主;
她 是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歌運動重要推動者,余光中盛讚她為「民歌之母」;
她 是 陶曉清
「我無法決定未來,但是我可以決定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陶曉清
(近20餘位來自全球的著名DJ齊聚敦煌第二屆電台復活節)
陶曉清邂逅第二屆電台復活節
電台復活節緣起於2017年,由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發起,在撒哈拉沙漠以24小時馬拉松電台直播的方式喚醒年輕人對電台和電台文化的關注,重拾美好的電台記憶。2018年第二屆電台復活節「致聲音旅行者」的DJ名單里出現了一位廣播界殿堂級人物,讓所有嘉賓都興奮不已,這位聲音旅行者就是資深廣播人陶曉清,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陶姐」。
(陶曉清在敦煌第二屆電台復活節直播間)
(貓王收音機首席品牌官堯銘侃與聽眾一同分享電台復活節的精彩內容)
在電台復活節直播期間,陶姐出場是在下午5點,夕陽猛烈,戈壁發燙,人只能呆著陰涼處。R.E.M.樂隊的名曲《Everybody Hurts》突然響起,那些青春飛揚的日子,在戈壁上閃閃發光。陶姐說「這次我認識了好多的主持人,很多節目我聽得非常入迷,下一屆電台復活節,如果可能的話,也一定願意來參加,太好玩了。」
這個人興緻勃勃地過了一生
「很常聽到陶姐像個滿足開心的小女孩說著什麼什麼好好玩,她的一個單純的好好玩,延伸出台灣音樂的創作潮,形成如此深遠的影響與力量。而她現在為800位癌友製作網路電台節目,重新學習電腦操作,為正在病痛的癌友們打開不同的視界。」萬芳在《生命的河流》的序言中寫道。
十九歲開始到現在七十一歲,從真空管收音機到晶體管,從AM到FM,從實體電台到網路電台,陶曉清老師似乎見證了一部廣播史,她也是陪伴眾人走過四十年的音樂歷史活現。除了摯愛的廣播與音樂,陶曉清老師在廣播事業以外開闢了新的賽道,自1992年開始,先後多次遠赴加拿大海文學院進修,在多位恩師的帶領下走上了自己的成長之路,並於2010年正式取得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之後多次來往兩岸開班生命成長工作坊,帶領學員探索生命更多可能性。
陶曉清老師的兒子馬世芳說「我最喜歡她給自己畢生故事的暗語,這個人興緻勃勃地過了一生。」
半山書局的心靈分享:生命中的危機亦可能是轉機
2019年新年伊始,陶曉清老師來到祖籍江蘇在「離天空最近的書店」——半山書局,與現場數百位聽眾展開一場「生命河流之歌」的心靈分享,分享她的新書《生命的河流》,她的廣播,她的人生故事,她的疑惑、她的答案。
找回那個失落的自己:
「我們太容易被往事勾住,透過回顧,看見自己在過去的生命中,在哪一個碼頭上,還留下至今依然會把自己拉回去的一些重要事件。」
我們可以停下來想一想,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是否要受到這些事件的牽絆和影響,是此刻的我可以做出的新選擇。」
許多生命中的危機,亦可能是生命中的轉機。人的一生都會面對出生、上學、青少年、大掙扎期(求偶、婚姻、工作)、老年以及死亡的危機,有些人不願意去談,「但我因為很早的時候參加的一些課程,老師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去體驗,去面對,再加上我自己也面對了癌症,那個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馬上要死了,後來知道其實癌症不會馬上死它是一種慢性病,也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重新觀察與反思,到最後我真的很清楚地知道,我沒有辦法決定我未來每一天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可以決定我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它,每天早上起來我可以決定我用什麼心情來迎接生命中的這一天。」
《生命的河流》是陶曉清老師在經歷過身份、角色的多重轉換,以及歷經罹癌、抗癌、行過死亡幽谷等重大人生轉折點之後寫下的感恩之書,獻給對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