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的立足之戰,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是中國軍隊的立威之戰。十五軍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一戰成名,也是後來該部隊整建制改編為空降兵的成軍之因。
上甘嶺戰役
美國人鋼多氣少,我軍鋼少氣多

「上甘嶺戰役」交戰雙方實力懸殊,戰況慘烈,但結果出人意料,我軍以傷亡1.15萬人的代價,殲敵2.5萬餘人,徹底擊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正面戰線發動進攻並取勝的美夢,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奇蹟產生的直接效果是:此役過後「聯合國軍」再未動用一個營以上規模兵力發動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三八線上;
戰略意義是:把上甘嶺打成對手的「傷心嶺」,打出了國威軍威。劉亞樓曾講,為什麼選擇十五軍改編空降兵,就是因為「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軍威,全世界都知道有個十五軍」;
軍事價值是:上甘嶺戰役成為經典案例,時至今日還出現在美國西點軍校的課堂上。
很多外國軍事專家對奇蹟的出現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歸結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人類自有戰爭以來,戰爭就不僅是物質力量的比拼,也是精神力量的對抗。拿破崙講:「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所戰勝。」時任十五軍軍長秦基偉事後回憶說:「上甘嶺戰役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這種超越軍事對抗的較量,用冰冷的鋼鐵和數字無法解釋,靠軍力對比比不出來,靠兵棋推演也推不出來。正是依靠堅定理想信念所賦予的超人勇氣和鋼鐵意志,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徹底征服了武裝到牙齒的強敵,恰如毛主席形象總結的那樣:「美國人鋼多氣少,我軍鋼少氣多。」如果說這裡的「鋼」代表以武器裝備為基礎的硬實力,那麼「氣」就是政治優勢形成的軟實力,這是我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法寶」。空降兵的這股「氣」,就是秦基偉老軍長總結的十五軍優良傳統和上甘嶺精神,後來部隊挖掘整理出十個方面優良傳統:
①「鐵心跟黨走」的政治信念;
②「把支部建到坑道里」的組織保證;
③「一切為了作戰,軍政不分家」的強大合力;
④「捨身堵槍眼」的敢戰血性;
⑤「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的使命擔當;
⑥「不行就學,從來不怕掉底子」的好學品質;
⑦「烈火焚身、巋然不動」的鐵律觀念;
⑧「隱姓埋名、不圖名利」的奉獻精神;
⑨「一個蘋果傳著吃」的戰友情誼;
⑩「艱苦創業、接續奮鬥」的實幹精神。

馬克思認為,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軍隊戰鬥力的構成,包括人、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結合方式三個基本要素。武器是重要因素,人是決定因素。人的素質和精神狀態,對戰鬥力的形成和發揮具有重要影響,在一定物質條件下,官兵的戰鬥精神、戰鬥作風、戰技術水平,甚至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戰爭的勝負。比如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214團8連戰士張桃芳,在上甘嶺597.9高地曾用442發子彈擊斃或殺傷敵軍214人,被評為世界十大狙擊手和「中國狙擊之王」,後來還當上空軍飛行員。常勝模範連「全國射擊英雄」魏來國1946年在山東阻擊戰中,手持一桿「三八」大蓋步槍,用122發子彈消滅111個敵人。這都說明人和武器的最佳結合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在戰場上才能做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毛主席關於「鋼」和「氣」的結論,包含了三層含義:
第一,戰鬥力的基本要素是鋼和氣,就是人與裝備;
第二,氣的優勢可以彌補鋼的劣勢,人是決定因素;
第三,這種「氣」必須是正義、正氣。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始終佔據道義制高點,充分印證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
從根本上看,毛主席的「鋼氣說」就是馬克思戰爭理論的生動詮釋,上甘嶺戰役勝利歸根結底是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的勝利。信息化戰爭,非線性、非對稱、非接觸特徵明顯,高邊疆、遠邊疆、新邊疆不斷拓展,具有三個不變三個變化,即:戰爭是政治繼續的本質不變,人是決定因素的規律不變,為正義和根本利益而戰的目的不變;同時戰爭形態在變、作戰手段在變、交戰時空域在變,對鋼的硬度、氣的勢度、鋼和氣的融合度要求更高。
必須看到,以劣勝優是有一定條件的。信息化戰爭中,在強調人是戰爭決定因素的同時,武器裝備的作用大大提升。既要防止單純的「武器制勝論」,也要防止片面的「精神萬能論」。部隊能打仗、打勝仗,必須同步重視人的全面提高和裝備的建設發展,促進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
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上甘嶺戰役中,危機時刻十五軍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多達38人,成為普遍現象。官兵的犧牲精神不會與生俱來,這種普遍性是長期用進步政治精神貫注的結果,彰顯了政治工作凝聚的磅礴偉力。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看家本領,是我軍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是我軍同一切其他性質軍隊的最大區別,也是我軍保持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看家」、「最大」這些醒目的字眼告誡我們:丟掉根本就是自毀長城。敵人不怕我們現代化,就怕軍隊毛澤東化。換過來說,我們可以接受現代化的劣勢,但絕不能削弱革命化的優勢。

政治工作的生命線意義不僅僅是提供精神力量,發揮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包括政治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軍事、政治、後勤、裝備雖然分部門設置、分系統工作,但政治工作貫穿一切工作、各個領域,都有作用。1947年冬,毛主席決定在全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發動群眾進行「訴苦」(訴舊社會和國民黨反動派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三整」(整頓思想、整頓作風、整頓組織),追求的就是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總結了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六個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力量,理想信念的偉大力量,改革創新的偉大力量,戰鬥精神的偉大力量,革命紀律的偉大力量,軍民團結的偉大力量。這「六個偉大力量」都與政治工作息息相關。比如就科技工作者而言,政治工作也許不能直接攻克技術難題,但可以為此創造條件。習主席強調:「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面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場考試,我軍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我們講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任何輕視政治工作的思想,任何削弱政治工作的做法,任何損害政治工作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危險的。
政治就是人心,人心就是江山。當下,如果有人把政治工作還是簡單等同於「一張嘴」、「一支筆」,那是嚴重的落後。充分發揮政治工作這一最大特色、最大優勢,就要努力做到既扎紮實實又有聲有色,既有意義也有意思,既有高度也有溫度,既有點頭率也有點擊率,以實際成效回擊虛化政治工作、弱化政治機關、矮化政工幹部的錯誤認識。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古田全軍政工會以來,空降兵部隊認真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大力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注重讓歷史走進現實,讓歷史照亮未來,做好做活政治工作,引領一代代官兵不忘初心、奮力前行,塑造了部隊特有的精氣神。如前所述,空降兵部隊在系統總結了十個方面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又歸納了輝煌歷史「四個八」:
8組數字:①烈士1.7萬。②殲敵27萬。③英模2.3萬。④上甘嶺激戰43晝夜。⑤組建11天升空跳傘。⑥抗洪搶險79個日夜。⑦「15勇士」5000米生死一跳。⑧連續15次參加閱兵。
8張名片:①模範空降兵連。②上甘嶺特功八連。③常勝模範連。④黃麻起義紅三連。⑤鞏固部隊模範連。⑥英雄偵察連。⑦雷神突擊隊。⑧空降兵女子偵察引導隊。
8個戰鬥組合:①「最成功戰鬥組合」:牛孟連小組發明「近迫作業」;②「最機智戰鬥組合」:王學智小組轉戰三日擒敵歸;③「最勇猛戰鬥組合」:劉子林率12名戰士俘敵2700人;④「最大膽戰鬥組合」:高榮成小組首創機槍打飛機;⑤「最壯烈戰鬥組合」:陳治國用傷軀給戰友當射擊台;⑥「最頑強戰鬥組合」:葛洪臣「盤腸血戰」掩護戰友;⑦「最感人戰鬥組合」:薛志高背著王合良共同戰鬥(一個雙眼被打瞎,一個把腿打斷,他們再組成一個戰鬥集體,這種生死相依的戰友情誼,每次提起都令人動容);⑧「最英勇戰鬥組合」:空降兵15勇士地震災區一跳。
8種顏色:①忠誠無畏的軍旗紅;②迅猛果敢的英雄黃;③活力四射的青春橙;④保衛和平的橄欖綠;⑤逐夢空天的天空藍;⑥魅力無限的優雅紫;⑦追求卓越的傘花白;⑧神秘莫測的夜空黑。
打贏兩個「上甘嶺」
是我們這代軍人的責任
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成為潮流,但世界並不太平,兵戎相見的軍事打擊時有發生,不見硝煙的心理攻防無處不在。能戰方能止戰。伴隨我國由大向強、蓬勃發展,準備打贏軍事意義上的「上甘嶺」非常現實;面對對手深耕細作、排兵布陣,打好意識形態上的「上甘嶺」更加緊迫。
西方敵對勢力實施「文化冷戰」和「政治轉基因」工程,不管如何包裝,目的都是妄圖對我軍「拔根蛀魂」。目前,網路以其空前的滲透力,已經成為敵對勢力對我實施心理入侵的首要選擇和重要手段,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戰略性戰場已經轉移到網路空間。一段時期以來,網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暗流涌動,抹黑領袖英雄甚囂塵上,我們引以為傲的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人物成為惡搞對象,「『上甘嶺』已危、『十五軍』安在」的憂患警示振聾發聵。網域就是疆域,網權就是政權,網力就是戰力。網路話語權實質是國家意識形態在網路社會的競爭,是國家話語權的重要體現,沒有話語權,領導權、管理權就無實際意義。爭奪網上意識形態話語權鬥爭,事關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鞏固、事關軍隊內部的團結穩定和部隊職能使命的有效履行。
習主席強調:「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信息網路時代條件下,信息域認知域的輿論較量、心理攻防、法理鬥爭日趨激烈,客觀要求政治工作不僅要加大對戰鬥力的貢獻率,而且其自身「全時全維全員」作戰功能更加直接和凸顯。

作為上甘嶺英雄部隊、黃繼光邱少雲英雄傳人,空降兵部隊努力發揚十五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寸土必爭打衝鋒、寸步不讓守陣地」的堅定決心,走進網路、佔領網路、引領網路,堅守住網路「上甘嶺」,全力打好意識形態領域攻防這場硬仗。通過摸索和實踐,總結出了信息網路條件下創新開展政治工作的理念——「紅藍融合」:傳統+互聯網」。「紅」是政治本色,代表傳統優勢,體現為習主席總結的政治工作「11個堅持」優良傳統所包含的精神內涵,體現為在長期革命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精髓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這是政治工作的不變基因;「藍」是網路底色,代表時代特徵,體現為由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藍海」廣闊前景,實質為政治工作所處的時代環境,這是政治工作的源頭活水。「『紅藍融合』:傳統+互聯網」,意指政治工作本體和信息網路載體有機結合、功能耦合、深度融合。根本目的是在信息網路條件下充分釋放傳統的最大優勢和最大效能,確保部隊血脈永續、根基永固、優勢永存;核心本質是推動政治工作思維理念、運行模式、指導方式、方法手段與時俱進,以學習力激發創新力,以文化力催生戰鬥力,以軟實力支撐硬實力,以信息力強固生命力。

在實踐探索中,空降兵部隊注重從歷史與現實的映射中找到繼往開來、賡續傳承的鏈接點,積極推進「『紅藍融合』:傳統+互聯網」,運用互聯網、天兵網「兩張網」,創建「我們的天空」「兩微一音」平台,探索構建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三位一體」的大政工格局和打仗型、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政治機關,打造「聚焦強軍目標、彰顯英雄精神、具有天兵特色、支撐打贏制勝」的天兵文化,努力營造尚武軍營、文化軍營、法治軍營、創新軍營的濃厚氛圍,政治工作不斷借網發力、依網弘揚,在6個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一是理論武裝依託網路「大學校」強化。聚焦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搭建「理論星空」網上學習平台,積極當好「理論翻譯」,跟進解讀理論要點320餘期,使理論武裝更加鮮活、更接地氣。
二是服務中心依託網路「大戰場」聚力。緊貼實戰需求,開發「智能政工信息平台」「××人才快速調配系統」,籌建「空降兵政治工作信息中心」,著力提升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三是群眾路線依託網路「大社區」踐行。堅持領導機關帶頭上網用網,倡導「上班先開機、工作先上網、上網先互動」,積極開展網上學習、網上調研、網上討論,促進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四是發揚民主依託網路「大家庭」深化。探索實踐「三大民主」網上實踐途徑,搭建「事務公開」網路平台,對評功評獎、入黨考學等敏感事項全程公開透明;及時把伙食管理、福利待遇、救濟補助等信息在網上發布,拓展網路監督方式,暢通基層民主渠道,維護官兵合法權益。
五是敢於擔當依託網路「大鏡子」鑒視。針對基層風氣沉痾痼疾,打造「陽光兵事」網路平台,領導機關與基層官兵網上「面對面」交流,官兵暢所欲言,機關限時解答,開通以來答覆解決5600多個問題,回復率100%。
六是創新發展依託網路「大平台」支撐。搭建展示才能多維平台,在機關組織「三好」月評,在部隊開展「三星」月評競賽和「三最」季評,形成常態榮譽激勵常態機制,增強政治工作吸引力和官兵獲得感。
目前「我們的天空」「兩微一音」粉絲總數已近500萬,閱讀總量超過2億次,其中微博粉絲位居軍內官方開辦微博前四(僅排在軍報記者、央廣軍事、國防部發布之後),微信粉絲位居軍內官方開辦微信前十。

在今年全國「五個一百」正能量精品評選中,「我們的天空」微信公眾號、《「第四種自信」不堅定,何談打勝仗》、配合網路輿論局組織的《三八線》劇組進軍營活動三個相關作品在網上投票階段均進入前十,排在軍內前列。通過「兩微一音」平台,對內增強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最終服務戰鬥力,國防教育走開了新路子。

兩維空間,一樣的使命;
兩個戰場,一樣的衝鋒;
兩場戰鬥,一樣的勝利;
兩座高峰,一樣的榮光!
過去十五軍打贏了上甘嶺戰役
現在的空降兵部隊面對網路「上甘嶺」
同樣敢於衝鋒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作者:陳國強)
2017年10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