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部影片,占參選電影一大半,粗略估計,報名電影數量50部左右。
金馬獎通過初選的電影名單已經跟大家見面了,不出所料,全部是台灣地區電影,共計27部。其中鄭人碩的5部電影全部入圍,可見作品之匱乏。
據台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透露,這通過初選的電影佔據了參選電影的一大半。如果唐湘龍說的是準確的,那就意味著參選的電影只中50部左右。
不管這個數據是不是準確的,只要一看到就覺得尷尬得冒白毛汗了。
想當初,國家電影總局在剛發出通知,大陸作品、導演將暫停參加台灣地區的金馬獎,台灣地區的某些媒體還叫囂「金馬初選台片大軍超強大」。說到底還不是自欺欺人,台灣地區的電影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嚴重下滑,沒有內陸和香港地區的支持,金馬獎無異於地方獎項。
不甘心自娛自樂的金馬獎,有可能會考慮邀請外援來撐臉面。網上有消息說,正在積極考慮邀請東南亞的華語電影參加。
關於外援的消息層出不窮,還有說可能會請好萊塢明星做嘉賓撐面子。但是站台不能解決作品銳減的問題,所以還是要請東南亞的華語電影來參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過要是請外援的話,那話題又繞回來了,錢從哪裡來?
金馬獎的4大讚助商全部撤資開溜了。包括汽車品牌和台灣地區本土的航空公司全部撤資,也就意味金馬獎失去了航空公司的支持,那來參賽的嘉賓和工作人員的機票和禮賓車就得金馬獎自掏腰包了。這筆費用算下來也得幾千萬台幣。要是再請了東南亞的電影參選,真替組委會的腰包心疼。
已經入圍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最近經常被大家提起,尤其是用來形容金馬獎實在是個「悲傷的故事」。
不過組委會努力維持顏面對外表示,贊助還再洽談中,沒到最後就不知道還會有什麼變化。
講真,東南亞的華語電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質量也良莠不齊,真不敢想像,如果真的請東南亞的華語電影來,對金馬獎來說是喜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