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研究」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2022年09月28日02:07:02 熱門 1252

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作者:談可

來源: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美軍準時於阿富汗時間8月31日最後鐘響之際宣告完成撤離。這場被稱為美國史上時間最長的戰爭在倉促、混亂以及爆炸聲中結束。

「阿富汗研究」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 天天要聞

美東時間8月30日,最後一架C-17飛離喀布爾國際機場

一、拜登以及團隊第一次大考遭遇失敗

1、承諾「不會遺留下任何一個」,但是依然有約「10%」本準備離開的美籍人士未撤離。美東時間8月30日,美國中央司令部總司令肯尼思·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宣布,隨著最後一架C-17飛離喀布爾機場,標誌美國完成阿富汗撤離行動,搭乘最後一架飛機離開的還有美駐阿大使羅斯·威爾森(Ross Wilson)。他說,自8月14日以來,美共撤離7.9萬人員,其中美國人6000名,其餘為阿富汗翻譯、使館工作人員、記者、活動人士及家屬等。

從一開始,拜登及其幕僚一再稱「不會遺留下任何一個」,但是,就連拜登本人在他31日的電視講話中都說,依然有「10%本想離開阿富汗的美籍人士沒有撤離出來」。對於這些美籍人士未撤離的原因,拜登政府主要解釋為他們大部分是阿富汗裔,很多人一開始不願意撤離是因為家人都在阿富汗。後來,這些人中有大約5000左右表示想撤離,最終美國與盟國一道撤走5500名美籍人員。

前副總統彭斯推特稱,「真是令人蒙羞。」「將美國人留在那裡不是美國的做法。」「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應該對此很明白。」拜登更是遭到很多共和黨議員的批評。內布拉斯加州共和党參議員本·薩斯 (Ben Sasse) 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統做出了將美國人拋下的決定是無法在道德上站住腳的,」「恥辱是總統的選擇。願歷史永遠不會忘記這種懦弱。」

雖然可以感受到左派的輿論也持批評態度,但是公開站出來提出批評的民主黨政客還是不多見。公開提出批評的包括新澤西州眾議院議員湯姆·馬林諾夫斯基,他本來在4月份就明確反對拜登的撤軍計劃,不難理解他對政府未能撤離美國人和阿富汗盟友持尖銳態度。另外,曾在伊拉克擔任海軍軍官的馬薩諸塞州眾議員賽斯·莫爾頓稱這種情況「簡直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2、不僅沒有帶走全部人員,而且還留下武器裝備。塔利班開始扛著武器出現在街頭巷尾的時候,其實懂裝備的人們已經注意到他們手中扛的都是美式武器,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在接管喀布爾機場時,更是以清一色美式制服以及裝備整齊出現,美國人可能覺得哭笑不得(扛著美式武器也就算了,連制服也穿美式的,到底是敵軍還是友軍?)。《紐約時報》是這樣評論的:與之前被蘇聯人擊敗的場面不同,美國人的遺產並不是被毀壞的裝甲車殘骸遍地的場景,相反,他們留下了在未來幾年為勝利者塔利班提供所需的所有武器和裝備,這是過去花費20年以及830億美元訓練和裝備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的成果。

3、拜登屢次發表與事實出入的結論。如果說之前拜登信誓旦旦承諾將確保一個「安全有序」的撤離行動,是因為戰略判斷失誤,但是,他後來強行辯解,則讓輿論大跌眼鏡。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他說,他不認為存在一種可以不產生混亂的撤退方式,而且,還連問,那怎麼可能。也就是說,產生混亂是必然的。此言一出,又引發一波抨擊。後來在談到撤離時間時,他說,會讓軍隊呆在那裡直到所有人撤出,但是顯然這個認知是錯誤的。他話音未落,國防部發言人就明確表示,必須在9月1日前撤離,如果要延長,還需要再談判。而事實也並沒有按照拜登所言進行。對於關於塔利班的評論,也表現出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從堅決「不信任」,到暗示他們為了合法化在做出改變,到最後他的中央司令明確表示塔利班在撤離行動中起到了「幫助且有益的」作用。

4、部門協調存在問題。拜登在採訪中抱怨他之所以此前判斷說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不可能」,是因為情報的不一致。如果拜登的記憶沒有問題的話,那麼說明白宮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從美國歷史上來看,很多危機的出現,都有部門不合作或者溝通不暢作怪。這樣的緊急情況下,各部門似乎依然在獨立運作,新聞發布都是各開各的,參加國防部新聞發布的記者的很多問題,會得到「這個問題應該問國務院」作為回答;反之亦然。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似乎缺了個綜合協調的機制。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明尼蘇達州眾議員迪恩·菲利普斯在接受全國廣播電台NPR採訪時表示,「那裡沒有太多的溝通,沒有太多的合作。這是混亂和失望的根源,」他說,他辦公室的年輕助手對撤離行動呈現出的如此「差的合作」表示尷尬。

此前被人們讚譽為民主黨最有潛力的政治新星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此次行動中並沒有呈現出任何過人之處,相反,讓人們感受到的是無力、蒼白。作為一個超越部門約束,直接面呈總統,並且有直接傳達總統旨意的角色,他在處理此次行動中應該承擔樞紐作用。如果說這次行動是失敗的,那麼蘇利文的能力或者應該收到質疑。有人評論說,雖然他對外交政策的所有理論和學術論點都了如指掌,但他的海外經驗並不強,這可能導致想法和實施之間形成脫節。

5、對阿富汗局勢判斷嚴重失敗。拜登屢次提到,他們原本以為經過他們20年訓練、全部美式裝備的30萬阿富汗政府軍應該有足夠能力應對塔利班,卻沒有想到他們不戰而逃。但是,為什麼他們會不戰而逃?這個拜登及其團隊從來沒有給出答案,唯一的解釋是因為他們沒有作戰意志。不管是什麼原因其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拜登的情報系統是有問題的,如果不是情報本身有問題,便是溝通混亂,白宮的領導力有問題。

6、拜登民意大跌。皮尤研究中心(通常偏左)8月23-29日的民調顯示,民眾對拜登政府此次行動不滿居多。僅26%認為完成的好或者出色(good/excellent);29%認為差強人意(fair);42%認為做的非常差(poor)。ABC/Ipsos民調(偏左)顯示,59%對拜登處理阿富汗撤離行動不滿,38%給予肯定。拉斯穆森民意測驗機構(據稱該機構比較親共和黨)9月1日發布的民調,52%被調查人士更是認為拜登應該就阿富汗撤軍行動辭職,39%表示反對,9%表示不確定。全國廣播新聞公司8月下旬發布的關於支持率的調查顯示拜登總體支持率為49%,而4月份他的總體支持率為53%。其中關於阿富汗一項,支持與不支持分別為25%-60%。當美眾議院院長佩洛西推特誇拜登「堅定的領導力」時,遭到一眾唾罵回應,說她「老年痴呆」、「瘋子」、「白痴」,稱拜登為「叛徒」、「冷血殺手」。

7、拜登依然堅稱撤離行動取得「非凡的成功」。拜登在撤離之後發表的電視講話猛一聽幾乎是慶功賀信,他說:「昨晚在喀布爾,美國結束了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戰爭,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我們完成了歷史上最大之一的空運,超過12萬的人次被疏散到安全地帶。這個數字是大多數專家認為可能的數字的兩倍多。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在整個歷史上做過這樣的事情。只有美國有能力、意願和能力做到這一點,而我們今天做到了。這次任務的非凡成功歸功於美國軍隊、我們的外交官和我們的情報專業人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能、勇敢和無私的勇氣。」

二、撤軍行動的失敗形象會不會影響拜登以及民主黨?

對於民主黨而言,最擔憂的是此次危機對未來選情的影響。事實上,拜登政府此次行動以及後來應對危機的方式,連《紐約時報》都感嘆,民主黨越來越擔心他們掌控華盛頓權力的能力。共和黨更是直接呼籲彈劾,讓拜登辭職。但是:

1、首先彈劾的可能性多大?共和黨老大米奇·麥康奈爾直接表示「不可能」。他說,在一個民主黨占多數的眾議院以及參議院的國會,總統不會被免,這不可能發生。當然讓拜登自己辭職更是不可能,他從頭到位都沒有承認自己做錯任何事。而且,即使在迎接美軍士兵遺體的儀式中,不僅試圖和第一夫人說話,更是被拍到查看腕上的手錶。顯然,他淡然處之。

2、其次,會否損害民主黨未來選情?如果現在馬上有選舉進行,顯然,是會有影響,但如果是在一年之後或者兩年之後,估計那時候佔據新聞頭條的已經早已不是阿富汗或者塔利班了。當然,如果到那時,阿富汗或者塔利班再次成了新聞頭條,估計民主黨的選情就確實會受到影響了。對於美國選民而言,雖然覺得不應該看到軍人被炸而亡,但是可能也接受這樣的事實——軍人為國家犧牲是天責。他們更擔心的是,未來在美國的自己成為被炸的目標。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拜登及其民主黨可能便會面臨真正的危機。

3、再次,阿富汗本身的情況存在的不穩定也可能引爆美國輿論。塔利班政府如何運作?美國如何處理和塔利班的關係,成了當下美對外關係的一個新的焦慮。

三、撤軍阿富汗的支持與反對

1、民眾大多數反戰、支持撤軍。根據皮尤研究中心8月23-29日的民調,54%稱撤軍是正確的選擇,42%表示反對。69%認為美國的阿富汗戰爭是失敗的。

2、學者的看法。對於美國是不是應該結束阿富汗戰爭,長期從事美國安全戰略的學者對拜登的決策表示支持。在撤軍一開始,當人們都在鞭撻阿富汗出現的混亂局面時,哈佛大學的斯蒂芬・沃爾特在推特依然表達自己的支持:「雖然撤離行動表現的比較悲劇,但是阿富汗(撤軍)並沒有傷害美國的信譽」,(後來寫成文章發表在《外交政策》)。和他同出一個師門的大戰略學者克里斯托弗·萊恩(Christopher Layne)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當阿富汗政府和軍方清楚知曉美國將結束其軍事承諾時,崩潰就幾乎是肯定的。美國軍方當然反對拜登總統的決定,但他們的反對是不合邏輯的。這些支持繼續阿富汗戰爭的人們認為,「我們只需要多一點時間,多一些軍隊。」然而,在經歷了20年的失敗之後,這場戰爭的支持者並沒有制勝的戰略——除了美國應該繼續一個開放式的承諾,即留在阿富汗。確實,也就是一場「永遠的戰爭」。萊恩認為美國外交政策建制派對阿富汗的崩潰負有共同責任。他們未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並被傲慢的權力所吞噬,這使他們相信美國可以按照美國的形象重塑阿富汗。拜登總統看穿了外交建制派和美國軍方的謊言以及錯誤假設,意識到他們從來沒有一個可以在阿富汗取得「勝利」的可行計劃,這點值得稱讚。美國是時候結束它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角色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阿富汗研究」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 天天要聞

數字經濟智庫

「阿富汗研究」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 天天要聞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阿富汗研究」談可:美軍在恐襲爆炸中結束撤離阿富汗行動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