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觀眾心裡,顏丙燕都是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
身為絕頂高手,作品卻很稀薄、沒拍過大製作、沒一個廣告代言。
很替她委屈?其實不必。
凡人所謂的得意事,在她的人生清單中,且得靠邊站。
倒不是清高——世上自有一種奇人,不用等到頭上蓋雪,生來就能把失意當成萬般無染的耳邊風。
譬如顏丙燕,自幼在農村爺爺奶奶家長大,上小學後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小朋友總是嘲笑她的山東口音,妹子嘴笨性子野,於是奉行能動手絕對不吵吵。
最嚴重的一次,一板磚把小男孩的鼻樑骨拍碎。
此情此景,有沒有讓你想起《愛情的牙齒》?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這個道理,顏丙燕自小就懂——在外面揍完別人,回家必然挨揍。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日子固然刺激,無奈她也慢慢長到要臉的年紀。
恰巧得知北京歌舞團招人,11歲的顏丙燕成功入選,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一跳近十年。
她其實唱的比跳的好,郭德綱曾說,她是影視演員中唱大鼓唱得最好的。
雖然沒能成為風光的歌星,但對顏家來說,已經相當於祖墳冒青煙。
因為父母都是工人,家裡也沒人干這行。
更神奇的是,8年後,她又陰差陽錯地走進影視圈,而且一出道就是女一號。
1994年,香港與內地合拍的電影《追捕野狼幫》女主角檔期突然生變。
抓瞎的劇組在廣告公司看到顏丙燕的檔案。
第一眼,好看的小姐姐!
第二眼,專業對口——在業內,一個舞蹈演員通常被認為可以基本應付一部純武戲。
抓來一試,竟然很贊。
從此,顏丙燕開始了她半路出家的女主角生涯,這境遇,簡直讓學院派們憤憤不平又無地自容。
《飲馬流花河》的「沈瑤仙」還助她輕鬆拿下《甘十九妹》的女一號。
結果,她硬是推了女一非要女二。
因為「甘十九妹」和「沈瑤仙」太像了,沒法讓她興奮了。
反而女二「尉遲蘭心」的人設,令她第一次感覺毛孔大開,第一次對表演有了歸屬感。
於是,她以24歲的活潑嫵媚,和與生俱來的豁達胸襟,收穫了人生第一個具有公眾影響力的角色。
放到今天,能上半個月熱搜。
1997年,《甘十九妹》的導演王文傑拍《紅十字方隊》時,再次啟用顏丙燕。
《甘十九妹》與《白眉大俠》並列為90年代內地武俠劇的經典;
《紅十字方隊》則作為內地第一部青春偶像劇轟動一時。
次年高考,軍醫大學的報名量創下歷史之最。
這是一部群戲,顏丙燕飾演的肖虹人設並不討好,但真實可信,絕無扁平之弊。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劇組挑她參選金鷹獎,並拿下她人生第一個重要獎項——金鷹獎最佳女配角。
《紅十字方隊》的熱度無疑是顏丙燕事業發展一個絕佳的契機。
不料此時,那個把她從小打大、強勢得不行的母親卻罹患了癌症。
漫長的八年,眼看死神一寸寸逼近,心口的熱血一點點涼透,人生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道盡途窮,什麼是無可奈何。
珍貴的八年,顏丙燕几乎無心拍戲,又窮又抑鬱,還瘋狂地想找個男人嫁掉。
軟一點的男被她兜頭嚇跑,逃躥時還丟下一句:感覺自己像個結婚工具。
硬一點的男直言她根本不需要男人:「你看,送水的來了,我就在這裡,你不叫我,自己一抬手把水桶放到飲水機上……」
反正一個人不想跟你結婚,什麼狗屁理由都能說得理直氣壯、擲地有聲。
然而,對顏丙燕來說,失去的從來無須後悔:
「如果媽媽沒病,我或許名氣比現在大,但未必會像今天這樣心智明亮。」
付出的感情也一滴都不會浪費,悉數揉進胸口,慢慢釀成酒。
2007年,仍然頹靡的顏丙燕經朋友介紹接拍了《愛情的牙齒》。
這朋友其實膽挺大的,因為這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小成本電影:
導演庄宇新壓上了房和車還借了外債,主演顏丙燕几乎零片酬。
然而這位朋友也是真正了解她的人,知道這個角色有多適合她。
從少女演到中年,三段戀情、三種不同的疼法,都像被強行砸掉的牙齒,痛到整個靈魂都在顫抖……
這些疼痛,她早攢夠了,端起來一飲而盡。
這種疼痛,也在某種意義上治癒了她現實中的傷——
它幫顏丙燕拿到了人生第一個金雞影后,使她有勇氣正視自己的表演價值和未來。
可是,會不會太晚?!
此時的顏丙燕35歲,至少在中國,已經過了一個女演員最好的時候。
可什麼是一個女演員最好的時候?
不是顏值有多高、名氣有多大,而是——哪怕你永遠叫不出她的名字,只要看到這張臉,必要買單。
所以對顏丙燕來說,從此以後都是最好的時候。
在萬眾矚目的《愛情的牙齒》之後、《萬箭穿心》之前,她的事業線雖然並不驚人,但表演並無絲毫遜色:
2008年,主演的電影《牛郎織女》入圍入圍戛納「導演雙周」單元,她本人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
同年,主演的主旋律商戰劇《十萬人家》於央視一套首播,豆瓣評分8.1;
2011年,由《潛伏》原班人馬打造的《借槍》,再次彰顯年齡於她正是恩賜;
2012年,電影《飛越老人院》獲長春電影節評委會特別榮譽獎、東京電影節「評委最愛的三部作品」之一。
當電影《萬箭穿心》上映,顏丙燕迎來了她的「中國梅姨」時代。
故事很簡單,即一個比男人更能幹的潑婦如何將自己的人生推向絕境,並決定繼續勇敢活下去的故事。
顏丙燕飾演的武漢婦女李寶莉,說不上好壞、談不上善惡,是一個非常普通又極其複雜的女性形象。
她幾乎被生活壓斷了腰,付出了一切卻把自己虧個底掉。
可憐嗎?這其中卻有她自己射上的致命一箭……
了「李寶莉」,顏丙燕學說武漢話、學著罵人、學著粗俗、學著老丑,學著成為一個蹲在人群中絕對不會違和的「女扁擔」。
在《萬箭穿心》的豆瓣短評里,有一條「顏丙燕可以得奧斯卡了」,獲得3456個贊,在3.8萬多條短評中名列前三。
她也的確憑這一個角色拿下8個影后,在中國影史僅次於章子怡《一代宗師》的12個影后。
但其實,它值得更多。
作為唯一入圍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華語片,卻因種種原因中途退出。
同時,由於製片方記錯時間,跟報名截止日差了三天,又與金馬獎擦肩而過。
後來,焦雄屏亦跟導演王競談起:「你們這個片子要是報金馬獎的話,完全可能得一個最佳女演員。」
最意外的還是金雞獎,當時顏丙燕獲獎呼聲很高,評委之一的倪萍看完電影后當眾表示,一定會投她一票。
結果爆冷。
所以,有一陣子,她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一邊是《萬箭穿心》票房慘淡,一邊是與表演完全無關的流量電影票房奪冠……
「我不幹了,如果這叫電影,那我演的叫啥?」
合作過多次的好友李乃文,一句話拯救了她的憤怒和困惑:「能幹的人本來就不多,您老人家再一退,這也是一種妥協。」
講真,在很多人眼中,李乃文和顏丙燕都是絕配,不在一起會讓人遺憾的那種。
就好像古天樂和宣萱、玄彬和孫藝珍。
但顏丙燕說倆人不可能,因為太像了。
也是。
他們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都有著名氣配不上的演技。
作為女性,顏丙燕的處境顯然更為艱難,而她的堅持卻更徹底——挑角色挑劇本,不跨戲,不接非同期錄音的戲,不接拍攝期低於一個半月的電影。
這很難嗎?不服你去問,看除她之外還有沒有人做到。
近年,影視圈非常流行以演技大咖配頂流的陣容,這其實是雙贏的事:
頂流們可以面對面地學習一流的表演,並提高作品的口碑度;
演技派亦可以在雄厚資本支持的、源源不斷的頂級配置中,肆意施展自己的才華。
以顏丙燕的演技咖位,得到的邀約自然不少。
她也不傻,沒理由把好機會硬往外推。
問題是:哪個小鮮肉能跳過她那齊脖高的底線呢?!
在當前的環境下,拒絕資本運作不僅意味著拒絕高片酬,還意味著沒事可做。
有一次連她老爸都憋不住了:
「丫頭,你去年一年沒幹活,我怎麼看你今年又有點兒不像要幹活的樣子?」
顏丙燕呢,「不就是把生活水準降低一點么,我們也是窮過的人,我回得去。」
去年,顏丙燕零台詞出演電影《冬去冬又來》。
有人替她不平,稱之為「被拋棄的顏丙燕」。
其實,這個角色原本是有台詞的,零台詞是她在研究完劇本之後跟導演爭取來的。
就像拍《盛先生的花兒》,她飾演給痴呆老人換褲子的保姆時,拒絕了導演搭上一條毛巾的好意,因為「事實不是這樣的」。
就像拍《萬箭穿心》時,她留著寸頭需要戴頭套,窮劇組買來的一看就假,她便默默地自已花幾萬塊訂做了一個。
就像她從來不接廣告,哪怕在別人眼中成為「可憐的商業價值為零」也無所謂。
她就想守護自己那顆愛戲的初心。
對顏丙燕來說,角色面前,金錢、名氣、卡司、性別,都是不值一提的東西。
這份德性,頗有其祖顏回的遺風。
所以,不要隨便同情別人——
有些人正是因為兩手空空,所以才富可敵國。
最後,無比期待2022年顏丙燕與李乃文主演的電影《許三觀賣血》……
誰說不是呢!
除了導演有點令人懸心……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文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