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2022年09月06日08:53:21 熱門 1886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蘭不須花。賞聯解意,史海鉤沉。民國時期湄潭永興古鎮的「蘭亭茶社」滿含書香之氣,它曾經是湄潭地下黨的秘密接頭聯絡點,聯絡著黔北和其他地方的秘密交通員,他們在此以喝茶聊天為名交接情報。還有一大批當地的進步群眾和革命青年到茶社「品茗酣飲」,閱讀地下黨傳送來的新華社新聞稿件。「蘭亭茶社」曾是浙大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地方。當年的「蘭亭茶社」可謂是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可容200人左右的兩層木樓每一天都座無虛席,上至遵義、重慶,下至鳳岡思南德江務川等地的商人每逢趕場天都會在此一聚。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在湄潭永興場上創辦這間茶社的人不是永興本土人,而是四川南充人鄭庭軒。18世紀末(約1899年前後)。鄭庭軒隨父母在四川南充做鹽巴、茶葉、布匹等異地集市貿易生意,常年往返於南充、重慶和貴州黔北重鎮湄潭永興之間。由於交通不便,路途遙遠,為了囤貨,便於批量集中馬車運輸,每次往來都在一月之上,逐漸在永興場上結交了不少生意上的朋友。


鄭庭軒在南充與永興的生意往來日益頻繁,其生意重心也逐步向永興茶葉等集市貿易上傾斜。為了兼顧全家老小生活,便於讓獨子鄭孝康生活無憂,清末民初便舉家從南充遷到湄潭永興鎮居住,並在永興后街修建庭院式兩層樓房一棟。


鄭庭軒自幼聰慧過人,讀過私塾,寫一手好字,清末時曾在四川南充參加過秀才鄉試。屬於有文化、善經營,順時事,吃得苦的生意人,是永興集市貿易的代表人物之一。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民國初年,四川、重慶、兩湖、江浙、兩廣等南方民族和現代經濟加速融合,全國城鄉經濟向現代工商業發展,永興場的貿易也隨現代工商業的發展日益興旺繁榮起來,成為連接湄、鳳、余、務、德、思、印江銅仁等地的集市貿易交流中心。五天一次的集市貿易,覆蓋面廣,人員往來從早到晚熙熙攘攘,經濟往來十分頻繁,集鎮市場建設欣欣向榮。其時,永興古鎮建起了固定的古色古香的戲檯子,每逢趕場日都有來自各地的戲班子或雜耍團輪番演出。集市上糧食、茶葉、布匹、工藝品、煙酒肉、家禽、牛馬羊、木材等買賣應有盡有。外來落戶商戶逐步成為永興集市貿易的主流,商家經營的品種、規模和數量增長較快,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市場一片繁榮景象,處於永興場貿易的黃金期。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隨著歲月流逝,鄭庭軒漸漸年老,上世紀二十年代(約1920年前後)初,兒子鄭孝康長大成年,但遺憾的是由於鄭庭軒常年在外忙生意,忽略了對兒子鄭孝康的管教。兒子也仗著家裡殷實富有,養成了不善理事,遊手好閒吸食鴉片的不良嗜好。


鄭庭軒深知兒子的缺陷,為了保證家業不敗,約束不善理家,過度耗費家業的兒子,從而建立起能夠繼續興旺的家業,就在永興街上為兒子迎娶了一個本地大戶人家的姑娘汪國珍來鄭家掌管家業,希望以此延續香火與來之不易的生意和家業輝煌。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但,由於鄭孝康遊手好閒已成習慣,在社會上結識了一些不務正業之人,加之家庭富裕從而引起劫匪的注意。1927年初夏的一天,在鄭庭軒出外辦事之際,十多個劫匪突然闖進鄭家,將家裡的金銀細軟洗劫一空。鄭庭軒得知消息後匆匆趕回家,他沒有去清點被劫後的物品而是先問家裡的人怎麼樣,當得知家人沒事,他鬆了一口大氣後說:「人在就好。」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鄭家被悍匪劫後,讓鄭庭軒心有餘悸,他決定轉行發展。經過深思熟慮,認真分析永興集市貿易中很多人在街頭小攤買茶解渴的特點,他決定將兩層樓房賣掉變現,加上以前所有積蓄,大膽把中街(原永興區公所廟堂隔壁)的三間旺鋪從外到里,樓上樓下全部租了下來,快速置辦大量桌椅等,不到半年的時間,專門為兒媳婦汪國珍開了一家當時規模最大,取名為"蘭亭茶社」的茶樓。從此,永興街上就有了第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茶館。由汪國珍擔起經營茶樓的重任。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此後茶樓生意越來越興隆,鎮上各方來客都到茶樓喝茶敘事交流,汪國珍還上門請了當時頗有名氣的民間說書藝人蒲堤到茶樓說書,外地一些流動彈唱,雜耍等藝人也到茶樓賣藝,白天有戲看,晚上聽懷書,十分熱鬧,一時成為永興集市貿易的亮點。


茶樓每天從早到晚,始終保持很高的上座率。在經營上借鑒四川成都茶館經營的特點,所泡之茶有,普通茶、茉莉香茶、板栗香茶、毛峰茶等。佐茶之物有,葵瓜籽、花生、香豆等。此後,鄭家的家業有了新的起色,鄭孝康也適應了茶館人來人往的氛圍,他不再往街上到處亂竄,還不時幫助招呼客人,端茶倒水。打那以後近二十年,汪國珍陸續又生了三男三女,可謂人丁興旺,生意興隆,家業紅紅火火。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黔北地下黨組織在永興展開抗日救亡工作。「蘭亭茶社」成為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活動的聯絡點。在抗戰初期,當地共產黨地下組織的何恩余、何少琦等經常秘密接頭往來頻繁。何少琦與汪國珍之子鄭科甲是同學,對其為人處世十分了解。加之「蘭亭茶社」來往人員多,容易聯絡,方便秘密接頭。


何少琦經常以喝茶為掩護,開展地下黨組織聯絡工作,鄭科甲思想進步,他也知道何少琦是地下黨人。鄭與何彼此心領神會。何少琦曾暗示已將「蘭亭茶社」作為地下黨的固定聯絡點,希望關照和保密。鄭科甲表示同意,經常安排他們到樓上包間談事。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日本投降後,浙大東歸。國共關係轉為敵對關係。何少琦仍然經常來茶館開展地下黨對敵鬥爭秘密接頭工作,繼續把「蘭亭茶社」作為地下黨的聯絡點。鄭科甲知道他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謹慎,不時充當眼線,打暗語為他們報安危,掩護他們撤退。為防盯梢的敵人,何少琦還多次將手槍交與鄭科甲暫時保管,以便安全撤退。


「蘭亭茶社」這個地下黨聯絡點一直到永興解放,從未暴露。


文革結束後,何少琦夫婦落實政策恢復工作職務不久,還專門從貴陽來到湄潭鄭科甲家裡拜訪,感謝當年對他開展地下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兩人相聚甚歡,促膝暢談兩天兩夜。


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到遵義、湄潭、永興。在永興設立分校,主要安排浙大一年級新生部和先修班約四百多人就學。浙大在永興辦學近七年,每年都要更換師生四五百人。


浙大新生來自全國各地,為永興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帶來了新思想、新文化,對促進當地經濟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每逢星期日、節假日,「蘭亭茶社」就成了他們讀書、看報與當地人交流的常去之地。鄭科甲生前曾說過,浙大學生李政道經常到蘭亭茶社看書,浙大教授王凎昌就曾經帶領學生到「蘭亭茶社」喝茶休息,其間還專門向老闆汪國珍了解永興的風土人情,問問永興街上的人對學生的社會印象等等情況。


鄭科甲在母親汪國珍的支持下,他考上了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職業中學學茶葉專業,當時一起進職中的有牟應書、陳華淵、鄒兆峰、李永儒等進步青年。他們在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職中學習茶葉專業課程的同時,經常到「蘭亭茶社」現場實踐,交流茶葉的製作工序等,對怎樣從青茶到成品的選茶,晾乾,制茶設備,泡製環境制茶的火候及溫度,保管環境及器皿,茶葉栽培、嫁接、剪枝、施肥、採茶、晾曬、包裝等進行廣泛交流和實踐,在茶葉栽培、製作、流程和精選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成為湄潭土生土長的第一批具有茶葉專業的知識青年。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解放後,汪國珍與兒媳楊昌華繼續經營「蘭亭茶社」,生意仍然紅火。直到1956年,國家對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改造,「蘭亭茶社」和一街的"楊家茶館"(楊昌華父親楊長國私有)也一同被公私合營改革後整合,兩家茶館合併後,將設備搬到永興中街銀行隔壁小巷上面,繼續合作經營茶館。楊長國作為"楊家茶館"代表參與經營和管理,楊昌華也作為鄭家「蘭亭茶社」代表參與管理。後楊昌華因患病癱瘓在床不能上班,加之丈夫鄭科甲(時任永興農場場長)又因被冤假錯案關進監獄,婆婆汪國珍去世等等變故。1957年底,楊昌華被迫退出永興茶館。從而徹底結束了鄭家茶館的經營。


「蘭亭茶社」隨時代的變遷而謝幕。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如今,行走在古鎮蒼老的青石路上,古樸的石雕,圍屋似的院落,泛青的石門,透著光的四角天井…歷史的氣味讓人感受到舊日時光的氤氳。所謂鄉愁,就是從這些顯見的文化遺存中浸出。


歷史影像│湄潭永興場上的「蘭亭茶社」 - 天天要聞


遙望當年,永興古鎮有多少這樣的茶社呀。而今, 生活在古鎮的百姓世代更替,或悲或喜,卻再也尋不到當年熱鬧非凡,門庭若市的茶社了!"蘭亭茶社"已經成為了古鎮難以忘卻的歷史記憶。


來源:湄潭文史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