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台灣地區陽明海運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儘管受疫情影響貨量下降了15%,但集裝箱業務板塊的利潤達到了1860萬美元實現扭虧。
但是,如果從整個集團層面來看,受干散貨行業虧損大約2100萬美元的影響,導致該季度整個集團合併凈虧損達到225萬美元左右。
上半年,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陽明海運的營業額下降了12%,為22億美元,集裝箱運量下降了10%,為238萬標準箱。半年凈虧損為2950萬美元,其中干散貨業務虧損3050萬美元。
雖然集運板塊盈利,但干散板塊嚴重虧損拖垮了陽明海運整體業績,使得上半年各大集運公司都取得佳績的同期公司整個業績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該公司表示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可能會有好轉,但仍決定在明年二季度錢交還3艘租進的干散貨船舶。
實際上,陽明海運表示將在隨後今年裡全部退租其長期租入的干散貨船舶。這家在台北上市的航運公司表示,此舉是其干散貨業務戰略的一部分。
除開上述3艘干散船舶外,該公司表示將在2022年-2025年之間歸還剩下的四艘長期租用船舶。據信德海事網了解,陽明海運目前旗下的租進的干散貨船舶包括2艘好望角型Cape和5艘巴拿馬型panamax干散貨船舶。
此外,該公司擁有10艘自有干散裝貨船舶,載重從6.2萬噸級到8.2萬噸級不等,全部由其一家名為光明海運(Kuang Ming)的子公司運營。
集運業方面,陽明海運目前是全球第八大集裝箱班輪公司,旗下運營著92艘船舶,運力62萬teu,此外該公司還有訂單19艘船舶,總運力165,000 teu。
該公司表示:「展望未來,隨著西方國家開始採取消隔離措施,以及製造業恢復運營,跨太平洋運費已飆升至20年來的最高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亞歐航線的運價也有所改善。因此公司打算「抓住」跨太平洋和亞歐航線更高運價的「機會」,並「擴大其客戶群」。
該公司補充稱,與此同時,它將嚴格控制運營成本,包括「優化集裝箱流量,將集裝箱定位成本降至最低」,同時降低支線和內陸成本以及燃油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