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我家那閨女2》正在熱播中,節目在開頭就拋出了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四個社會焦點話題。
試圖展現女明星是如何與社會相處,如何與自己相處,可見節目組的野心還是十分大的,不止想要娛樂性,還想追求內容深度。
節目播出之後,林允門前堆積的快遞就吸引了一大批觀眾的目光,甚至又雙叒叕上了熱搜。
林允在綜藝中的形象就很像20歲左右的女孩子,患有重度囤積症,滿屋的衣服和各種化妝用品,還在樂此不疲地嘗試著各種新鮮的小玩意。
在囤與不囤之間反覆掙扎,在囤積欲的驅使下,壓抑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塞得家裡滿滿當當,挪不開腳。
在堆積如山的物品里夾縫生存,就連開門去拿個外賣就像翻山越嶺一樣,連張信哲聽了都要流眼淚。
而另一個閨女王鷗的生存狀態就不一樣了,整個房間里,沒有一點煙火氣,活像個樣板房。
王鷗本人也是如此,不玩手機,不想嘗試任何新鮮的內容,安逸於自己的生活,整個人就是一個大寫的無聊。
王鷗整日的日常就是在房間里來來回回走動開燈關燈,或者倒立。
像一個沒有感情的行走機器,連她家的狗也是這樣。
在看到林允嘗試各種美容儀器的場景後。
王鷗坦言道,如果是自己,就只會選一種好用的適合的東西,然後一直用下去,就不會再去嘗試任何新鮮的東西。
對比林允家中各式各樣的服飾,王鷗家中就只有簡潔大方實用的款式,都是很素凈的顏色。
可能連節目組都覺得她的生存狀態太過無聊,所以在後來的幾期,給她安排了什麼滑冰、攀岩,美其名曰:走出舒適區。
可在王鷗臉上,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於這些活動完全是抗拒的,不過是她接的一個活,她去參加這些活動不過是源自對工作任務安排的配合和服從。
與王鷗類似的是張碧晨,可能是被唱著《涼涼》和《年輪》的熒幕形象所欺騙。
在很多路人眼中,張碧晨應該是知性優雅的女人形象。
可張碧晨的性格很爺們,特像個男孩子,直率不做作,是行走的張大爺,家裡的服裝和一般女明星相比也是很少,真的是台上仙女,台下直男。
張碧晨的衣櫥里是大量的衛衣,基本以寬鬆舒適簡單為主,鞋子也都是平底鞋、運動鞋。
一眼望過去,完全沒有華麗優雅女人味十足的高跟鞋和連衣裙,也沒有化妝品,她本人也不接受很女人味的衣服,不能接受露大腿,購衣審美比直男還直男。
她的朋友們想對她進行形象改造,帶她出門逛街購衣,張碧晨拉著一張大寫的抗拒臉出了門,比起一些女孩子一到了商場就火力十足的興奮樣,張碧晨只是癱坐在沙發上。
最後衣服沒選到合適的,反而看上了人家店裡的沙發。
我們可以從林允、王鷗和張碧晨的生存狀態對比匯總看出他們本質的差別。
林允屬於在人生中做加法的哪一類人,保持著少女心和對生活的熱情,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生命體驗,在生活里不斷探索,不斷嘗試。
身邊有著要好的男性朋友,也有要好的女性朋友。
平時的日常就是化妝、研究新髮型、玩服裝穿搭、奶茶店打卡、滑雪、拍美美的照片。
總之,活得很熱鬧。
可以說她的生活是十分精彩有趣的,她把自己的日常活成了一部偶像劇,也符合了很多年輕女孩對甜美生活的美好憧憬。
而王鷗和張碧晨屬於在人生中做減法的人,或許她們看起來會有些孤獨和無趣,因為活得不夠熱鬧,所以看客不會覺得歡樂。
眾人口中的"走出生活的舒適圈"也未必那麼值得歌頌,比如黃雅莉,她就在自己的小生活里創造著美好。
她不僅在精神上有著自己的音樂追求,並用一個"借光計劃"去實現,她還比城市叢林里的富人們提前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在圈子裡深鑽下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日本工藝大師赤木明登走訪了20位手藝人,通過對他們的記錄和自我感悟寫出了《造物有靈且美》,這也是代表著日本工匠精神的一本書。
由極簡通往極致,由極致走向匠人。
書中寫到:
製作器物的過程,從頭到尾都是與材料交流的過程,在與材料的相遇相知中我們創造出新。在這個過程里,我們能從材料身上感受到一種物質、近似於人格的東西,有時甚至彷彿能從材料中觸摸到神域。天地自然里充滿未知,材料由此誕生而來。通過材料,我們融入天地自然之間,會發現在我們自己的內部,也充滿了謎樣未知的自然,像大海一樣廣闊。
黃雅莉就是這件事的親身實踐,曾經她在自己的個人演唱會將要舉辦的時候,突然遭遇撤資。
在她心情低落的時候,她用廢舊的吸管拼湊出了一幅星空,也正是因此悟到了藝術和自我的價值。
她親手設計了自己的租房"山田心"。
涼亭一聳,菜地兩壟,用廢舊的樹木做成了庇蔭的涼亭,有自己的菜園和壁爐。
生活圖景十分令人羨慕,簡直是活在娛樂圈中的李子柒。
黃雅莉在節目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房子是租的,日子不是租的,只有當下才是真的。
她並不明星中最富有、最紅火的那個,她能活成讓人羨慕的樣子,是源自精神世界的純凈,
是因為她在自己的人生里做減法,把不重要的嘗試和體驗砍掉,才給自己空出了時間和精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緻。
她在屋子裡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山河,從此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盡收眼底。
對比同樣在做減法的王鷗,王鷗之所以覺得無聊和孤獨(至少從節目中看是這樣),不是做減法的原因,而是因為她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核心支撐點,也就是自己真正所熱愛的東西。
精神世界裡空下來的那塊地方,沒有東西來填補,自然會覺得空虛。
話說,21世紀,誰不孤獨,唯有精神世界上的熱愛和充盈,才能填滿生命里的孤獨,使自己變得平靜安寧。
比如喬布斯,他的家裡就如日劇《我的家中空無一物》的極簡狂魔麻衣一樣,幾乎沒有什麼傢具和擺設,衣服也都是清一色的黑,因為他不想浪費時間在挑衣服上。
喬布斯一生都將自己的精力完全投注在蘋果上,這份極簡之後的極致感才讓他建造了蘋果帝國,精神上的極簡才是真正的極簡主義。
梭羅在他那本著名的《瓦爾登湖》里寫過: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要熱愛你的生活,儘管生活一貧如洗。即使身處貧民院,你也可能享受一段愉快、興奮、輝煌的時光。西斜的落日映照在貧民院窗戶上的餘暉,與照射在富貴人家的豪宅上一樣光芒萬丈;門前的積雪一樣在早春消融。我只看到,一個氣定神閑的人在那裡可以過著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裡一般。
願你找到心中的熱愛,過上簡單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