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2022年07月02日12:13:20 熱門 1656

6月28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發布

對疫情監測、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

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等

進行了調整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為何修訂防控方案?

此次調整的依據是什麼?

今後如何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

召開新聞發布會

對新版防控方案進行了權威解讀

一起來看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聯防聯控機制對防控方案進行修訂,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疫情形勢的變化。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流行,今年以來全國本土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多,疫情波及地區範圍比較廣,尤其是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還有京津冀和邊境口岸城市等形成了衝擊,我國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不斷加大,防控形勢更加嚴峻複雜。近一個月來,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穩趨好,陽性感染人數持續下降,有疫情的地區數量也在減少,為優化調整防控方案創造了窗口期。

二是研究發現病毒變異的特點。

奧密克戎變異株已經成為我國境外輸入和本土疫情的優勢流行株。研究提示,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短、病毒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避能力,傳播的隱匿性強,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三是前期開展了一些試點研究。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4-5月份之間,在大連蘇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和成都等7個城市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學依據。同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結合各地的防控工作實踐,特別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規模處理疫情的經驗教訓,還參照了世衛組織上半年發布的指南,對防控方案進行了修訂。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雷正龍介紹,與第八版防控方案比較,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在三個大的方面進行修訂。

一是優化調整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

將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二是統一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

以前有兩類風險區劃定標準,一類是高、中、低風險地區劃定標準,一類是封控區、管控區、防控區劃定標準。第九版防控方案將兩類風險區域劃定標準和防控措施進行了銜接對應,整合統一使用高中低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

三是完善了疫情監測的要求

加密高風險職業人群的核酸檢測頻次,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

同時,方案還明確了不同場景下區域核酸檢測策略,對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農村地區,分別明確了發生疫情後區域核酸檢測的啟動、終止條件及相應的核酸檢測策略。

雷正龍特彆強調,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決不是放鬆防控,而是要求更高、更規範、更准、更快,關鍵是要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了縮短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的依據。

王麗萍表示

為進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學性、精準性,2022年3-5月期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在全國選取部分地區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研究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為2-4天;絕大部分都能在7天內檢出。

王麗萍強調

目前,國際和國內的流行優勢毒株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將入境人員和密切接觸者隔離期限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這樣的調整並不意味著防控措施的寬鬆,而是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特點對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不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是精準防控的體現。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雷正龍介紹了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於風險區域劃定的調整。

(上下滑動查看)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高風險區是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高風險區原則上以居住的小區或者村為單位劃定,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進行研判、調整風險區域範圍。高風險區採取「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的封控措施。高風險區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可以降為中風險區,之後如果連續3天沒有新增感染者,可降為低風險區。對跨區域外溢的高風險區人員,採取7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中風險區是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且可能具有疫情傳播風險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風險區的劃定範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劃定。中風險區採取「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連續7天沒有新增感染者,可降為低風險區。對跨區域溢出的中風險區人員,採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在居家醫學觀察期間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如果不具備進行居家隔離條件的,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中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低風險區採取「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範措施。低風險區域人員離開所在的地區或城市,應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跨區域外出的低風險區域人員,不需要採取隔離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並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發生疫情後的縣(市、區、旗)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後,所在的縣(市、區、旗)全域實行常態化防控措施。

同時,雷正龍還介紹,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確規定,在疫情處置過程中,如果個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的傳播風險較低,密接人員已經及時管控,經研判,沒有社區傳播風險,那麼也可以不劃定風險區域。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王麗萍表示,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更快、隱匿性更強的特點,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按照點與面結合、癥狀監測與核酸檢測結合、傳染病監測系統與其他部門監測系統結合的原則,開展人、物、環境等多渠道監測。

據介紹,第九版防控方案在以往常態化監測的基礎上:

一是加密了風險職業人群核酸檢測頻次

對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等每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對從業環境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從業人員以及普通醫療機構除發熱門診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員等每周開展兩次核酸檢測。出現本土疫情後,根據疫情擴散風險增加核酸檢測頻次。

二是新增了藥品監測要求

當出現本土疫情後,對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藥物的人員進行實名登記,督促用藥人及時開展檢測。

三是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

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可疑患者、疫情處置時對中高風險區人員等可增加抗原檢測。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違反「九不準」現象,6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開通了公眾留言板,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首頁,相關部門也公布了問題反映渠道。對於違反「九不準」的問題線索,聯防聯控機制將認真匯總整理,督促地方儘快整改,對典型案例將進行曝光。

「14+7」變「7+3」!隔離時間為何縮短?權威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圖據新華社

轉自 | 成都發布

來源: 成都交通運輸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