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得巧,秋後紅滿梢」。
清明到穀雨是辣椒移栽的黃金期,但許多菜友反映,自個辛辛苦苦栽的苗子,不到半個月就蔫了、黃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究其原因是在移栽上出了問題。尤其是這三個看似「勤快」的習慣,實則是 好心辦壞事,嚴重的影響辣椒苗的生長。
今天我就結合我多年種植辣椒的經驗,說說辣椒移栽過程中的3大禁忌,特別是第2條,很多種菜愛好者年年犯,年年不改,以致沒有獲得好的收成。
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可一定要避開這些坑,別再種不好辣椒了。
雨天移栽——爛根死苗的元兇
不少菜友覺得,下雨天土壤濕潤,移栽後不用額外澆水,苗子就能很快適應新環境,不會失水打蔫,成活快,這其實是個誤區。
因為雨天土壤濕度大,黏性也強,在移栽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結。一旦土壤板結,土壤中的空氣含量就會減少,辣椒苗的根系就沒辦法順暢地呼吸,這對根系的生長和發育極為不利。
而且,雨天環境潮濕,各種病菌和害蟲活躍,辣椒苗在移栽過程中難免會有傷口,這就給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機,容易引發病害,莖基腐病、立枯病迅速蔓延,幼苗3天內倒伏,或者辣椒苗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我們要選擇在晴天傍晚或者陰天進行移栽。
移栽前,先把菜地深耕細耙,讓土壤疏鬆透氣。移栽時,要盡量多帶原土,減少對根系的損傷,保持根系的完整。移栽後,可以適當澆一些定根水,但不要澆太多,讓土壤保持適度濕潤即可。
如果移栽後突遇大雨,立刻在苗周圍撒乾草木灰吸潮,並挖淺溝排水。
農諺常說,晴栽辣椒一場雨,三天不見苗站起;雨栽辣椒一片晴,十棵能活兩棵行」。
天天澆水——根系越澆越弱(90%人常犯)
很多人愛苗心切,尤其是新手菜友,覺得移栽以後多澆水,辣椒苗就能長得快,於是天天給辣椒苗澆水。
然而,這樣做反而會適得其反。辣椒雖然喜歡濕潤的環境,但它的根系並不耐澇。如果天天澆水,土壤一直處於積水狀態,根系長時間泡在水裡,就會缺氧,進而導致根系腐爛。根系一旦出問題,辣椒苗就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植株就會變得矮小、發黃,嚴重影響生長。
同時,水分過多還會導致莖稈細弱,徒長,開花延遲,抗風抗病能力差。
辣椒移栽以後,正確的澆水方法是要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也就是說,等到土壤表面稍微乾燥,用手挖開土壤,發現下面還有點濕氣的時候再澆水。澆水要澆透,但不要有積水。這樣既能保證辣椒苗有足夠的水分,又不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影響根系的生長。
特別注意,緩苗期葉片輕微捲曲屬正常現象,切勿盲目補水!
栽後馬上施肥——燒根燒苗跑不掉
辣椒移栽以後,一些菜友就迫不及待地馬上施肥,這是極其錯誤的操作。
剛移栽的辣椒苗,根系還比較脆弱,對肥料的吸收能力有限。如果在移栽後馬上施肥,尤其是施濃肥,肥料會在土壤中形成較高的濃度,導致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升高。這樣一來,辣椒苗根系中的水分就會被「吸」出來,發生「燒根」現象。「燒根」後的辣椒苗,葉片會發黃、枯萎,生長停滯,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正確的施肥時機是在辣椒苗移栽後10 - 15天左右,等辣椒苗適應了新環境,開始長出新根和新葉的時候再施肥。
並且施肥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一開始肥料濃度要低一些,最好是薄水肥,利於吸收。隨著辣椒苗的生長,再逐漸增加肥料的濃度和用量。可以選擇一些有機肥或者複合肥,將肥料均勻地撒在植株周圍,然後輕輕翻入土中,再澆適量的水,讓肥料更好地溶解和吸收。
老農常說,栽苗施肥如喂葯,早了燒根晚了笑;緩苗半月再動手,葉厚花多結果早」。
總之,辣椒移栽後的頭20天,是辣椒根系的重建期,我們要少澆水、不施肥、躲雨天,這些看似「偷懶」的操作,其實是給根系自我修復的時間。
個人種菜愛好者,要記住三句忠告:手勤不如時機准,水多不如地溫穩;肥猛不如根系壯,心急不如耐心等。
清明穀雨時節,辣椒移栽以後,要管住手、穩住心,這樣定能摘辣椒摘到手發軟!
如果犯錯,如何更好地補救呢?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