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我們同一樓道的鄰居家鬧了場虛驚:3歲的小寶總愛揉眼睛。寶媽在業主交流群里助,有位「過來人」斬釘截鐵地說:「這就是近視前兆,趕緊去檢查配鏡!」
好在眼科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只是得了過敏性結膜炎,吃幾天葯就好了。這場小風波,讓我突然意識到,大家在育兒路上,比解決問題更難的,是如何辨別真偽信息。

視力陷阱:那些被誤解的「求救信號」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大意是寶寶如果出現幾種情況,說明眼睛疲累過度,是孩子眼睛近視前的「求救信號」:
- 經常用手揉眼睛
- 總打哈欠和流眼淚
- 眼球紅血絲,眼皮腫
曾經「揉眼-近視」的謠言傳遍朋友圈,但實際上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中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雖高達53.6%,但揉眼、流淚等表徵與近視並無直接關聯。
像我家二寶1歲多時,有段時間總愛揉眼,嚇得我趕緊帶他去兒童保健科。結果醫生檢查後笑著說:「這是寶寶在探索觸覺呢,就像吸吮手指和啃腳丫一樣正常。」
其實真正需警惕的視力異常信號,往往比我們認為的更加隱蔽。比如朋友家娃,上幼兒園後,總把繪本貼臉上看。爺爺還笑說孩子愛讀書,喜歡「書香味兒」,後來檢查發現,孩子左眼先天性弱視。

因此視力預警的信號,還需家長觀察入微,比如:孩子4個月不會追視、2歲不會指認簡單圖形、5歲仍頻繁磕碰桌椅,這些都可能隱藏著視力發育異常。
哪些跡象提示孩子的視力可能出現問題?
5歲以內的孩子
以下是比較常見的表現,提示孩子的視力可能出現問題,家長需進一步評估或帶孩子去檢查。
- 喜歡單眼眯起來或閉上
- 對視差,或迴避眼神接觸
- 孩子的整體發育落後
- 總碰撞到東西或經常摔倒
- 對視覺刺激不敏感或無興趣
- 要把東西湊得很近才會看
- 經常說自己眼睛不舒服
- 平視時眼睛似在看不同的角度

6歲+的孩子
孩子雖已經到入學年齡,但可能仍無法表達清楚自己的視力問題。需要我們觀察和排除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以確保視力正常。
- 經常眯眼或歪頭看
- 抱怨頭痛或眼睛「很累」
- 注意力難以集中或注意力持續時間短
- 閱讀經常跳行或重複行
- 頻繁地揉眼睛
- 不喜近距離或遠距離用眼的活動
寶寶視力養護,需全維度支持
【0-5月】
我家大寶滿月時,親戚送了一個旋轉音樂床鈴,掛在床邊寶寶可喜歡盯著看。但是兒保醫生卻緊急叫停,理由是:固定視距可能影響眼肌調節。
後來我把床鈴改成移動的,每三天調整一次位置。寶寶6個月前是視覺發育敏感期,追視訓練不要落下,關鍵是創造「動態視覺環境」,比如餵奶時左右交替、玩具保持20cm安全距離並經常換位置。

【6-12月】
我家二寶這個階段的時候特別喜歡「抓光遊戲」。比如我會打開手電筒在房間里照射,寶寶就會連滾爬去捕捉光斑,可高興壞了。
兒童發展專家表示,追光訓練能激活寶寶視網膜錐細胞,促進雙目視功能發育。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為寶寶設計一些視覺尋寶遊戲,比如把搖鈴藏在抱枕下,會滾動的綵球等都是天然教具。
【1-2歲】
如果你經常帶娃玩投影遊戲,你會發現他能快速識別不同形狀的影子。這個階段,可以帶寶寶多玩積木,搭建「視覺迷宮」,或通過繪本體驗不同的「故事場景」。
當然,要確保孩子每天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活動,接受自然光的洗禮。陽光中的全光譜能促進視網膜分泌多巴胺,鞏固視覺神經迴路。

真正影響孩子視力的三大「元兇」
1.過度用眼
持續並且近距離看手機、平板等,是導致孩子視力疲勞的首要因素。電子產品藍光會使淚膜蒸發率提升40%,如持續注視20分鐘就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視疲勞。
2.光污染
紫外線對晶狀體的損傷是累積性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暴露在陽光下,應使用太陽鏡,UPF50+的防晒帽比遮陽傘更有效。
3.化學或物理損傷
用84消毒液拖地,可能會使孩子突然流淚睜不開眼。清潔劑中的次氯酸鈉,確實會損傷角膜上皮。此外,還有尖銳物體刺傷、化學顏料、殺蟲劑、農藥等,都可能傷害孩子的眼睛。

寫在最後
其實對孩子視力最好的保護,只有關鍵的兩點:一是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用眼距離,並遵循20-20-20休息法則;二是每日保證兩小時以上戶外活動,讓自然光動態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這才是科學防控近視的核心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