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多知名品牌衛生巾被曝「偷工減料」——實際測量長度與產品包裝標註長度不符。11月19日,記者實測「潔婷」「舒萊」等多個衛生巾品牌產品,發現7款中有3款存在實際測量長度小於外包裝標明長度的情況。
對此,有客服回應:產品巾身長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4%偏差。除此之外有網友熱議,當前衛生巾(護墊)的國家標準對ph值規定與紡織產品相關規範對c類紡織產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的ph值要求相同。
《衛生巾(護墊)(gb/t 8939-2018)》
客服:符合現行國標±4%偏差
11月19日,記者實測購買到「潔婷」「薇爾」「蘇菲」「七度空間」「舒萊」五個品牌7款衛生巾及護墊,其中4款符合包裝所標尺寸,剩餘3款存在實際測量長度小於外包裝標明長度的情況。
實測發現,在網購平台購買到「潔婷」品牌的245mm衛生巾實際測量只有240mm,實際吸水棉芯210mm左右。頂端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潔婷」電商客服,客服回應:245mm是在最理想狀態下測量的數據。
至於實際棉芯和標註長度有差別,另一官方網店客服回應:「我們的巾身尺寸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影響正常使用,產品包裝上標註的尺寸指的是整個衛生巾巾身的整體長度,不是芯體長度。」
同日,記者在美團優選購買到的「七度空間」品牌的「空氣感棉夜用」衛生巾,產品包裝標註338mm,而記者實際測量衛生巾最長處只有335mm,其中吸收芯長度315mm。
對此,七度空間電商客服回應稱,國家標準誤差範圍偏差指標規定為±4%,「衛生巾的全長偏差在±4%的範圍內是允許的,我們都是按國家標準來的,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沒問題」。
記者從公開資料發現,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現行國家標準《衛生巾(護墊)(gb/t 8939-2018)》規定:衛生巾的全長偏差在±4%,全長偏差=(平均值-標稱值)/標稱值×100%。試驗方法為,用直尺測量試樣的全長(從試樣最長處量取),準確至1mm。
另外,記者在某大型商超購買到的「舒萊」品牌180mm加長護墊,實際測量只有177mm,實際吸收芯長度152mm左右。對此,「舒萊」官方旗艦店客服回復:「產品質量都是通過國家質檢合格」。
在客服給出的舒萊輕氧派衛生巾的檢測報告中,頂端新聞記者發現,該產品全長偏差檢測結果為-1%,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衛生巾的全長偏差±4%。同時,舒萊客服也表示,明確未來的改進落實點,「後續除了會增加吸收芯長度的標註,並採購新的模具外,我們更會貢獻自己微弱的力量,共同推動新國標的修訂」。
「舒萊」客服提供的某款衛生巾檢測報告
衛生巾新國標正在起草
11月17日,「abc衛生巾」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實際長度與標示長度存在偏差」「客服不當回復引爭議」等問題致使abc天貓官方旗艦店下架所有產品,並緊急發布致歉聲明。
據海報新聞報道,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衛生巾消費市場,大約有4億名適齡消費女性,有著千億級的衛生巾市場。
頂端新聞記者採訪多位女性消費者發現,衛生巾長度縮水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確實較為常見,更有消費者對商家回應表示不理解:「偏差±4%,但市面上經實際測量的多數不符合標註長度的衛生巾均為-4%以內,還沒有發現+4%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根據qyr(恆州博智)的統計及預測,2023年全球衛生巾市場銷售額達到了255.2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346.3億美元。業內人士認為,一片衛生巾縮水3-5mm,對消費者而言感受不明顯,但對於成千上萬的女性來說,剋扣出來的「誤差」背後隱藏了巨大利益。
該業內人士稱,女性消費者對衛生巾質量問題越來越關注,側面反映其訴求和「痛點」,企業及品牌方如何圍繞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展開整改,才是提高經營和業績,在消費者心中重塑品牌形象的重心。
記者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檢索到,計劃號為20241954-t-607的國家標準計劃《衛生巾(護墊)》正在起草,項目周期16個月,下達日期為2024年6月28日。此外,在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上,可以對現行標準進行信息反饋。
衛生巾新國標正在起草
衛生巾與紡織品屬不同的產品類別
除衛生巾長度縮水問題之外,日前網友熱議,當前衛生巾(護墊)的國家標準對ph值的規定為4.0-9.0,這與紡織產品相關規範對c類紡織產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的ph值要求相同。
11月20日,記者諮詢多家衛生巾品牌客服,某品牌客服回應稱,其產品按照《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而非紡織品相關標準生產,「衛生巾產品不作abc級區分」。某品牌電商提供的一款衛生巾產品檢測報告中,ph值為5.9,甲醛含量未檢出,包含這兩項在內的11個檢測項目結果均為「合格」,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記者查詢相關標準獲悉,引起熱議的衛生巾「c類」執行標準,實際上是國家標準對紡織產品分類之一,「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並不在紡織品標準適用範圍內。衛生巾屬於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相關標準為gb 15979),而「c類」是紡織產品的一種類型(相關標準為gb 18401)。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 18401-2010)》(以下簡稱《規範》),產品按最終用途分為3類:嬰幼兒紡織產品(如尿布、內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如內衣、襯衣、裙子、褲子、襪子、床單);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如外衣、裙子、褲子、窗帘、床罩、牆布)。
《規範》中明確,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該《規範》適用於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服用、裝飾用和家用紡織產品。
區分a、b、c三類的項目,共有五個。其中兩個指標引人關注,分別為甲醛含量與ph值。三種類別中,a類甲醛含量最低(≤20mg/kg),c類甲醛含量最高(≤300mg/kg);就ph值而言,a類為4.0-7.5,c類則為4.0-9.0。
附錄a「不屬於本標準範圍的紡織產品目錄」。來源:《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
記者注意到,《規範》附錄a列出的「不屬於本標準範圍的紡織產品目錄」中,「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在列。
來源:頂端新聞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