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怎樣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避開立交橋、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等危險場所;避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等危險物或懸掛物。
在家庭怎樣避震

保持鎮定並迅速關閉電源、燃氣,隨手抓一個枕頭或坐墊護住頭部在安全形落躲避;
地震後房屋倒塌有時會在室內形成三角空間,這些地方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它包括炕沿下、堅固傢具下、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因此,當地震發生時,如果在室內要注意利用它們。
躲避時不要靠近窗邊或陽台上去!千萬不要跳樓!

在學校怎樣避震

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
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點擊鏈接↓查看視頻)
地震來臨如何正確避險
在野外和海邊怎樣避震

在野外:要避開山腳、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
在海邊:要儘快向遠離海岸線的地方轉移,以避免地震可能產生的海嘯的襲擊。
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選擇結實的櫃檯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遠離玻璃櫥窗、櫃檯或其他危險物品旁邊;
千萬不要慌亂擁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特殊情況下的求生要點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搖晃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轉移時要彎腰或匍匐、逆風而行。
燃氣泄漏時:同火災時一樣,遇到有毒氣體泄漏時,要用濕布護住口鼻,逆風逃離,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科學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
準備地震應急包
在地震未發生時,一定要未雨綢繆,準備好地震應急包,以備不時之需。地震應急包里,記得要備好這些!
水。為了應急,應儲備家庭使用的三天水量,可以參考每人每天4升的標準儲存。
食物。準備足夠72小時所用的聽裝食品、脫水食品、干麥片或水果等能維持人體生存的食物。(但不要選擇那些讓人容易口渴的食品。)
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冊。在急救包中應準備用於包紮、止血、固定、傷口處理等院前急救用品和急救手冊。
求生工具。在應急包中,也應放置必要的求生工具,如手電筒,口哨,救援繩,耐磨手套,雨衣,條件允許的話,也可放入攜帶型收音機。
其它物品。根據個人需要,放置個人認為較為重要的東西,如身份證複印件,信用證明等。
積極學習避險常識
留意生活中的應急避難場所
應急避難場所在震後救援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關注常住區域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它們往往在公園、廣場這些地方。

來源:中國地震台網、承德消防、合肥人防
編輯/羅家蘭
編審/石瑩華
監製/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