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你的必將使你更加強大——宛城之戰曹操的得與失

行軍打仗沒有不死人的,成就大事者也從來沒有不付出犧牲的。但宛城之戰,曹操失去了太多。這次突如其來的勝利和莫名其妙的犧牲,讓曹操變得更加堅韌,儘管他一點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

凡是殺不死你的必將使你更加強大。說的就是曹操這樣的吧。

公元197年正月,曹操進兵宛城。作為南陽的要地,曹操是做好了攻堅準備的。但結果出奇順利。張綉不戰而降,讓曹操省去了很多麻煩。自189年起兵以來,7年多的時間曹操都沒有如此順利過。被巨大喜悅沖昏頭腦的曹操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先是按照慣例宴請張綉部眾,在席間讓典韋拄著一把大斧,跟在自己身後嚇唬一眾降將,狠狠地秀了一把肌肉,

太祖甚悅,延綉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綉及其將帥莫敢仰視。——《三國志·典韋傳》

然後,曹操就把目光投向了張綉絕色的嬸嬸身上。美啊,美啊,如此美人不入曹阿瞞的卧榻豈不可惜?反正張綉那小子都降了,他能奈我何?哈哈,夫人,且所孟德安寢吧,就讓孟德替張濟那個死鬼好好疼你。

身後,是張綉那雙充血的雙眼。如此凌辱,怎能不報?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張綉到底是怎麼反的,史料記載已經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的結果了。按照陳壽的記載,是因為張繡的不滿引起了曹操的警覺,想要秘密殺掉他,結果事泄,張綉奇襲。按照傅子的說法,則是因為曹操愛重張繡的親信將領胡車兒,重金賞賜對方,被張綉懷疑是想要買通左右暗害自己所以反了。

但是,按照吳書的記載,則是張綉根據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求部隊換個地方紮營,路線經過曹操軍營。因為車少物重,所以全軍著甲胄通行。曹操還相信了張繡的說法答應了。結果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說實話,吳書的說法最不可信,但又最可信。不可信是因為立場問題,可信是因為曹操如果設防,沒那麼容易被張綉打成最終那個樣子。所以,很可能是曹操確實在納了張濟妻子以後想過要暗害張綉,卻被張綉一番誠摯的表現打動,改變了想法,於是減輕了防備(賈詡功不可沒)。最終張綉全軍束甲奇襲,殺得曹操大敗。

宛城之戰,以典韋死戰不退不殺、曹安民死於亂軍之中、曹昂將坐騎獻給曹操逃生自己被殺而告終。這是曹操此前近8年征戰之路上都不曾有過的巨大損失。

所幸,事後曹操退守舞陰的時候,張綉率眾來襲,被曹操擊退,順利接管了宛城。張綉則帶領殘部退到了穰縣,與劉表聯合。

宛城之戰終於宣告結束。

面對巨大的傷痛,曹操沒有選擇怨天尤人。他沉重地對部下說道:「張綉歸降,本來應該按照慣例要他獻上家人做人質的,但我沒有這麼辦,這才導致落得如此下場。宛城之敗責任全在我一人,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還望諸君靜看,曹孟德今後再不會因此而敗了。」

往後,曹操也真的沒再犯過如此低級的錯誤。而張綉2年後歸降的時候,曹操不僅挽著他的手和他歡宴,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攻滅袁譚後,張綉獲得了無人可比的二千石食邑。恩寵無人可比。

宛城之戰,曹操險些又上了一次鬼門關。熬過來艱難,曹操變得更加穩重。他依舊好色,但不再急色;他依舊自得,但不再輕信。生死面前,曹操獲得了一次重生,雖然代價,是他的愛子、愛將和弟弟唯一的兒子。這筆賬,只能留到黃泉去了解了。

人沒有不犯錯的,越是成就大的人犯的錯可能會越狠。端看你怎麼去面對錯誤。是像曹操這樣反求諸己還是怨天尤人?結果自然不同。曹操可以借著怒火去殺幾個自己看不慣的人頭瀉火,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失了人心。

承認錯誤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人都不喜歡自己犯錯。但當你勇於面對錯誤的時候,勢必會讓自己的心性再上一個台階,能獲得的信任和好評也遠非將錯誤埋在心底的收穫可比。而且,更重要的是,承認了錯誤也就是承認了自己的不完美。一個不完美的人,才會永遠提醒自己,路還長,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居安要思危,那就先承認自己的不足吧,一點都不可恥。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