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顏投靠劉備後,為何沒能成第2個黃忠?嚴顏神秘消失的3大隱情!

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論猛將,演義中數不勝數,論老將中的猛將,第一時間估計會想到黃忠

退而求其次,也許就該是黃忠的好搭檔、被張飛義釋的川中老將——嚴顏

黃忠定軍山夏侯淵名垂青史,而嚴顏卻在投靠劉備後迅速淡出舞台,彷彿「人間蒸發」。

這位曾與張飛鬥智斗勇的老將,為何突然銷聲匿跡?背後真相遠比表面複雜。

被迫歸降:嚴顏的「忠義困境」

嚴顏本是益州劉璋麾下的巴郡太守,以忠勇著稱。劉璋引劉備入川時,他早已看透「引狼入室」的結局,奈何人微言輕,只能死守巴郡

面對張飛的猛攻,嚴顏選擇閉門不出,甚至一箭射中張飛頭盔,險些改寫歷史。

然而,張飛以「假傳小路消息」誘其出城,嚴顏終被生擒。被俘後,他一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擲地有聲,卻被張飛的「禮賢下士」打動,終究選擇歸降。

關鍵點在於:

嚴顏的歸順並非本心,而是形勢所迫。他雖助張飛勸降沿途守軍,但內心始終忠於舊主劉璋。這種「忠義矛盾」讓他難以真正融入劉備集團。與其說是「投靠」,不如說是「妥協」。

年齡與體力:老將的最後一戰

嚴顏歸降時已年近七旬,比黃忠更為年邁。

漢中之戰中,他與黃忠聯手馳援葭萌關,對陣張郃夏侯尚。此戰堪稱嚴顏的「高光時刻」:他斬殺夏侯德,助蜀軍奪下天盪山。然而,這場惡戰也耗盡了他的體力。

對比黃忠的命運:

黃忠雖老,卻因劉備的重用而屢建奇功,最終戰死沙場;嚴顏則在天盪山後徹底消失。

羅貫中在此處留下暗筆——或許嚴顏早已油盡燈枯,只能退居二線。畢竟,演義中七十歲的老將仍衝鋒陷陣,本就違背常理。總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是趙雲吧?

羅貫中的「筆法需要」:配角讓位主角

演義以蜀漢為主線,但篇幅有限,角色命運往往服務於劇情。嚴顏的淡出,實則是作者為突出黃忠、魏延等核心人物而做的取捨。

例如:

天盪山之戰後,定軍山成為黃忠的舞台,嚴顏若繼續登場,反而會分散讀者注意力。

張飛與嚴顏的「鬥智」已足夠精彩,後續若強行加戲,恐顯冗餘。

可以說,嚴顏的淡出是文學創作的必然選擇,而非歷史邏輯的漏洞。

結語

老羅塑造這位斷頭將軍的時候,對他最初寧死不降甚至還賦詩一首。

後邊感動於張飛的恩義,嚴顏不僅歸順,還招呼自己的同胞們投降。這多少令人唏噓!

嚴顏的行為,說好聽點是良禽擇木而棲,反之則是白眼狼。

他的徹底淡出,反而是對讀者最好的交代。甚至,想必多數人都希望他與張任一樣,真的誓死不降。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在你看來,嚴顏天盪山之後神秘消失,究竟是何原因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