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秋,江蘇常熟城外大河,當地民勇正慌忙點燃堆滿乾柴的湖橋,以求阻滯太平軍的進攻。木橋即將燒斷的關鍵時刻,對岸一員大將用濕布蒙住戰馬雙眼,單騎衝過兩丈余寬的火牆,民勇大驚失色四散潰逃。他又手執長刀率領7騎攻破阜成門,一路所向披靡,死傷及逃亡清軍堵塞街巷,常熟得以一鼓而下。此人正是黃文金,東王系核心戰將,憑力扼湖口屢摧大敵揚名,後坐鎮湖州為蘇、浙諸將倚仗。
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
黃文金(1832年—1864年),廣西博白人,官至東殿承宣使、定南主將,累功受封堵王。他作戰驍勇兼擅民政,湖州突圍後受槍擊身亡。黃文金紫面白須身形魁梧,力大無窮精通武藝,未滿18歲便在佛子嶺操練團營,接魏超成傳令,率2千教眾與陸川賴九共赴金田。他起初名聲不顯,直到1855年,才奉東王命鎮守「長江腰膂」湖口,在石鐘山、梅家洲分築堅城互為犄角,又以鐵鎖橫江密排戰艦。駐守湖口3年,大小數十戰,殺清將蕭捷三、羅勝發、史久立等,被清軍喚作「黃老虎」。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死於內訌,城內部屬遭到血腥清洗。風雨飄搖之際,林啟榮、黃文金、胡鼎文等東王系將領頂住壓力堅守九江、湖口,擋住了西線湘軍兵鋒。次年,湖口失守,黃文金從屬於右軍主將韋俊。1859年,不堪同袍欺凌的韋俊獻池州降清,又遣黃文金、劉官芳、古隆賢、賴文鴻等率軍攻襲蕪湖。諸將本粵西勛舊不願變節,半途反戈討伐韋俊併合軍楊輔清部復奪池州。
次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黃文金因功封定南主將,篇首「七騎破城」就在此後不久,同列四方主將的還有張樂行、劉瑲琳與吳定彩。但二解京圍的同時,西線局勢惡化,叛將韋俊攻克樅陽,完成對安慶的合圍。黃文金先後在皖南、江西、皖北等地與清軍激戰,但天朝在伐謀、伐兵、伐交上均落下風,安慶最終陷落。1862年5月,黃文金與譚紹光合力攻破湖州,受封堵王,他與湖州的羈絆就此開啟。
清朝時期浙江省圖
說來也巧,「黃老虎」的兩處成名地都帶「湖」字,一是湖口一是湖州。1863年初,他又率軍西攻湖口,未果後退守湖州、廣德。兩城面山背水襟帶平原,是皖、蘇、浙三省交界要害,天朝特別委任堵王鎮守。黃文金不負眾望,且展現出民政才能,他在雙林等地設立鄉官局緝捕惡徒處理民訟等,另有減免田稅鼓勵通商之舉,南潯數鎮得以兩年「秋收豐穩」。如此一系列重視生產發展商業,減輕田賦讓利於民的措施,使湖州成為天京陷落後抵抗最久的重鎮。
在軍事防禦上,黃文金與輔王楊輔清合力建起菱湖至東林,袁家匯至荻港兩道縱深防線,於西路安吉、長興等地穩紮連營以確保入皖退路。時值1864年春,天京被圍近兩年,淮軍、楚軍也各從江蘇、浙江向西推進,蘇南、浙西諸城多數失守,唯獨湖州、廣德巋然不動。但形勢日益嚴峻,楚軍名將蔣益澧部老汀軍,叛將蔡元吉、鄧光明,法國人德克碑、日益格的「常捷軍」會攻湖州南路,淮軍郭松林、潘鼎新、張樹聲部也由蘇入浙合圍湖州。
1864年7月19日,天京先於湖州陷落,幼天王一行倉惶逃至湖州。諸王眾將就下一步戰略方向產生分歧:洪天貴福欲在湖州東山再起;楊輔清向洪仁玕提議天朝高層遠赴海外避禍;譚體元建議返回廣西;黃文金則堅持「由贛入鄂北上合兵」。因堵王實力最強,其策略最終施行,但也很冒險:在江西就糧的李世賢、汪海洋是否願意奉詔接應幼主;由陝西東援的陳得才能否在湖北穩住防線。後續發展來看,不僅這兩點出現問題,最大的變數竟在黃文金自己。
電視劇《太平天國》干王救駕劇照
當年8月4日,黃文金派堂弟黃文英,及范汝增、吉慶元護佑幼天王入贛,自己則與楊輔清留駐湖州拖住清軍。8月間,堵王率部先後在荻港、思溪大敗蔣益澧、叛將蔡元吉,擊斃何安泰,擊傷郭松林。為期4個月的湖州攻守戰,太平軍共斃傷清軍萬餘人,其中陣亡將官達143人。但8月底,南門守將陳學明降清,楊輔清完成斷後就地解散並順利脫逃,黃文金則突圍而出,經廣德追趕幼天王一行。
遠離堅城人心不安,全憑堵王身在軍中維持士氣。但行軍至皖南寧國時,清軍猝然截擊,身先士卒的黃文金被抬槍洞穿右肋,幾日後行至浙江昌化白牛橋時傷重而亡,年僅32歲。堵王勇猛強悍,向來為諸將倚仗,一朝身死余部軍心大損,7員將領自盡,潰散降清者不可勝數。黃文英哀嘆:「自王兄歿,士卒皆喪膽。」他自己也慌了神,欲拔刀自刎被部下攔住,坐騎腳跛他下馬步行逐漸走散,後心灰意冷自投清營就縛。將領尚且如此,遑論普通士卒,堵王之死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
《黃文英供詞》稱堂兄黃文金下葬時口中含些金葉,手腕戴個玉鐲,堵王王璽陪葬身側。行軍倉促難措棺木,部下用棉絮包裹其身埋在道旁水溝,傳聞屍身被左宗棠覓得並戮屍泄憤。下圖位於今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鎮手wo村,疑似為黃文金葬身地水穿司。黃文英自投清營後,被清軍押解至南昌,數次審訊,他於供詞中敘述天朝及堵王事迹非常詳細,但只求一死,後被處以極刑,時年26歲。
疑似黃文金葬身地今照
黃文金年少有為,是族中翹楚,18歲就成為拜上帝教博白縣首領。但歸入東王部屬後5年都未留下作戰記載,直到湖口揚名被清軍喚作「黃老虎」。天京猝發內訌,韋俊自武昌全師而撤,九江、湖口諸將為天朝中興爭得時間。黃文金以驍勇善戰聞名,但理民之才不遜忠王,他也在李秀成救主被俘後成為中流砥柱。其猝然陣亡,讓太平天國復興的希望更加渺茫,而「黃老虎」的威名也化作史籍中泛黃的墨跡,不時被熱衷那段晚清歷史的人們談起。
參考資料:羅爾綱《太平天國史》、陶短房《天國志》、黃文英《黃文英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