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慕尼黑會議把盟友賣了,美國會賣烏克蘭嗎?

近日,坊間紛紛傳出美國準備把烏克蘭歐洲撇開,單獨與俄羅斯媾和的消息。2月1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召開的歐洲安全會議上,斬釘截鐵的說,烏克蘭只有在與美歐達成一致的前提下,才同意與俄羅斯進行談判。澤連斯基還說,烏克蘭堅決不割讓任何領土,將來即使達成了和平協議,該協議也不可能在慕尼黑簽署。

通過澤連斯基的發言,我們發現他顯然被特沒譜的嘴炮惹生氣了。在這裡,我們要著重提一下,澤連斯基為何反對將來的和平協議在慕尼黑簽署?因為它牽涉到87年前的那段臭名昭著的歷史,正是那次會議,主導會議的張伯倫執行綏靖主義,把捷克斯洛伐克賣了,結果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01壹

下面我們把視線轉移到風雲譎變的20世紀30年代。隨著希特勒的異軍突起,納粹德國的擴張野心越來越大。1938年3月,德國吞併奧地利後,侵略矛頭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地處歐洲的中心位置,到了30年代後期,捷克斯洛伐克發展成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裝備出口國之一。該國一半的工業位於蘇台德地區,該地區與德國接壤,主要居住著德意志人。可以說,捷克斯洛伐克就是一塊肥肉,而有著擴張野心的希特勒早已對它垂涎三尺。

希特勒聲稱,「捷克斯洛伐克是被製造出來的國家」,它沒有主權,「它對德意志人實施了不公正的對待」。 希特勒以此為借口,威脅要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戰爭。

早在1937年6月,德國就擬訂了代號為「綠色方案」的侵捷計劃。德國吞併奧地利後,開始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動員,德捷邊境局勢緊張,史稱「五月危機」。

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弱小的捷克斯洛伐克向盟友法國求援。而此時的法國由於一戰的慘重損失,早就不想打仗了,於是請求英國從中調停。

英國作為全球事務話事人,首相張伯倫覺得自己責無旁貸,多次飛往德國與希特勒談判。因為德國吞併蘇台德區的決心已下,而英法並不想開戰,乾脆執行綏靖政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為代價,強迫把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

9月28日,德軍實施總動員,宣稱10月1日是捷克斯洛伐克答覆的最後日期。9月29日,張伯倫在半個月內第三次飛往德國,同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舉行四國首腦會議,最終敲定了《慕尼黑協定》。

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拒之門外,沒能在協定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慕尼黑協定》草案擬定好後,捷方代表才被允許進入會場,被要求在該協定上簽字。捷方代表非常氣憤,但迫於英法壓力,只好籤字。

02貳

1938年9月3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倫敦。他手裡拿著一份簽署了《慕尼黑協定》的文件,激動地手舞足蹈。他向人群宣布:「我從德國帶回了尊嚴與和平,我相信,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

事後的發展證明了這份文件變成了不值一文的廁紙,而我們的主人公張伯倫也很快淪為歷史舞台的悲劇和丑角,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慕尼黑協定》完全是以綏靖政策為基礎,來滿足德國的無理要求。嘗到甜頭的希特勒,侵略野心已經像野草一樣瘋長,接下來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他的囂張和貪婪。

僅僅半年後,1939年3月15日,德國就違反了《慕尼黑協定》,直接入侵併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1日,德國又發動了對波蘭閃電戰,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從《慕尼黑協定》就能看出,任何國家對侵略者的綏靖其實就是在犯罪,因為你犧牲了弱小國家的利益,又縱容了更大的侵略。就像丘吉爾後來抨擊張伯倫時說的:「在恥辱與戰爭之間,你選擇了恥辱,那麼到頭來你不但會遭受恥辱,還得直面戰爭。」

丘吉爾作為威武不屈的鬥士,他的話確實令人振聾發聵。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慕尼黑協定》已經過去好幾十年了,當年的歷史彷彿又像在重演。難怪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03叄

下面,我們再把時間線轉移到2014年,大帝以克里米亞是俄羅斯故土的名義進行了強行吞併。同時,俄羅斯又以保護烏東俄羅斯族人的利益為名,點燃了烏東戰火。

2022年2月21日,大帝在對全俄人民的演講就說:「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烏克蘭,烏克蘭是蘇聯創造出來的。」三天後,俄羅斯幾路大軍正式入侵烏克蘭。

俄軍兵圍基輔期間,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認為烏克蘭必輸無疑,紛紛建議司機流亡國外。司機如熱鍋上的螞蟻,關鍵時刻,英國首相約翰遜打來了電話:「兄弟,挺住!援助馬上就到!」這才讓司機有了定心丸,烏克蘭才轉危為安。

此後烏克蘭得到了外部援助,浴血奮戰,順利展開了大反攻,收復了許多失地。但在2023年夏季,由於美國中斷援助,致使反攻無果而終。從近三年的戰爭歷程來看,美國一直通過有限的軍援,控制著戰爭的節奏和烈度,讓現在的俄烏雙方大體上呈現僵持狀態。

親俄的特朗普上台後,一直向外界表達了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和以領土換和平的建議,並且有單獨與俄羅斯媾和的趨向。對此,有人把美國的綏靖政策和當年的《慕尼黑協定》相提並論。

如果美國搞綏靖主義,那麼,可以預料的是,現在的特沒譜就就是當年的張伯倫,而美國也極有可能更快的失去全球霸權地位,為什麼這麼說呢?

04肆

首先,美俄媾和等於出賣了烏克蘭的利益,這讓美國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了道德和正義的制高點。從此,美國的威信將會一落千丈。

1948年,柏林危機爆發,蘇聯全面封鎖了西柏林,企圖徹底困死西柏林。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長達13個月時間裡,硬是開闢了空中走廊,通過幾十萬架次的空中運輸,讓250萬西柏林居民得到了很好的補給。這次行動讓整個西方陣營看到了美國的強大和擔當,一舉奠定了美國領頭羊的地位,為北約的建立和冷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而如今在烏克蘭問題上,你一味地綏靖,連小弟都保護不了,以後誰還會聽你的?你這個大哥也別當了。

其次,美國如果綏靖,按照歷史經驗,俄羅斯不會滿足於任何條約,有朝一日,回過血之後的俄羅斯還會開啟噬土模式。下一步,會吞併掉烏克蘭剩餘的領土,然後是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到最後,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一個的倒下。

歐洲是美國全球利益的重中之重,如果那樣的話,等於美國把霸權拱手相讓。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歐洲看到美國搞綏靖,會對美國徹底失望。驚醒之後的歐洲開始團結起來,在安全領域不再指望美國,逐漸建立起獨立而強大的防務。憑藉歐洲強大的經濟、人口和科技實力,它完全有能力單獨對抗俄羅斯。

最近歐洲多國領導人說,即使未來美國放棄了烏克蘭,歐洲國家也能挑起軍援的擔子,直到烏克蘭以實力地位獲得勝利為止。由此看來,歐洲國家有可能對美國從失望到絕望,然後絕處逢生,與美國分庭抗禮,成為世界新的一極。

如果真的那樣的話,美國真是得罪了盟友,丟失了霸權,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圖/來源網路,文/來源於憑闌聽史,歡迎大家點贊、分享、關注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