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難民逃到中國「賴著」不走,還想入中國籍:做夢都想當中國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接受「外族移民」這種事是很少見的。

但這不是我們不講人情,是歷史上的教訓太深刻了。

一方面,猶太難民這件事讓我們付出了慘痛代價,所以我們印象特別深刻。另一方面,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比較保守,不太能接受外來種族的習俗。

但在上世紀70年代,東南亞戰亂不斷,於是就有了生機,跟著就有一股特別龐大的難民潮湧過來了。

近26萬難民,他們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悲痛,背井離鄉,逃離戰火紛飛的故土,向著中國開始漫長的行程。

中國挺保守的,可看到那些流離失所的人,還是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他們,還給他們提供住處、工作和醫療呢。

可是戰爭都結束了,他們還是想在中國生活,甚至就「賴著」,還放話要加入中國國籍呢。

在他們心裡,做夢都盼著能成為中國人呢。

【百萬大逃難】

在咱們國家廣西北海,有個很特別的城中鎮,名字叫僑港鎮

這個小鎮面積才1.1平方千米,啥樣的越南美食和特色都有。

在這個不大的小鎮里漫步,你說不定會覺得自己是在越南呢。

但其實呢,在僑港鎮生活居住的老百姓,都是越南籍的華僑,還有上世紀從越南過來的難民。

僑港鎮的背後有著一段越南人民的苦難史。

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遭受過殘酷的戰爭。先輩們不懼犧牲,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祖國的和平統一,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戰爭不是人能控制得住的,而且也避免不了,就像上個世紀,越南老是打仗,打了好多年,到處都是硝煙。

越南在東南亞,跟我國挨著,面積不大不小。

在歷史上的很長時期,越南都是我國的「附屬國」,有段時間甚至還被划進了我國的版圖。

然而,中國並非一個移民國家,其國籍法的規定十分嚴格,因此中國國籍被視為全球最難獲取的國籍之一。

雖然這些難民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但由於政策的限制,他們獲取中國國籍的機會非常有限。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選擇繼續留在中國,享受相對安全和穩定的生活。

中國政府在安置難民方面始終採取負責任的態度,不僅提供臨時避難所,還通過多種途徑支持難民融入當地社區。

這一舉措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聯合國難民署同樣對中國政府的貢獻表示肯定。

越南戰爭的戰火早已平息,但留在心中的創傷仍然鮮明。對於經歷過這場戰爭的越南人民而言,逃亡的歲月將永遠銘刻在他們的記憶里。

在中國的援助下,印支難民找到了庇護之所,中國還幫助他們重新開始新生活。對待印支難民的安置,中國不僅僅是施予救助,更體現了一種責任感和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