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廢除「果敢人」的叫法,著手收復「果敢」地區

近期由於緬甸境內電信詐騙園區的問題,「果敢同盟軍」又走上了頭條。

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

所謂「果敢」,是在1983年由緬甸方面為生活在現在緬甸北部原屬中國的土地上的中國人的叫法。普遍的說法是,果敢族是1658年追隨明朝永曆帝朱由榔進入緬甸,後來留在果敢地區的「明末遺民」的子孫。這一地區的土司楊氏在道光年間,正式受封「世襲果敢縣令」,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都是正宗的中國人。

直到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被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簽訂,這塊土地被割讓給了英國。1948年1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當地土司投降緬甸政府,將土地劃入緬甸。1962年2月,中、緬兩國劃界。為了體現中國的謙讓作風,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由於緬甸從來沒有統一過,而且始終對漢族人採取歧視政策,所以從1966年起,這裡就一直在爭取獨立。

當地人說漢語,用漢字,過春節,始終保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所以他們始終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子孫,是真正的漢族人。中國部分學者認為所謂「果敢族」,只是華僑、華人中的一個部分,可稱他們為緬甸華僑。

我認為:在中國的媒體上,「果敢族」「果敢人」的用法,會給中國人民造成一種異族的感受,不能真正做到同宗同根的同胞血脈之感;同樣,也會讓在緬華人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因此,建議在中國媒體上,立即廢除「果敢人」的用法,國家應著手收復「果敢」地區和江心坡地區這些自古以來中國領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