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軍隊建制,團以上要設立政委一職。抗戰初期,我八路軍一共有三個師,分別為115師、120師和129師,師長分別為林總、賀老總和劉帥。與劉帥搭檔的首任政委叫張浩,或許大家對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但張浩是我國早期著名的領導人之一,只是因病沒有看到革命的最終勝利而悄然去世。
赴蘇聯工作
張浩原名叫林育英,「張浩」是1935年林育英從蘇聯回國時使用的化名。他是林總(原名林育容)的堂兄,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在白色恐怖形勢下,林育英積極領導各地工人開展反抗資本家壓榨的工運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1924年7月,林育英因為在組織工人遊行時,被敵人的刺刀戳中頭部,鑒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林育英雖然得到了治療,但卻給自己的身體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對他持續為黨工作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1930年,林育英奔赴東北開展地下工作,還擔任了滿洲省委書記,正當他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之時,卻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等到林育英被組織營救出獄之後,其身體已經受到了嚴重摧殘。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林育英始終沒有放棄共產主義信念,奉命遠赴蘇聯工作,並參加了共產國際七次大會。為了將本次會議精神帶回國內,林育英不遠萬里長途跋涉,穿過蒙古國,艱難地回到國內,來到了延安。
說服張國燾
彼時,紅一方面軍剛剛抵達延安,但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依舊還在長征路上。本來紅軍的人數就不是很多,張還另立中央搞分裂,實屬不應該。為了形成完整的黨中央,毛主席交給林育英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說服張國燾,讓他回到延安來。
當時的共產黨,還屬於共產國際的一個分支,要聽從於共產國際的安排。林育英本次回國,就帶回了共產國際的電台密碼,因此,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張國燾也是留過蘇的,對共產國際的話是耳聽心受。
林育英領命後,主動勸說張國燾改變了主意,承認了他另立中央的錯誤,並會同朱老總一道,帶領隊伍北上與紅一方面軍實施了會師。林育英親自迎接張國燾的回歸,給足了張國燾面子。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因為林育英的細緻工作,才避免了紅軍的進一步分裂,將紅四方面軍帶回延安,林育英也是立下了大功,而這件事也提升了林育英在我黨我軍中的地位和威望。
129師政委
抗戰開始後,我軍改編,林育英擔任了129師首任政委,與劉帥搭檔,開始了新的征程。林育英曾長期從事工運工作,對於政治思想工作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即便在當時那種非常不利的條件下,也能和劉帥配合,很好地開展各項工作。
但林育英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長時間奔波於野外,前文提到過,林育英曾經在日軍獄中受到過毒打,還曾被刺刀戳中頭部,因此,他在工作中,經常頭痛、疲倦,無法適應南征北戰、不斷顛沛流離的軍事生活。
無奈,林育英只好回到延安休養,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擔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公則接替了林育英的工作,與劉帥組成了今後聞名全國、全軍的「劉鄧」組合。
1942年,林育英病情惡化,知道自己時日不久的他給秘書留下遺言,要求自己去世後被埋葬在楊家嶺對面的桃花嶺上,以見證中國革命的壯觀時刻。1942年3月6日,林育英病逝。毛主席親自為他執紼抬棺,護送他走完革命生涯中的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