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這樣描述過中國的王朝,建國初始,一般都會有英明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國家開始變得強大,之後再有兩三代鞏固政權,然後就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其中也會出現中興之主不斷地為王朝的持續添磚加瓦,但是始終逃脫不了熄滅的命運。
一.皇位繼承的特殊性
清朝的帝王並不是遵循著立長子,立嫡子的制度確定皇帝,而是有才能的人上位。就拿最受大家喜歡的康雍乾三位帝王來說,他們都不是長子,也都不是嫡子。他們能登上皇位,憑藉的就是自身的實力。所以說,坐上皇位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的人,這樣一來當然就沒有什麼昏庸的帝王出現。畢竟挑選的時候,挑選的皇帝就是不昏庸的人。
二、清代無權監,明代有內閣
清朝出現過安德海、李蓮英、張蘭德等少數幾個大太監,他們還是比較風光的。可是,不管他們多麼風光體面,可手裡掌握的權力始終很有限度,沒有像明朝大太監魏忠賢那樣,隻手遮天,連皇帝都要怕他三分。可以這樣說,終究清朝一代,都沒有出現太監專權的現象。而明朝內閣的存在,促使不少皇帝可以隨心所欲。舉例來說,萬曆皇帝朱翊鈞數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專心於木匠工作,從而荒廢朝政,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好長生不老之術,爆發「壬寅宮變」,幾死於宮女之手。
三、康乾盛世的虛假
歷史上大唐的盛世是我們後世人通過當時國內百姓的生活狀態、經濟水平等狀況這樣稱呼的,但是康乾盛世的存在是統治者們自己決定的。(史官只要寫上幾筆就是盛世)康熙時期平民思想家唐甄《潛書》里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
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他們一邊學習著漢族人的習慣,一邊不斷的向世人宣揚他們的康乾盛世,不斷的向世人說大清多麼多麼的好。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他們的朝代能夠永遠地流傳下去,彷彿這樣的話就不會有漢族人出來抗議,就會認同他們的政權一樣。實際上康乾盛世很大程度上有虛構的成分。
到後面的道光皇帝的時候看到鴉片荼毒而不管理,遇到英國軍隊害怕,撤職林則徐,完全沒有大國皇帝的氣度,後來的咸豐皇帝連京城都被攻陷,圓明園一百多年的精髓毀於一旦,再到後面的同治,慈禧,這些都是清朝的昏君昏後,正是因為他們的不作為使得中國人民陷入到了百年災難之中。
這樣的朝代都能說出沒有昏君,還會有什麼朝代會有昏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