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之變,楊貴妃的玉山傾倒和唐玄宗的肝腸寸斷

玄宗萬萬沒有料到,士兵們到最後竟然會把矛頭指向楊貴妃

在玄宗看來,楊玉環只不過是個女人,而且從來沒有干預朝政,你們何苦跟她過不去呢?

然而,這只是玄宗的個人想法。

在當時的人看來,正因為楊玉環是個女人,而且有著傾國傾城的絕世容顏,才會讓玄宗墜入情網、不可自拔,從而荒廢朝政、寵任奸佞,最終導致了安祿山的叛亂,給天下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所以,楊玉環就跟歷史上的妲己、褒姒、趙飛燕姐妹一樣,屬於紅顏惑主、狐媚誤國的典型。

這樣的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這樣的人,不殺不足以謝天下!

「告訴他們,我自有處置。」玄宗有氣無力地對高力士說,然後轉身踱回驛站。

在大門後面,玄宗避開眾人的視線,一個人拄著手杖,垂著腦袋默默佇立了很久。

此刻,沒有人看見一顆驕傲而脆弱的靈魂正在戰慄和哭泣。

此刻,沒有人看見一顆熱烈而蒼涼的心正在瓣瓣碎裂、涓涓滴血。

許久,韋見素的兒子、時任京兆司錄的韋諤才大著膽子走上前去,伏地叩首說:「如今眾怒難犯,安危只在頃刻,願陛下速決!」

玄宗抬起一雙渾濁無光的眸子看了看韋諤,用一種低得連自己都聽不清楚的聲音說:「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

貴妃自然是沒有罪,可將士們既然已經殺了國忠,又豈能讓貴妃安然無恙地留在陛下左右?請陛下慎重考慮,只有將士們安定下來,陛下才有安全可言。

高力士的話一下子說中了要害。

也就是說,這根本不是楊貴妃有沒有參與楊國忠謀反的問題,而是既然將士們鐵定了心要殺貴妃,陛下您究竟作何選擇的問題。

——要麼忍痛割愛,壯士斷腕;要麼和貴妃同生共死,雙雙歸西! 不是A就是B,沒有第三種選擇。

至此,李隆基終於絕望。

他讓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了一間幽靜的佛堂里,在此與愛人訣別。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兩人對泣片刻,彷彿有千言萬語需要傾訴,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最後,楊貴妃抹了抹臉上的淚痕,凄然一笑,說:「願皇上保重,妾身有負國恩,雖死無恨。」

李隆基哽咽著說:「願妃子善地受生……」話音未落,他便艱難地轉過身,蹣跚著向門口走去,同時朝身後的高力士做了個手勢。

楊貴妃跪在佛像前,平靜地做完最後一次禮拜。然後,高力士手中的三尺白綾就套上了她的脖頸……

一代絕世紅顏就此香消玉殞。李隆基心如刀絞,肝腸寸斷。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十六年前,高力士負責把楊玉環帶到了玄宗身邊;十六年後,他又負責把楊玉環從玄宗的身邊帶走。

二十二歲到三十八歲,一個女人生命中最驚艷最華麗的部分,從此便永遠凝固在了泛黃的史冊中。

如果說盛唐是中國歷史的一座巔峰,那麼楊玉環就是絕頂之上一朵灼灼綻放的盛世牡丹。

從這個意義上說,楊玉環是幸運的。

因為,正是有了富貴雍容的盛世作為底色,她的愛情故事才會被渲染得如此鮮艷妖嬈;正是有了錦繡華章的時代作為舞台,她的生命之舞才會搖曳得如此絢麗多姿、華美無雙。

然而,她又是不幸的。

因為盛世背後就是亂世的深淵,因為霓裳羽衣歌舞未歇,漁陽鼙鼓已經動地而來。

剎那之間,盛世崩塌,紅顏凋零。當初的藝術和愛情越是令人心醉,此刻的訣別和死亡就越是令人斷腸。

傳統史家多把盛世的終結歸咎於紅顏禍主、狐媚誤國,卻從來不曾細想:這一介紅顏,連自己的命運都把握不住,又怎堪為盛世的終結承擔罪責?

究其實,她只是被迫為夭折的盛世殉葬罷了。

楊貴妃一死,馬嵬驛之變也隨之畫上了一個鮮血淋漓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