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霸權土崩瓦解,美國出了很大力?衰落是霸權宿命?

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帝國為何會崩潰?美國瓦解英國霸權的啟示。

圖為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它佔據了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4.75%,總的面積佔到了全世界四分之一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這是16世紀用來形容西班牙帝國的。

可現在,人們說到日不落帝國,普遍會想到英國。

為什麼?

來看看當時的英國有多大:

19世紀的英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最強國家,它的國土面積達到了世界陸地面積的24.75%,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中國夠大吧,可只佔到了世界陸地面積的6.7%。

差不多四個中國那麼大。

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全都是戰略要地。

一、

曾經的輝煌

日不落帝國有多強

英國,可以算得上人類史上第二個世界霸主。

它到底有多強?

其實英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在為自己的領土安全而努力。

從最開始的海盜入侵,到後來的諾曼人都對英國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可以說,最初的英國,發展海上軍事,完全是出於自保,使其能夠應對隨時可能面臨的外部生存威脅。

那時的英國並不強大,可為什麼會成為後來的「日不落帝國」呢?

這與一個國家有關係:西班牙,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代世界霸主。

16世紀的西班牙非常強大,亞洲、非洲、歐洲等地都有它的殖民地,而且它還有一支超級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無敵艦隊

財富、土地、海軍力量的加持,所向披靡,英國根本就不是其對手。

依舊是出於自保的原因,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婚姻作為代價,但最終還是沒能避免與西班牙一戰

可能是因為西班牙的大意輕敵,也可能因為英國的悉心籌備,英國勝利了。

可這並不代表它從此就能不受外敵侵擾了。

在各方壓力之下,英國不得不儘快提升自己的綜合力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憂患意識,它的工業開始突飛猛進,經濟也成為世界強國。

當然,在這期間,它自己也沒閑著。

在發展國內經濟的同時,英國的殖民擴張也算是拉開了序幕。

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迅速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之後,又打敗了荷蘭和法國,奪取兩國部分土地。

1815年,拿破崙戰爭取得勝利,英國的軍事力量達到頂峰,再加上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經濟力量,使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絕對的力量下,英國的擴張也很順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地方,都受到英國的統治。

那這樣強大的帝國,怎麼會衰落呢?

滅絕人性的黑奴貿易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 霸權下的反抗

英國很早就清楚,經濟、資本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以,它不斷拓寬海外市場。

但是它拓寬市場的方式並不是今天人們所想到的那樣做生意、貿易往來,而是不斷侵略。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被迫成為它的一份子,最主要的是,他只管掠奪,但殖民地人民的命,對它來說,如螻蟻一般。

肆意掠奪的強盜。

為了反抗英國的壓迫,1775年,北美十三州聯合發動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美國從此獨立

沉重的賦稅使殖民地人民根本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壓榨下,反抗自然必不可少。

1775年,因為對英國經濟政策的不滿,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北美十三州人民開始聯合抵抗,發動獨立戰爭,後來法國也加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在這樣的反抗之下,1783年,英國被迫簽署《巴黎協議》,承認美國獨立

  • 安逸下的危機

一個國家安樂久了,自然就忘記了還有隱患存在。

美國自此獨立那又怎樣?並沒有引起英國的重視。

而英國呢?

作為世界超級大國,財富怎麼能少?

英鎊霸權自此開始。

既可以憑空創造財富,又能夠控制這麼多殖民地,還有誰?

但這也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除了壓榨底層勞動力以外,英國的資產階級不再致力於技術創新。

都知道,英國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之外,就是它的工業技術。

在這樣疲懶的狀態下,英國的工業製造業很快就開始衰退了,甚至開始落後於獨立不久的美國。

到了1894年,美國的GDP已經趕超英國

當然,與美國一起崛起的,還有德國。

1871年,德國先後擊敗丹麥奧地利、法國,實現國家統一。

人人都想當老大,尤其是在覺得自己與第一實力差距沒有多大的時候。

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德國戰敗;英國七成海軍力量被毀,欠下巨債;而美國,幾乎毫髮無傷,甚至在一戰期間做起了生意,靠向各國倒賣軍火發了家,戰爭結束後,還分了一杯羹。

二、

你方唱罷我登場

霸權接力,美國喜勝任

因為一戰期間英國欠款問題,為了能儘快償還欠款,開始與美國簽訂協議,允許美國與英國殖民地自由貿易。

本來在一戰中,世界上許多黃金都已經流向了美國,如今英國又直接開放殖民地與美國做起了生意,簡直就是將金融霸權直接雙手送給美國。

自此以後,美元開始與黃金掛鉤,這也為它後來的「美元霸權」奠定了基礎。

雖然那時的英國,因為有制度保障,並沒有失去英鎊霸權,但英國的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有了大量金錢後幹了什麼?

直接將黃金套牢,不輕易兌換。

這也就導致在一戰過後,除了美國,各國都發生缺錢、購買力不足問題。

各國經濟緊張,成了二戰的一個誘因。

二戰中的美國呢?

依舊做著軍火交易,要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恐怕也不會憤怒地向日本丟兩顆原子彈

英國呢?

作為世界第一,自然很多國家盯著你,不參戰也不行。

二戰結束後,英國已經無法維持以前的大國地位,日不落帝國從此衰落。

二戰結束後,參戰國都很虛弱,一片狼藉,只有美國,因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的原因,不光沒有頹勢,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從英國手裡正式接過交接棒,美國正式開啟霸權之路。

但英美之間關係貌似並未產生隔閡,反而更親密了。

圖為丘吉爾「和平砥柱」演說,又叫「鐵幕演說」,也是這次演說,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帷幕

1946年,丘吉爾訪美,並進行了「和平砥柱」演說,主要強調了:

  • 英美雙方是血緣,都是盎格魯-薩克遜人。
  • 英美雙方有著共同的戰略目標和友誼。

1948年,美國「馬歇爾計劃」啟動,在美國的幫助下,不到三年時間,英國經濟開始恢復。

1949年,北約成立,英美雙方聯盟關係更進一步。

美國在1950年的外交文件中也曾提到:英國是除美國以外的,唯一一個軍事強國,英美之間需要建立一種特殊關係。

當然,僅僅是霸權還不夠,最重要的還是金錢霸權。

雖然英國早已不如當初,但是它的英鎊霸權依舊存在。

因為世界大戰的原因,世界貨幣雖依舊以英鎊為主,但也分裂成不同的貨幣集團,國際貿易受到嚴重影響。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召開,正式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美元霸權從此開始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召開,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雖然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失敗,但並未影響到美元的霸權地位。

美元霸權也是美國霸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

霸權主義

必然衰落的宿命論

圖為美國海外軍事基地

霸權主義的本質就是不斷對外擴張,那美國擴張了嗎?

當然有。

截至去年,美國在至少80個國家內擁有近750個基地。

實際數據可能會更多,因為五角大樓並沒有公開所有的數據。

日本擁有120個現役基地,是世界上設有美軍基地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德國的119個和韓國的73個。

現代版殖民掠奪。

任何霸權的衰落都與長期的壓迫有關。

西班牙霸權之所以會衰落,大部分人都會以為是因為1588年「無敵艦隊」失敗,但除了這個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西班牙壓迫太過,引起殖民地人民不滿,奮起反抗。

「無敵艦隊」失敗,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它自己自身問題早已嚴重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英國亦是如此。

再看看如今的美國,其強大的武力和各個領域的霸權幾乎讓人窒息。

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巴基斯坦的「顏色革命」......中國的台灣問題、俄烏衝突,一樁樁一件件,哪個不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搞出來的。

因為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原因,國內疫情期間,美國人民沒錢了怎麼辦?不要緊,美聯儲,快印鈔票。

肆意妄為,無視規則,造成通貨膨脹

將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與盟友一起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最終只會導致美元霸權地位下降,各國開始懷疑美元的可靠性。

美國國內呢?

產業空心化嚴重、通貨膨脹率,俄烏衝突導致石油價格價居高不下,因為疫情原因,失業率、死亡率不斷增加,國內問題持續爆發。

美國政客呢?

一心想著我要幫助烏克蘭,好讓它繼續消耗俄羅斯,我要制約中國,與我的盟友繼續進行「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框架」,利用台灣遏制中國,繼續維持單極霸權主義。

至於我的盟友,必須聽我的,不聽我的我就制裁它。

在美國的視角里,可能是這樣的:

國內問題呢?什麼?我國內有問題嗎?有問題的是你們這些國家都想超越我,取代我的霸權地位。

我在各國駐軍怎麼了?我在其他國家共建了360多座生物實驗室怎麼了?我打著「世界和平」、「航行自由」的旗號,隨意插手其他國家內政怎麼了?我開著我的航母進入他國海域又怎麼了?我沒有任何問題。

歷史就是一個輪迴。

美利堅一直崇尚「自由」、「平等」,那也該明白,各國之間,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守恆原則。

現階段,世界多元化局面出現,美國已經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控制全球,若美國若一直固守著自己的霸主地位,結果也可想而知。

當今世界的反霸權鬥爭,相對於之前,早已有了質的飛躍。

而且隨著二戰的結束,許多小國獲得了解放,成了如今的第三世界國家。

這些國家,因為長久的剝削、壓迫,早已對霸權主義深惡痛絕,與世界第二梯隊國家一起,組成了反霸權的主要力量。

弱國戰勝強國,並不是因為弱國潛力有多大,而是因為這個強國,本身就有問題,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