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活了81歲,臨死前說的10字遺言,讓武家免遭滅門之災

  • 【前言】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周的開國君主。

身為女子,卻能奪取李唐江山,成為千古女帝,奠定盛世根基,無論是武則天的聰明才智,還是毒辣的政治謀略手段,都是一頂一的令人嘆服。

武則天81歲去世以後,她以及她背後的武氏家族都沒有得到清算。相較於呂雉去世後,呂家後人被趕盡殺絕的境況,不知道幸運了多少倍。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武則天臨死前說出的10字遺言。

正是這10字遺言,讓武家免遭滅門之災,既維護了名聲,又保全了娘家。

武則天劇照

那麼,武則天臨死前所說的10字遺言是什麼?它為什麼能保武家安然無恙?這位千古女帝身上又有哪些故事?


  • 【費盡周折,67歲登上皇位】

武則的登基之路,走得屬實不易。

在那個本就男尊女卑的時代,武則天作為皇帝的后妃,想要在朝堂上嶄露頭角,絕非易事,更何況是要顛覆李唐江山,獨攬大權。

武則天出自士族官僚家庭,父親武士彟隋朝年間經商致富,後又資助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再隨李世民平定長安唐朝建立後,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是開國功臣。

這讓武則天從小便生活在優渥殷實的家庭當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和技藝,為她將來成功稱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武則天有機會接觸宮廷,還是在她14歲那年。

當時唐太宗駕幸洛陽宮,聽聞武則天容貌秀美,便欲將其召入宮中。

武則天聽聞此消息後,想到即將離開寡居的母親,立馬錶現出了兒女之態的哭哭啼啼,心中很不好受。此時的她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伴臨君側,也從未想過自己後來會登上女帝的位置。

但聖意難違,武則天最終還是進了宮,被皇帝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武則天劇照

武則天剛入宮時,過得還是不錯的。她也曾憑藉著美貌得到過李世民的喜愛,還因為李世民提出的馴馬一事,讓其看到了武則天身上與一般女子不同的那份男子之氣。

但這種寵愛並沒有持續多久,武則天便因為一句「武代周興」的預言,而備受冷落。

之後,武則天與李世民的兒子李治有了更多的交集。年齡相仿的二人,在性格秉性上又出奇的匹配,乾柴烈火,郎才女貌,很快便讓這對男女之間出現了曖昧的氣息,背著李世民發展起了一段「地下情」。

李世民駕崩之後,李治繼位。武則天和李世民的一部分嬪妃們一樣,到長安感業寺為尼。但此時李治依舊對武則天念念不忘,一直和其藕斷絲連。到孝服期滿時,李治便不顧朝臣反對,執意將已經懷孕的武則天又接回了宮中,並且封為了昭儀。

其受寵程度遠超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

李治

從感業寺回來的武則天,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深感權力的可貴,這讓武則天對於權力的慾望也在不斷膨脹。當她順利生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後,便把親生女兒當成了向上攀爬的墊腳石。

她將女兒親手掐死,反誣王皇后,讓李治有了廢王立武的想法。

而其實,李治早就有了重振皇權的想法,廢掉王皇后,就是一個突破口。

655年,經過幾年的爭鬥,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坐上了皇后的位置。武則天登上後位之後,一直順奉上意,因而得到了李治的器重,甚至還准許她干預朝政。在李治生病之時,大大小小的政務,皆是由武則天代為打理。

但李治既身為天子,怎麼會容許有人比他鋒芒更勝?日子久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顯露了出來,但此時「二聖臨朝」已成定局。再加上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武則天又常伴其左右,自然是能在權力上分得不少的話語權。

武則天劇照

甚至李治還動過將皇位禪讓給武則天的念頭,讓其攝政,不過好在讓大臣給攔了下來。

此事不久後,李治便命李顯代理了國政。在他因病離世前,還留下了一份臨終遺詔:命太子李顯即位,一旦遇到不能裁定的軍國大事,都要聽從太后武則天的決定。

李顯即位後,武則天便坐上了皇太后的位置。

按理說,一般人能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已經是心滿意足了。可武則天偏要來了個臨朝稱制,還把李顯這個皇帝給廢除了,直接將四子李旦扶上了皇位。

掌權的武則天,不斷對朝堂發號施令,而結果也確實表明,武則天推行的一些政策,確實讓當時的朝政愈發穩定,就連唐朝的社會也在不斷向前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想要稱帝的野心再也按捺不下去了。而此前多年間,她就不斷在朝堂上為自己扶持的勢力,早已做好了謀奪李唐社稷的準備。

在一次次鬥爭中,武則天對李唐皇室的子孫痛下殺手,不少的李氏諸王以及他們的親信,都在由武則天一手策劃的這場易主行動中慘死。直到武則天將這些人殺了個七七八八,只留下一些乖順的王侯與大臣,苟延殘喘時,武則天才總算有了「天下歸一」的感覺。

武則天劇照

公元690年9月,武則天終於如願登上了帝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帝。

武則天還特地將國號改為武周,定都洛陽,將長安作為陪讀,並號稱是此前的周朝一脈,藉此讓自己的執政變得名正言順。

此時已經67歲的武則天,耗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總算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夙願。儘管武則天可以說是「謀朝篡位」,可也不能說她沒有功績,她這一生也能算是毀譽參半,至少在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上,武則天沒有犯糊塗。


  • 【開創貞觀遺風,卻也躲不掉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成為皇帝之後的武則天,在朝堂政治上的長袖善舞,絲毫不輸那些歷史上的男性統治者,甚至可以說,武則天的性別成為了她人生中的最大阻礙。

在她統治期間,出現了「貞觀遺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出現了大踏步的前進。

對於把持朝政來說,武則天早已是駕輕就熟。上台之後,便憑藉著超凡的魄力,削弱了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手遮天的貴族勢力,轉而提拔了不少的「寒門子弟」。那些人大多都是小地主出身,放在之前都是一些上不得檯面的人,可武則天卻將她感覺正直而有才能的人,通通提拔了上來。

當時的名相狄仁傑張柬之,以及後來的名相姚崇,都是經武則天一手提拔,才能名垂青史。這也可以看出,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統治基礎已經發生了擴大,並且百姓的生活也上了一個檔次,無論是農業生產,亦或是人口,都變得大為不同。

武則天劇照

雖然武則天上位的手段有些陰險毒辣,但也不能否認她也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皇帝。

但可惜的是,武則天登上帝位時,已經是67歲,這在古代來說已經是不小的年齡,在位多年讓武則天心力交瘁,她也不得不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其實武則天和李治也生下了不少孩子,但因為武則天的野心,這些皇子公主大多數並沒有什麼好下場,反而都成了武則天在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

這事放在一般的皇帝身上,或許也不會這麼糾結,無非就是再來一次「九子奪嫡」般的龍爭虎鬥罷了。但是武則天不一樣,身為異於李唐王朝的統治者,她面臨著兩個選擇,那就是:

要立武家人為繼承人,還是將李家人迎回來。

此時的武則天心裡也像明鏡似的清楚,這些年因為自己的殺伐果斷,在李家人那裡已經沒有了什麼好形象可言,剩下的那些李氏皇族中的人選,大多數都是對她低眉順眼之人。

究竟離譜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來說:身為武則天長輩的千金公主,都已經70多歲了,還要主動向60多歲的武則天請命,要求當她的女兒。

李淵皇18女——千金公主劇照

這放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完全可以看出,身為女帝的武則天,權勢和手段是有多麼的高深與毒辣了。李家人的記恨和不堪重用,讓武則天心裡的天平向武氏家族開始傾斜,畢竟在武則天現在看來,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

那為什麼武則天最後還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令我們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人:狄仁傑。

狄仁傑

都知道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狄仁傑這個明相可以稱得上是其左膀右臂,頗得武則天的信任。當得知武則天被選擇繼承人問題所擾時,狄仁傑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出謀劃策。而狄仁傑做的,就是規勸武則天立李氏皇族為太子,也就是說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要立自己的侄子。

狄仁傑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為武則天指點了迷津,自古以來天子七廟,祭祀祖先,從來都是祭拜父母和仙人,哪裡有人會祭拜自己的姑姑。

哪怕武則天再強,這祖宗制度一時之間是無法改變的。強行把帝位傳給武氏家族,也不是不可,但是在千年之後祭拜的也是武氏的男性,和武則天這位女流,沒什麼關係。

思慮再三,武則天最終聽從了狄仁傑的建議,將兒子李顯從外地接了回來,立為了太子。

唐中宗李顯劇照

要說武則天為什麼會選擇李顯為太子,除了他是自己的兒子外,可能也是為了李氏和武氏這兩個大家族做考慮。

李顯年少時期就被貶出了京城,和後來掌握權勢的武氏家族來往並不密切,導致他不像那些接近權力中心的子嗣一般,相對於他們來說,李顯繼位更容易緩和兩個氏族之間的關係。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年邁,這條皇帝之路也不知道走到什麼時候就到了頭,自然是要將這一切早早地安排好。但在臨死之前,武則天還是不放心,思來想去還是留下了10字遺言。

卻沒想到正是這句遺言,保全了武則天,也讓武氏家族免遭滅頂之災……

武則天


  • 【10字遺言: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一場「神龍之變」,加劇了武則天讓位的速度。已經被武則天接回京城的李顯,早就和朝中的宰相張柬之以及其他的舊臣展開了謀劃。

彼時的武則天早已被疾病纏身,又到了垂暮之年,眼看大限將至,哪裡還有精力去把持朝政,這讓朝中大臣不得不聯合太子李顯,為天下的將來所籌謀。

不久,李顯便將武則天「囚禁」於上陽宮,張柬之更是前來勸說武則天退位,將政權再次歸還給李氏家族。面臨這樣的境地,武則天也是無可奈何,當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不向一眾大臣妥協。

唐中宗李顯

屬於武則天的時代過去了,但是武則天所留下的基業卻並沒有消逝,正是因為武則天的存在,才讓後來唐朝的政治,走得更加舒暢。

但在後宮朝堂鬥爭多年的武則天,哪裡不知道這其中的險惡。單是朝堂政局,就不是自己所能永遠把控的。到自己撒手人寰的這段時間,需要經歷怎樣的風雲變幻,實在是不好說。

為了避免自己在死後落得個和呂后一樣的下場,也為了保全其身後的武氏家族,在臨終之前,武則天留下了很重要的10個字: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短短10字,表明了武則天死後不稱帝,更不以帝王規格下葬,而是要以皇后的身份,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

武則天的謀略也就在這其中可見一斑,為她避免了如同後世那些死後還不得安靜的下場。

細細想來的確如此,只要這江山還姓李,有誰膽敢打開乾陵?況且皇帝皇后的陵墓,哪是一般手段就能打開的?哪怕是歷經千年風霜雨雪,乾陵至今依舊保存完好。

這樣一來,不僅讓武則天避免了像徐茂公一樣,被拉出來鞭屍的下場,還能讓她在李家宗廟裡擁有一席之地,受到子孫們的祭拜,那可是沒誰能動得了她的位置。

武則天的地位保住了,就連之前在朝堂上頗有權勢的武氏家族,也不會被冠上反叛的罵名,既不用遭受滅頂之災,又可以在未來繼續更好地生存。如此一石二鳥,試問歷史上的哪位女性,能和武則天的謀略相提並論?

可以說,武則天的這10字遺言,既維護了自己,又保全了娘家人武家。

只是,後來的武家人忍受不了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想要在朝堂上翻雲覆雨,卻不曾想在權力的漩渦中越陷越深,最終辜負了武則天的良苦用心,落了個慘遭李唐清算的下場。


  • 【小結】

從一個貴族小姐到李世民身邊的武才人,李世民逝世後又轉頭成李治的妃子,在後宮中苦苦爭鬥,如願坐上皇后的位置;後又在李治的默許下,走上了朝堂,最終67歲如願登上帝位。

這一路,無論是陰狠毒辣的手段,還是足智多謀的謀略,都讓武則天一步步的走上了權力的最頂峰。消除異己,殘害骨肉,甚至讓親生孩子成為權力的踏板,這些冷酷無情的招數,武則天都做了。

當她67歲如願登上帝位,在政治上的把控仍舊不輸男子,甚至比男子還要強。在位多年,也算是給百姓創造出了一個太平盛世,成為了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即便是臨終,武則天也為她的人生,點了最後一把火。短短10字,讓自己尊享供奉,讓武家人免遭滅頂之災。就這一手,也不是常人所能匹及的。

時代創造了武則天,武則天也成就了一個時代。即使有後人想要效仿武則天,再次成為女帝,也都是無疾而終。這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帝,在歷史的長河上閃耀。至於武則天的功績是非,就留給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