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
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主席粉碎四人幫後,人民要求鄧小平復出工作的呼聲越來越高,1977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經過研究決定,讓鄧小平重新出來恢復工作。
鄧小平又重新擔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職務。
鄧公重新工作後,治國必須先治軍,軍隊穩定了,全國各項工作才能有序的開展,面對在文革中受到重創的人民解放軍,鄧公首先在軍隊進行了整頓,撥亂反正、統一思想,一切行動要聽黨中央指揮。
在整頓軍隊的事務工作中,面對文革中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鄧公重用和信任的這幾位著名將領,大刀闊斧的對部隊進行了改革,使部隊的工作逐漸走向了正規,出現了煥然一新的新氣象。
這幾位受到鄧公信賴的將軍是誰呢?
容小編慢慢為廣大讀者說道:
羅瑞卿大將:
羅瑞卿大將出身於紅一方面軍,後來到了晉察冀軍區工作,曾經擔任過楊羅耿兵團的政委(楊德志、羅瑞卿、耿飈),建國後,被毛主席欽點,擔任第一任公安部部長、以後又被提拔為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1955年授銜時,特別授予開國大將。
1966年文革開始時,他作為彭、羅、陸、楊的重要成員,首先被造反派所打倒,在造反派揪斗他時,為向毛主席表忠心,他以死明志,從關押他的四樓頂上跳下,摔斷了腿。
從此他被剝奪一切職務和權利,長期在家養病賦閑。
鄧小平復出後,首先想到要平反昭雪的就是跟他一起共患難的羅瑞卿大將,將文革中污衊他的不實之詞全部取消、平反昭雪,恢復黨內軍內全部職務。
羅瑞卿被解放後,被中央軍委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軍委秘書長,儘管當時他已年逾古稀,而且腿有殘疾,但仍然廢寢忘食、嘔心瀝血,深入部隊,傳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中央精神和軍隊政策,政治上清理「三種人」,軍事上視察國防工事,有的坑道輪椅過不去,他就拄著手杖走,親友們擔心他累壞了身體,勸他悠著勁干,他卻說《水滸傳》里有個拚命三郎,我今天就當是拚命三郎,我要把文革所耽誤的時間要補回來。
在他和軍委其他同志齊心合力的努力下,
被文革搞亂的軍隊系統逐漸納入了正規,造反派出身的「三種人」被清理出部隊,純潔了革命隊伍,部隊以抓軍事訓練為主,掀起了大練兵的高潮,軍隊幹部思想合一,軍隊幹部的精神和士氣都得到了提高。
1978年8月3日,羅瑞卿大將在赴德國治腿傷,在德國醫院因心肌梗突發不幸去世,終年72歲
楊尚昆
楊尚昆參加革命後一直在軍隊中工作,雖然建國後離開了軍隊系統,沒有被授銜,但是他以後又回歸軍隊系統,擔任過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在軍界位高權重,他也是鄧小平很受信賴的一個人,所以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說到他。
楊尚昆,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共產黨,併入上海大學學習,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1933年到中央蘇區瑞金後,擔任過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1934年1月,接任紅三軍團政委,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征。
後來一直在中央高層工作,歷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軍委秘書長,中直機關黨委書記。
文革時,被列為彭、羅、陸、楊的集團成員,被造反派首先打倒,撤銷一切職務,被監禁達12年之久。鄧小平復出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鄧小平的關照下,黨中央為其徹底平反、恢復了名譽。
1978年12月至1980年底,相繼擔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廣東省副省長、中共廣州市委第一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兼任廣東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
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
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1982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同時免去軍委秘書長職務。
楊尚昆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工作後,重新到了中央軍委工作,擔任軍委第一副主席和兼常務副主席,把軍隊工作交給他負責,可見鄧公對他的信賴。
在中央軍委工作期間,他協助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和其他軍委常委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和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和軍事戰略。
嚴格執行中央軍委的決策,對文革在軍隊造成了嚴重破壞的局面,進行了撥亂反正,對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探討和研究,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要減少數量,提高質量,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他強調軍隊建設要以現代化為中心,以戰鬥力為標準,加強軍事訓練,要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洋權益,加強對海島、海岸線的實際控制,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他和中央軍委其他領導人一道,具體組織合併大軍區,組建集團軍,調整軍事院校,創辦國防大學,加強海空軍、戰略導彈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的建設,突出重點建立過硬的「拳頭」部隊,使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取得了重大飛躍。
他是鄧小平軍委主席的得力助手、好參謀長、決策人。
洪學智:
洪學智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人,他在紅軍時期就是軍級幹部,由於他在抗美援朝中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時,做出了卓越貢獻,回國後,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恢復授銜時,他又被第二次授予上將軍銜,他是兩授上將軍銜的第一人。
1959年7月廬山會議後,洪學智受彭德懷冤案的株連,被免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長一職,翌年調離部隊到吉林省工作,先後任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文革開始又遭受關押批鬥。
1977年8月,在黨的十一屆全會上,洪學志受到鄧小平的信任,被提拔進入中央軍委擔任委員,1980年1月,洪學智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長一職後,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後勤部長兼政委,他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清除文革對後勤工作造成的嚴重破壞,清除總後系統的派系,妥善解決了文革遺留問題,使全軍後勤工作,很快步入正常建設軌道,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後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他提出了後勤工作必須適應現代戰爭要求,適應我軍現代化、革命化、正規化建設要求的指導思想,他要求全軍後勤人員必須樹立全軍觀念、戰備觀念、群眾觀念、政策、紀律觀念和勤儉節約觀念,成為全軍後勤搞戰員做好新時期後勤工作的行動準則。
他的各項工作措施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我軍後勤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
鄧公正是靠著這三位傑出軍事將領的卓越貢獻,撥亂反正,使文革陷入重災的軍隊系統逐漸走出了低谷,恢復了活力和戰鬥力,解放了思想,統一了認識,使我軍成為保障經濟改革的堅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