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2020年12月23日21:00:10 歷史 1674

歷史上有名的革命家不在少數,但比較起來,切·格瓦拉卻十分長青。他曾是古巴共產黨、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自1959年起,就開始擔任古巴政府的高級領導人。可革命的代價是慘重的,1967年,格瓦拉失敗後,被波利維亞政府軍處死,不僅如此,他的雙手還被殘忍斬下,送到後方,以便查認身份。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在其死後,名聲不僅沒有消散,格瓦拉的肖像還化身為反主流文化的象徵,在全球流行開來,人們讚揚他不惜獻身的精神,歌頌他的英勇就義。《時代》雜誌還將格瓦拉選入20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貴族出身,步入革命之路

1928年6月,格瓦拉出生於阿根廷的一個貴族家庭,雖然自幼環境優渥,條件上等,但當時的阿根廷腐敗不堪,貧富差距很大,幾乎每天都有餓死的窮人。

年少時的格瓦拉,追求「詩和遠方」。在大學期間,他常常外出騎行旅遊,追求刺激與浪漫,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和朋友騎著摩托車,環遊拉丁美洲的旅程。當時,美國將拉丁美洲作為自己的斂財基地,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與豐富的自然資源,加速了當地的兩極分化與貧富差距。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一路上,格瓦拉不僅見識到拉美獨特的風光景色,也看到身處水火的拉美百姓,將他們記在心中。

旅程結束後,格瓦拉將一路上的見聞寫了下來,面對受苦受難的百姓,「詩和遠方」不再是他追求的事情。格瓦拉在日記中寫道:「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不再是我」。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之後,為了改變當下的社會現狀,格瓦拉放棄了優越的生活,離開家族,來到動亂的瓜地馬拉。由於曾被美國霸權欺凌,瓜地馬拉的革命人士,剛剛將被霸佔的8400公頃土地收回,但美國不肯放手,一邊在資金和軍備上支持當地反革命武裝,一邊又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對瓜地馬拉的革命武裝力量發動空襲。

最終,由於革命力量處於劣勢,美國將土地奪了回去。即便在最危難的關頭,格瓦拉也始終與革命隊伍走在一起,從衣食無憂的闊少爺,到一名合格頑強的戰士,格瓦拉的人生經歷可謂顛覆,所以在一定層次上,他這種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精神,也成了年輕人追求的風向標。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推翻獨裁政權,迎來人生謝幕

因為革命地位突出,格瓦拉被美國列為「危險的共產黨人」,為了逃避追殺,格瓦拉遠赴國外。機緣碰巧下,他在墨西哥遇到了日後的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兩人懷揣相同的夢想,都對苦難百姓懷有同情之心。

1956年,一番籌謀下,兩人共同組建了一支游擊隊,反抗統治古巴的巴蒂斯特親美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隊伍不斷壯大,最終在1959年,爆發了古巴武裝起義,最終取得全面成功。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可隨著對未來道路的理想分歧,格瓦拉最終離開古巴,在1965年,來到了非洲剛果,可一切並不順利,當地的士兵終日懶散,根本無法推翻親美政權。更不幸的是,期間,格瓦拉遭到心腹出賣,在1967年被美國人逮捕。

即便面對死亡,勇敢的格瓦拉也毫不畏懼,他甚至對行刑手說:「開槍吧!膽小鬼,你要殺死的,是一個男子漢」。在連中六槍後,年僅39歲的格瓦拉,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他死後,屍體甚至被展示給媒體,當時的軍醫為了驗證身份,還砍掉了他的雙手。

格瓦拉死訊傳開後,震驚了無數人,哀嘆一代革命偉人隕落,後來,他開始成為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追捧的思想與內容不同,囊括了大批受眾

這樣無私奉獻的一生,讓格瓦拉得到了太多人的推崇。在上世紀70年代,個性解放、反抗權威的思潮,帶著摧枯拉朽的力量,席捲了整個世界。這把「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格瓦拉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

這種思想像征著追求個性自由、充滿叛逆,現實生活中,格瓦拉常常以微薄的力量對抗強權的行為,在很多西方年輕人眼中,更是帶有某種浪漫英雄主義的氣質。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於是,格瓦拉被他們當成偶像、英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愛豆」也差不多。他的頭像被印在反戰旗幟上、煙盒上,甚至連搖滾歌手都唱起帶有他名字的歌曲,很快,格瓦拉成為了全球性的符號。

一開始,格瓦拉在我國的大眾化,還是通過電影和西方流行文化,作為一種時尚元素傳入的,在聽說了他的事迹後,可能很多並不了解他的人,也願意將格瓦拉作為心中的神詆,作為某種「支撐下去的力量」而收藏、信賴。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僅僅因為格瓦拉的造型很酷,所以選擇去支持他、傳播他。

切·格瓦拉:推翻親美政權的革命者,為何至今在全球依然有影響力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格瓦拉形象」早已不是單一的革命者,不論在哪裡,一千個人眼中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寄託的,都是心目中或多或少的英雄影子罷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裡,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根據安徽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紀委監委對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何田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辜負組織培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旅遊活動安排,在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違背組織要求,在組織函詢...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1963年3月2日,《中巴邊界協定》簽署,巴基斯坦將約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土地歸還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和平談判中實現的領土回歸。這片土地不大不小,但它的位置非同尋常。它是古絲綢之路西出崑崙的咽喉,是新疆直通克什米爾、聯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 天天要聞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在古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句話幾乎是金科玉律。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揭開了這層華麗的面紗:從東晉到明清,無數金枝玉葉在婚姻中嘗盡苦澀。她們或是被政治聯姻捆綁,或是因制度缺陷淪為犧牲品,甚至有人至死未能體會夫妻之愛。這些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