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確實不應該忘記當初八國聯軍侵華那幾個國家,但是我覺得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的是八國聯軍侵華之時,國之非國的一種國民生活狀態。當時的清政府不能夠很好的限制國內的民族主義極端情緒。不論是義和團也好,還是國內的很多官員也罷,都十分盲目,甚至在當時還迷信刀槍不入。八國聯軍的武器可以通過穢物污染髮揮不出威力,然後一舉消滅八國聯軍。
義和團進入北京以後對各國駐華府邸進行圍攻。不要說是當時就是現在,這也可以視為一種戰爭挑釁。因為各地的外交駐地和駐華公使受到威脅,就直接意味著要向這一個國家宣戰。這是國際慣例,但是清政府在當時好歹也已經從1840年開始融入國際六十多年依然不知道此等國際慣例。
再說說八國聯軍,並不是一開始計劃好的,八個國家猶如烏合之眾一樣在天津登陸以後,一路嗚嗚泱泱地向北京進發。別跟我提八國聯軍是怎麼行軍的。他們走走停停,或者因為誰應該分得多少而相互吵鬧,因為應該選出一個領導八個國家軍隊進行協調的長官而大打出手。甚至相互之間的駐紮營地也不在一起。表面上共同約定第二天一起行軍,經常在凌晨的時候就已經陸陸續續向北京進發。生怕去晚了與清政府簽不到相應的條約,自己吃了虧。日本認為自己起的很早,早上5:00就開始向北京走,走了一個多小時,看到了前面的英國軍隊,俄國人還在前面兒呢
行軍根本沒有遇到政府方面的有效抵抗。在行軍的時候,相互之間的掣肘都已經混亂不堪。雖然不久之後,他們又遇到了清政府所派遣的軍隊和義和團的阻撓。如果大家真實地了解到了歷史,就會發現,真正能夠阻撓八國聯軍的是清政府當時的正規軍。義和團就是鬧著玩的,刀槍不入,然後去到戰場一個槍子兒就跑了一大片,反而打亂了清軍的隊形。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以後,老百姓對於八國聯軍的基本態度,我想不必多說。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我不是說八國聯軍是王師,因為八國聯軍對於北京城的老百姓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也不是因為清政府對於北京城的老百姓多麼差。實際上清政府允許義和團進入北京以後,義和團這些農村來的人對城市裡的很多變化嗤之以鼻,將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一律視之為洋人妖物,打砸搶燒,而且趁機搶劫北京城老百姓的財物。
當時的這個政府根本不管。每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下,但是當八國聯軍進北京以後,民眾認為這就是希望,至少八國聯軍不會針對自己。為了佔領北京,也會進一步鞏固北京城的安防秩序,比隨意打砸搶燒的義和團和不聞不問的清政府對自己更有利。至於八國聯軍對皇家園林和各種財寶的掠奪搜刮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他們的財富早已經被義和團打砸搶燒完事兒了。自己又投訴無門,這下清政府終於遭了報復。有一些人為八國聯軍領路。一些人混跡在八國聯軍當中,也搶到了皇帝的很多物件並引以為豪,就是當時那個混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