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滅「印度」,大唐官員王玄策,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07月08日22:44:05 歷史 1579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一個朝代,鼎盛時期真正做到了「萬國來朝」。強大的王朝自然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將領。拋開那些優秀的將領不說,今天來講一個文官的故事。他身為文官第一次當將領,憑藉自己自學的一點軍事知識和超凡的能力一人就滅掉了「印度」。

這個文官就是大唐的「外交官」王玄策。王玄策究竟是如何做到一人滅「印度」的神話的?

一人滅「印度」,大唐官員王玄策,是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唐朝時隨著佛法的盛行,大唐和天竺也就是印度來往密切。不過那時候的印度分為好幾個國家分別是東西南北中印度。貞觀二十一年唐朝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再次出使中印度順道去看望一下嫁給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

經過長時間的跋山涉水王玄策一行人終於趕到了中印度。不過很不巧,中印度的國王戒日王剛被宰相阿羅那順叛變殺死。前任國王戒日王和大唐建立過友好關係,這個時候大唐的使團突然到來。阿羅那順的王位來路不正,他怕大唐會幹涉內政。王位剛到手還沒捂熱呢,阿羅那順怎麼可能輕易交出。

一人滅「印度」,大唐官員王玄策,是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於是阿羅那順派人截殺了使團一行人,並且活捉了王玄策和蔣師仁。好不容易經過前任國王妹妹的幫助才逃了出去。作為大唐官員卻在一個小小的異國受辱,這口氣還能忍。氣歸氣王玄策兩人也知道僅僅憑藉他們兩個是奈何不了阿羅那順的。

王玄策就讓蔣師仁去吐蕃看望文成公主順便借兵,自己則是到尼泊爾借兵。憑藉著文成公主這層關係松贊干布爽快借給了蔣師仁一千多的士兵。當時尼泊爾的尺尊公主也嫁給了松贊干布,王玄策借著吐蕃的威名從尼泊爾借到了七千多人的軍隊。他又借著大唐的名義從周圍友國借了幾千兵,勉勉強強湊夠了一支一萬人的軍隊。

一人滅「印度」,大唐官員王玄策,是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王玄策雖然只是一個文官,但中國怎麼說也有好幾千年的戰爭史了。古人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戰爭經驗,憑藉著兵法的熏陶王玄策對於打仗還是懂點皮毛的。王玄策用戰國時期田單使用過的「火牛陣」輕而易舉,擊破了阿羅那順的軍隊。

阿羅那順嚇得趕緊逃亡到東印度,並且蠱惑國王出兵來反擊王玄策。東印度國王給了阿羅那順幾萬人,結果阿羅那順再一次被全部殲並且人也被活捉。東印度因為援助過阿羅那順,王玄策本來想把它也一起滅了的。國王連忙來求和並且表示願意臣服大唐,王玄策這才作罷。於是王玄策就押著阿羅那順和帶著戰利品回到了大唐。

一人滅「印度」,大唐官員王玄策,是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聞

王玄策能在逃脫後絕境反擊離不開王玄策自己的智慧。當然更離不開大唐的對外政策和大唐的威名。大唐與周邊國家友好的政策給了王玄策機會,能借到兵更重要的是大唐的國威。正是大唐的強盛才給了王玄策的底氣。可見一個國家強盛是多麼重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一、臨危受命平永昌 建興九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霍弋站在永昌郡城牆上,望著遠處瘴氣繚繞的哀牢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上的銅吞口。三日前收到的軍報還揣在懷中——夷王孟獲的族弟孟琰糾集三十七寨蠻兵,已切斷通往滇池的鹽鐵要道。"參軍大人,閻都督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