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2019年07月17日15:51:29 歷史 712

Tokarev(托卡列夫)步槍也稱Samozaryadnaya Vintovka Tokareva(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簡稱SVT,常被昵稱為Svetlana思凡達」,意思是光、閃光或聖潔。這種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大量裝備蘇聯紅軍,甚至二戰期間被德國軍隊大量採用。

這種步槍最初是作為SVT-38裝備蘇聯軍隊的。38指的是1938年提交給蘇聯人民武裝委員會的具體時間。談到這種步槍,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它的設計者Fedor Vasilievich Tokarev(費多爾·瓦西里耶維奇·托卡列夫)。

費多爾·瓦西里耶維奇·托卡列夫1871年6月出生於俄羅斯頓河流域的Egorlykskaya 大村莊stanitsa一個貧窮的哥薩克家庭。11歲時跟當地一位鐵匠學徒,14歲跟他老師,著名的哥薩克打擊武器模型1860的設計者AEChernikov學習,17歲進入羅斯托夫州軍校成為一名哥薩克士官。29歲返回他的舊單位,第12唐哥薩克團成為槍匠大師。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費多爾·瓦西里耶維奇·托卡列夫

1907年,他在Oranienbaum軍官步槍學校訓練期間,重新修改了螺栓動作模型1891 Mosin-Nagan(莫辛-納甘)步槍,將其轉換為半自動火力步槍。可以由於一戰初期各種繁文縟節使得該武器的測試時間曠日持久。

蘇聯十月革命後,1919年他被調到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儘管他曾擔任過俄羅斯帝國武裝部隊的軍官,但他還是被任命為伊熱夫斯克帝國小武器工廠的高級工程師,繼續他修改後的莫辛步槍的生產。然而,由於質量無法提升到十月革命前的水平,1920年8月30日,蘇維埃革命法庭因「蓄意破壞」罪判處托卡列夫死刑。後由於蘇聯當時缺少武器專家,加上他不斷申訴,最終於1921年夏天撤銷了對他的死刑判決。

1930年,托卡列夫發明了著名的TT-30手槍。TT-30(Tula-Tokarev Model 1930)名稱取自圖拉兵工廠和托卡列夫名字的首字母。TT-30作為蘇聯軍隊的個人武器,取代了自沙皇時代以來一直在使用的Nagant M1895 左輪手槍。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費多爾·瓦西里耶維奇·托卡列夫

1930年,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宣布一項決議,要求研發一款手槍以取代老化的Nagant M1895左輪手槍。1931年1月7日,軍方注意到托卡列夫設計的手槍潛力。幾個星期後,1000支TT-30命令裝備部隊先進行試驗,測試結果該槍最終被採納。TT-30手槍在1930年-1936年間共製造了大約93,000支。

後經過對TT-30的不斷改進,1935年官方命名為TT-33的新型改版出現。TT-33類似於布朗寧的反吹式FN 1903型半自動手槍,內部採用了勃朗寧M1911手槍的短反衝傾擺槍管系統。子彈在發射時,因槍膛內火藥氣體膨脹壓力和子彈的加速力給槍產生一種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將槍栓後推來完成拋殼裝彈過程。

TT-33發射的7.62×25mm托卡列夫彈藥功能強大,彈道非常平坦,能穿透厚實的衣服和柔軟的防彈衣。我國的51型、54型手槍就是基於TT-33研發的。TT-33今天仍然在孟加拉國和朝鮮武裝部隊服役,而巴基斯坦的警察仍然普遍使用TT手槍作為佩槍。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1937年,由蘇聯圖拉兵工廠製造的TT-33手槍

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正題。蘇聯紅軍於1926年開始對自動步槍進行首次測試,但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所測試的樣本都沒有達到蘇聯軍隊的要求。謝爾蓋·西蒙諾夫(俄羅斯武器設計師,也是現代突擊步槍的先驅之一)於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研製自動步槍,並在1931年和1935年提出他的競賽設計,但直到1936年,其設計的步槍才被紅軍採用,命名為「1936年的7.62毫米西蒙自動步槍」或ABC -36

但是後來,因為西蒙諾夫步槍顯得更加複雜,更加反覆無常。托卡列夫提交了改進設計一款步槍以進行進一步的試驗。這一次,托卡列夫的步槍名為SVT-38被採納並開始生產,蘇聯希望它能成為紅軍的新標準步槍。這也是蘇聯紅軍用托卡列夫SVT-38替換ABC-36的原因。

SVT-38的實際生產始於1939年7月16日,從7月25日開始,定期生產小零件進行實際裝配。1939年10月1日,在修改了一些裝配缺陷並簡化了部分零件以適應大規模生產之後,SVT-38開始了批量生產。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托卡列夫SVT-38步槍

SVT-38是一種氣動步槍,在槍管上方有一個彈簧載入活塞和一個傾斜螺栓的短行程,這種配置後來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值得一提的事,關於誰最初開發這一操作原理存在一些爭議,因為SVT的機制(在1935年競標的原型中)非常類似於比利時小型武器設計師DieudonnéSaive在1937年的設計。Saive最終設計了FN-49FN FAL,它們的操作原理非常類似。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扳機後面的安全裝置以及清潔桿

SVT-38這種步槍在位於扳機的後面有個安全裝置,它從側面向下旋轉以阻止扳機的向後移動。槍口延伸/制動器有六個垂直槽,可以將逸出的氣體向上和向後偏轉,以減少反衝和槍口閃光。前瞄準器是一種球形狀,就像莫辛-納甘螺栓動作步槍上一樣,並且有一個螺釘可調節高度。後瞄準器為切線型,以100米為基礎增量刻度為1500米,使用標準的蘇聯D型彈藥。

步槍的總長度為122厘米,槍管長度為63.5厘米,卸載重量為3.95千克。SVT-38配備了刺刀和10發可拆卸彈匣。槍機是敞開式的,可以使用五發裝莫辛-納甘彈夾條。SVT-38具有當時相當先進的可調節氣體功能系統。SVT-38狙擊手的型號有一個額外的鎖定凹口,用來安裝透視瞄準器,配有3.5× PU望遠鏡瞄準器。

SVT-38在1939年至1940年的芬蘭冬季戰爭中首次亮相。蘇軍對這支新步槍的最初反應是消極的。問題包括:步槍太長而且笨重,難以維護,而且彈匣有脫落的現象。1940年4月13日SVT-38停止生產,據估計,從1939年10月4日開始,SVT-38的總產量約為150,000支。

1940年,蘇軍根據現場經驗和生產情況考慮,對其設計進行現代化改造。創造了一種更輕、更簡化的步槍版本,稱為「7.62托卡列夫系統自裝步槍1940型號」也就是SVT-40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SVT-40

從芬蘭冬季戰爭經驗中可以看出,新的設計和生產上的變化改善了步槍操作的可靠性。SVT-40設計得更精緻更輕巧。改進的摺疊式彈匣略微縮短了點,護手是一件式結構,槍管清潔桿安放在槍管下面。通過重新設計的卡口凸耳,用彈簧鎖扣來固定清潔桿。槍機、槍口制動器和刺刀的尺寸也縮小了。

SVT-40於1940年7月1日開始在圖拉大規模生產。後來在伊熱夫斯克和波多利斯克的工廠也開始生產。由於這些工廠已經擁有製造SVT-38的經驗,因此生產迅速,並且在1940年生產了約70,000支SVT-40。

1941年6月德國開始入侵時,SVT-40已經被紅軍廣泛使用。在蘇聯步兵師的組織裝備表中,三分之一的步槍應該是SVT。戰爭的頭幾個月對蘇聯來說是災難性的,他們損失了成千上萬的SVT-40。為了彌補這一點,重新開始了莫辛-納甘步槍的生產。相比之下,SVT製造起來相對困難些。

二戰期間,德國陸軍或德國國防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大量使用了SVT。它們的使用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德軍高級指揮部為他們發布了德國身份證號碼。SVT-38被稱為SIG.258(r),SVT-40被稱為SIG.259(r),SVT-40狙擊步槍被稱為SIG.Zf260(r)。

1942年4月17日,德軍高級指揮部發布了關於《使用和發現俄羅斯自動步槍》的訂單號1384/42-AHA / In(VII)。德國的G-43 7.92×57mm毛瑟半自動步槍在設計上都受到了SVT的影響。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一名德國士兵正在使用繳獲的SVT-40

1940年4月,蘇聯紅軍決定將SVT-40作為狙擊步槍,取代1891/30型PE Mosin Nagant,因此停止生產螺栓動作Mosin。到1942年末,所有SVT-38和SVT-40都在槍機兩側配置光學瞄準器安裝導軌。

1940年,SVT-40狙擊槍的生產量約為7,000支,1941年為34,710支,1942年,它作為紅軍主要狙擊步槍服役的最後一年生產了14,200支。1942年2月,作為紅軍的主要狙擊步槍,莫辛納甘模型1891/30 PU狙擊步槍被重新投入生產。

雖然SVT-40是一支稱職的狙擊步槍,但首次射擊不準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它。在測試中發現,在100米處打擊目標明顯存在10到15厘米的差異。主要問題是槍管與槍機一起縱向移動。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1941年圖拉生產的SVT-40採用原始狙擊手配置

二戰時期蘇聯的自裝步槍:托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SVT-38(40) - 天天要聞

SVT-40修改後的全自動射擊版本稱為AVT-40或Automat Vintovka Tokarreva。允許半自動和全自動火力模式。自動發射時,步槍的射速約為750轉/分鐘,甚至比DP機槍更快。為了更好地抵消自動射擊時造成的壓力,AVT採用了略微堅固的硬木材料。

戰後的有關文件表明,AVT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在自動射擊模式下,很大程度上是無法控制的。隨後禁止使用AVT的全自動射擊模式。

儘管其服役生涯相對簡短,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SVT是蘇聯東部陣線上一支多產的步槍,並且在戰爭期間和戰後立即對歐洲戰鬥步槍的設計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戰爭結束後,SVT大部分退役,並翻新存放在武器庫中。目前,SVT廣泛適用於收藏家和歷史愛好者,並且備受追捧。

值得一提是,托卡列夫他還設計了FT-1 /ФТ-1全景相機的原型,FT意為托卡列夫的攝像頭。

1941年,托卡列夫獲得科學技術博士學位,斯大林獎學金獲得者,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蘇聯最高獎)稱號,並獲得列寧勳章。1968年6月7日,托卡列夫不幸逝世。根據他的意願,他被埋葬在俄羅斯圖拉的Vsekhsvyatskoye公墓,享年97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啥康熙剛死,雍正就把宜妃趕出了宮?百年後才知道原因 - 天天要聞

為啥康熙剛死,雍正就把宜妃趕出了宮?百年後才知道原因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雍正繼位當年,宜妃被驅逐出宮,表面看是禮制有失,實則是一場清算的
正部級藍天立,官宣落馬 - 天天要聞

正部級藍天立,官宣落馬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16日消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藍天立 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藍天立出生於1962年10月,廣西河池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2月參加工作。藍天立長期在廣西工作,曾任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廳...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10位金枝玉葉,為何淪為秦朝崩塌祭品? - 天天要聞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10位金枝玉葉,為何淪為秦朝崩塌祭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來自權威資料,圖片源於網路。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權,請和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或不實之處,還請您諒解和指正,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前言公元前210年的深秋,咸陽宮九重宮闕內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