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覆滅後,突厥為何秘密扶持「後隋」政權?

2025年06月03日18:04:04 歷史 1384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在江都宮變中殞命,隋朝轟然崩塌。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這片廢墟中,竟悄然生長出一個名為「後隋」的政權。它偏居突厥庇護之下,延續了隋朝的血脈與國號,成為歷史長河中一段令人唏噓的「續章」。這段故事,不僅關乎一個王朝的餘暉,更折射出權力博弈的殘酷與人性的複雜。

隋朝的滅亡,常被視作「二世而亡」的典型。但翻開史書,隋朝宗室的命運遠比想像中曲折。李淵攻入長安後,並未將楊氏趕盡殺絕,而是先後擁立楊侑楊浩等傀儡皇帝,借隋室之名鞏固自身合法性。然而,真正的「後隋」卻誕生於千里之外的突厥草原。

隋朝覆滅後,突厥為何秘密扶持「後隋」政權? - 天天要聞

竇建德起義時,意外發現了一個關鍵人物——楊政道。他是隋煬帝之孫、齊王楊暕的遺孤,血脈純正的隋室後裔。竇建德將這對孤兒寡母送至突厥,突厥處羅可汗竟以「報恩」為由,划出一片土地供其建國。原來,處羅可汗之父啟民可汗曾受隋文帝庇護奪回汗位,這份恩情最終化作對楊政道的庇護。突厥人不僅提供軍事保護,更允許「後隋」沿用隋朝制度,儼然一個縮微版的流亡政權。

這一舉動背後,藏著突厥的深謀遠慮。隋末亂局中,突厥早已成為左右中原的重要勢力。他們扶持「後隋」,既是對隋朝舊恩的償還,更是對新興唐朝的牽制。每當李淵要求遣返楊政道時,突厥總以「恐其遭害」為由拒絕,實則藉此向唐朝施壓,攫取更多利益。

隋朝覆滅後,突厥為何秘密扶持「後隋」政權? - 天天要聞

楊政道的存在,成了隋朝舊臣心中一根隱秘的刺。當李世民李靖奇襲定襄、終結突厥威脅時,楊政道與蕭太后被迫歸降長安。這場投降本應成為歷史註腳,卻意外掀起軒然大波——突厥降臣爆料:許多唐朝高官曾暗中與「後隋」通信!

朝堂瞬間沸騰。中書舍人楊文主張徹查,以絕後患。但李世民的反應令人意外:「既往之罪,何須問也!」他不僅未追究,反而以皇家禮儀迎接蕭太后,封楊政道為員外散騎侍郎。這番舉動,恰似楚莊王的「絕纓之宴」——當年楚莊王寬容調戲王妃的臣子,換得戰場上的誓死效忠;而李世民的大度,則讓隋朝舊臣卸下心防,為初建的唐朝凝聚人心。

隋朝覆滅後,突厥為何秘密扶持「後隋」政權? - 天天要聞

更深層的算計藏在李世民的帝王術中。彼時突厥雖敗,但門閥勢力盤根錯節,若貿然清算「通敵」舊案,必將引發朝局震蕩。與其糾纏過往,不如以懷柔之策將隋室遺脈納入體系,既彰顯新朝氣度,又消解復辟隱患。正如他所說:「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須問也!」

回望這段歷史,「後隋」的存在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亂世中權力遊戲的真相。對突厥而言,它是制衡中原的棋子;對舊臣而言,它是情感寄託的符號;對李世民而言,它則是彰顯胸襟的工具。當楊政道最終融入唐朝官僚體系時,「後隋」的幻影也徹底消散,只留下史書中的寥寥數筆。

但正是這曇花一現的政權,讓我們窺見歷史的另一重可能:王朝的更迭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斷裂,而是利益、情感與權謀交織的綿延。那些被刻意遺忘的名字,那些被寬容掩蓋的暗流,共同編織成華夏大地上最真實的政治圖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