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2025年06月02日12:52:05 歷史 1679

其實人類社會的早期國家結構的演變過程都是大同小異的,如埃及古埃及在距今五至六千年前出現了早期的城邦國家,經過混戰之後,上下埃及的各個城邦統一,形成了為人所熟知的古代埃及國家。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而古代的中國也是如此,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華夏大地上就出現了以城池為核心的城邦,這些城市政權以本城為核心,輔之以城市之外的自由農民。這一早期國家的組成形式實際上到了周代還有所遺留,在周人的分封制之下居住於國中也就是城中之人以及離城稍近之人被稱為「國人」距離城遠的則被稱為「野人」當然這個詞並不是現代人語境之下的那個野人,而是「在野(郊外)之人」國人和野人都需要為貴族服兵役,但是只有國人才有議政的權力,而「在郊外之人」還需要成為農業的生產者和勞動力的提供者。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春秋戰國文獻《左傳哀公七年》記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十焉」大致意思就是大禹在塗山這個地方會盟諸侯,當時來會盟的有上萬個諸侯國,當然這個上萬屬於古典文獻中非常經典的「虛數」看到類似這種數字不用將其當作實數,只要知道「上萬」這種表達方式的意思就是「來參與會盟的諸侯國很多」就可以了,具體有多少個,那就無從考證了。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而考古學者在1981年左右在今天安徽省蚌埠西郊塗山南麓的禹會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存,其面積達50萬平方米,從2006年到2011年,考古學者對其進行了勘探和發掘,發現了大量的屬於同一時期但卻是擁有不同的新石器時代的地域文化的特色的陶器以及大規模的祭祀遺址。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這一遺址的發現其實也就能夠印證古代典籍中堯舜禹時代的歷史面貌雖然在長達3000多年的時間之內不斷被後世的周代統治者和時代更晚的儒家學者解構和重塑,但其確實是有原型的。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這就好像牧野之戰。儒家學者筆下的牧野之戰是一場伐暴救民之戰,是弔民伐罪。但是如果咱們仔細品味那些時代更早的文獻留下的隻言片語,就會發現這場戰爭本身就是周政權和商政權之間的生死對決,而帝辛紂王)所代表的商政權也根本就沒有人心喪盡。整個牧野之戰實際上就是周人在十幾年間不斷消滅忠於大邑商的諸侯使得殷商王畿的西面完全暴露給了周人,再加上帝辛又在進行對於東夷的遠征,於是周人集結主力四萬餘人全力攻擊商王畿,帝辛倉促之間動員了王畿之內所有能戰鬥的居民,湊出了十幾萬人,雖然有一部分王畿貴族因為不滿商王室臨陣倒戈,但是整場戰鬥依舊是一場極其血腥的戰鬥,如《尚書武成》曰「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不能因為牧野之戰在其後來被的學者們加工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正面的例子和真實的牧野之戰相去甚遠,就否認牧野之戰的存在。同理,夏朝和夏朝之前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也是如此。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咱們再回到這篇文章討論的問題為什麼夏朝能存在471年,歷經十四代人,十七位君主?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統治成本的問題。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器。

就像前面咱們說禹會塗山,史記孔子世家雲「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專車。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專車,此為大矣。吳客曰:誰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為神,社稷為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在虞、夏、商為汪罔,於周為長翟,今謂之大人。客曰:人長几何?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於是吳客曰:善哉聖人!」稍微解釋一下,就是吳國越國的會稽找到了一節非常大的骨頭,於是派使者去請教孔子,孔子認為這是在塗山之會上被大禹所殺的防風氏的遺骨。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玉器。

其實很明顯,吳國人在越國的會稽找到的骨頭,可能就是某種古代生物的化石,比如恐龍或者是鯨魚。但孔子卻能把這節骨頭解釋成「古代防風氏的遺骨」。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專門研究古生物的,但是這裡也可以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夏朝初年的史事到孔子的時代已經完全「傳說化」和「神話化」,很難還原其歷史原貌,甚至連以史實為基礎進行一些加工,都做不到,本應是夏朝初年地方實力派諸侯的防風氏在春秋末期的傳說中居然變成了骨頭大到要用專車來拉的巨人,可見在春秋晚期,夏代的一手史料就已經亡佚殆盡,連孔子這樣的大學者都很難探究夏朝初年歷史的原貌。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玉器。

咱們把那些神話色彩嚴重的成分去掉,就只討論「大禹誅殺防風氏」這件事,大禹敢在諸侯大會上直接判身為一諸侯國之主的防風氏死刑,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大禹(姒文命)有支持這一行為的軍事實力。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良渚文化的玉璧。

所以說夏商兩代的統治邏輯無外乎如此,那就是君王們直接控制的王畿的人力和物力足以壓服地方諸侯,以此迫使地方諸侯前來進貢,或者在必要的時候追隨天子們作戰。這是武力方面,而早期(特指夏商兩代以及之前的堯舜禹時期)的天子則承擔著一些早期的宗教職能,具體是什麼呢,不好說,咱們可以看史記夏本紀的記載「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這裡所謂的「好方鬼神」以及「事淫亂」具體指的是啥,我不知道。所以也就只能說孔甲作為夏朝的天子在一些宗教方面的表現讓諸侯十分不滿。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商代的玉戈

但無論如何,夏朝的天子的宗教職責和以武力壓服地方,使對方不得不進貢財寶特產或者是隨同作戰。在這兩個問題上夏朝的中央政權和地方的互動其實並不算太複雜,其真正統治的王畿是一個體系,夏商甚至到了周王朝地方上的諸侯國實際上是自成一個統治體系的,周王朝實際上是中央政權把地方真正納入自己的統治體系的開始,也為後世的大一統打下了基礎。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綠松石牌。

所以說夏商政權的運營方式成本是很低的,在保證王畿穩定的前提之下保持對外的武力優勢,再以一些早期的宗教穩定人心,這種運營模式出現危及到政權生存的危機概率要遠遠低於後世秦漢唐宋那樣的中央集權式王朝。

夏朝為何能延續471年? - 天天要聞

青銅綠松石牌。

這就是為什麼夏商這兩個早期的王朝一個國祚有471年,另外一個的國祚居然超過了600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著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著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著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