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祖似乎怎麼著都不能夠與希特勒牽扯到一起,可當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站在母親的墓前禱告的時候,他的確做到了。
這一天希特勒剛剛完成了吞併奧地利,實現了德國與奧地利人萬年不變的夢想。此時希特勒是兩國的英雄,可站在母親面前,他卻食言了。
只因母親告訴她的未來之路並不是戰爭,顯然他並未按照母親最後說的去做。
1889年,奧地利一小鎮來了一個小男孩,任誰都不會想到這個小男孩足以改變世界的命運。
這個小男孩就是未來叱吒風雲的希特勒。
4月20日這一天是他的誕生日,一出生他就是家中第4個孩子,但是前三個都沒有活下來。
希特勒的母親赫拉拉真是把他當寶貝一樣寵起來。無論什麼事情都會答應他,都會支持他。
可相反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卻是一個偏執狂。海關的工作儘管為他提供了不錯的生活條件,可是性格上的缺陷卻讓阿洛伊斯經常鞭打希特勒。
自己是個公務員,所以他也想著希特勒長大以後當個公務員就行了。偏偏希特勒從小就喜歡畫畫,在學校里不學無術,經常打架、曠課。
這讓父親逮著機會就打他,還十分反對他學畫畫。
兩個人的脾氣都很執拗,不讓幹什麼,兒子就偏幹什麼。
你幹什麼,老爹就打什麼?
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老爹在他1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失去了家中的頂樑柱,只靠家庭主婦赫拉拉拉扯著孩子,自然十分困難。
好歹沒人打希特勒了,他現在可以專心畫畫。1907年,希特勒手裡攥著父親留下的撫恤金前去維也納謀求生路。
他的母親在這一年因癌症去世了,臨終之前囑託希特勒一定要學好畫,當好畫家,為自己爭一口氣。
帶著這樣的信念,走進了維也納藝術學院。可是連番考試下來,他的成績並不怎麼樣。相反,學院里的老師還對他的畫作和技術水平嗤之以鼻,把他趕了出去。
縱使希特勒再努力也白搭,沒人願意收留他。學校進不去,那就只能流浪社會。
錢花的差不多了,他就賣作品,可畫又有幾個人會買呢?老師說的並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市場決定了他的命運。
住最便宜的旅館,吃了上頓沒下頓成了希特勒的常態。維也納待不下去,那就去慕尼黑吧。
畢竟奧地利與德國還算親近,可到了慕尼黑還是一樣,希特勒的畫賣不出去,錢掙不來,肚子依然吃不飽。
這讓他想起了母親臨終前的囑託與希望,看來實現的可能微乎其微了。
正當他徘徊在社會無所事事的時候,一次大戰爆發了,這個小個子報名參了軍,決定重新活一回。
或許是家族遺傳的執拗性格為他的當兵生涯增添了不少好處,戰場上他不怕死,送信、穿插樣樣在行,誤打誤撞還拿到勳章。
這讓他第1次對自己有了一份肯定。戰後,他又意外結識了德國工人黨,在黨內活動的時候又意外激發了自己的二天賦,演講。
滔滔不絕,深入人心的話語,把所有的人都聚攏在了自己的身邊。儘管啤酒館暴動失敗了,可這反而成了他沉澱自己重新啟航的契機。
等到我的奮鬥面世的時候,他的呼聲高過了之前任何。之後,等到他從監獄裡走出來的時候,他的支持率屢創新高。
工人黨變成了納粹,演講的天賦和血腥的手段,讓他在1933年站在了國家第二的位置。
等到前任去世的時候,他一人拿捏了整個權力。他的主意成為了國家的思想,他的意志遙控了國家的未來。
趕上經濟大蕭條的年代,他更是頻頻出手,用自己的謀略撐起了一片天。
藝術已經沒有施展的機會了,只能把自己不多的藝術細胞用在了德國建設上,「提筆勾連」之間他就在1938年3月13日實現了德奧合併。
這種亡國竟然沒有多少人反對,無論是德國人,還是奧地利人,都樂於見到。
等到他再次回到自己的老家勃勞瑙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懷揣理想的學生了,也不是在也不再是母親口中即將成功的畫家,而是成了戰爭的推動者。
站在母親墓前,希特勒久久無語,只是低頭注視,誰都不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麼。
或許希特勒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母親禱告,他沒有做到母親所說的光宗耀祖,而使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記住了他。
如果當年拒絕他的學校、人願意接受他,讓他把製作德國軍服的熱情轉到畫畫上,大概世界的命運將會不一樣。